海明威说:“任何一篇初稿都是臭狗屎。”
《文案训练手册》作者休克曼说:“有时候,编辑的过程就像养育和教导子女,你需要花上很多的时间。在终稿出来之前,你可能需要写10次草稿。”
好文章都是改出来的,是不断优化、打磨的结果。正确的修改原则、要领和步骤,能让一篇60分的文案变成80分。

今天给大家说一个自检清单,每次写完自己对照检查一下,
在自检和修改你写的文案时,

要站在读者和用户的角度,把你自己当成是用户和读者本人,去重新阅读和审视你写的文案,问自己以下4个关键问题:
1、能引起我的注意吗?
标题文案如何自检
一篇文章能否吸引用户的注意力,从标题开始就已经决定了
你的标题文案中有顾客关注的点吗?标题中涉及的话题与读者用户的关注点相关吗?你的标题文案中有什么令人惊讶的反差,或者说反常识的信息吗?反差和反常识是引人注意的好方法。你的标题能激发读者的好奇心吗?一个抓人眼球、让人好奇的标题能让文案成功一半。
2、有戳到并解决我的痛点吗?
文案切入点如何自检
可以通过下面4个问题自检:
(一)这篇文章面向的用户读者是谁,是否明确?一篇文案是很难打动所有人的,所以你开始写文案不用想着打动所有人,在你确定了目标消费群体后,精准地使用这个人群的语言来写文案就可以了。
(二)文案中所写的痛点是用户当前正在发生的吗?痛点是用户群体中普遍、高频发生的吗?
所谓高频,就是经常发生和出现的
比如1-3岁的妈妈,正在培养孩子独立吃饭的习惯,每天斗智斗勇,不知道怎么引导,这就是高频痛点。如果是正在发生的高频痛点,用户想要解决的欲望和需求就更强烈。
(三)痛点写得具体吗?能让用户产生代入感吗?案例:30岁,已婚,两个孩子的妈妈,与爱人三天一大吵,两天一小吵,与孩子天天战斗,改变各种作战方案,始终不得要领。没有代入感,不知道在以谁的角度在说谁,没有故事、场景和画面感。
案例:有共鸣就在去机场前的几个小时里,我还在带不满一岁的女儿去医院看病。孩子爸爸出差了,婆婆什么也搞不定,我自己又怀着二胎.....女儿从前天晚上开始发烧,现在又出红疹,我焦头烂额,拖着一老一小跑了两趟医院,严重的缺觉和各种情绪、压力袭来,让人濒临崩溃。
出发前我去浴室冲了个澡,趁着水流声,不禁抱头痛哭。其实也没多大事,但面对生活的一地鸡毛,有时候你不得不缴械投降,你不得不承认,你一个人的能量是有限的,有的时候,你就是脆弱和不堪一击的。
(四)产品卖点是否清晰?卖点能针对性解决痛点吗?卖点主次清晰,主打一个卖点,其他都是辅助。卖点太多太杂,容易让人一个都记不住。
同时卖点要和针对的痛点相匹配。
3、说服逻辑和行文结构清晰吗? 文案核心内容如何自检 你可以看看你的文案是否符合这两个逻辑框架:
A 引起注意:我看到你啦
I 激发兴趣:看起来不错哦D 勾起欲望:就是我想要的A 行动:我要买单 4、我想行动并且知道如何行动吗?
-引导下单文案如何自检
文案是都能够让用户形成感知,或者引导用户发生下一步行动?不要认为用户对你的产品自带使用动机,而要认为他们并不关心你。你的文案,应该如何为用户提供一个动机,从而唤起用户的行动。
5、其他注意事项
检查完以上4个主要的关键点,还有一点别忘了,那就是修改和打磨语句,让文案表达的意思更直白、准确、有说服力,语句更通畅,阅读体验感更好。
首先讲人话,通俗易懂,让读者听得懂
其次用细节代替观点、销售口号
最后语句顺应认知,表达流畅。
案例一:这是一部非常震撼非常牛的电影
改成:从构思到拍摄这部电影,一共花了9年时间。为了实现逼真的虚拟动画效果,他和团队一共绘制了超过20亿个多边形。
案例二:这是一堂非常好的课
改成:上过这堂课的学员,在一个月内平均变现4231元。
当读者在读你的文案时,也是这种情况,如果你在写的时候,就这么自问自答,帮他们直接提出疑问(不一定要写出来),紧接着就回答这个疑问。这会带来非常大的阅读快感,也能不断地提示读者跟着你的文案思路走,从头读到尾。
怎么去修改:
写完先不要急着修改,喝喝茶,过半天再来,因为你的思路还沉浸在过去,朗读一遍,自己感受一下,打印出来,能看出文章的问题。听听别人的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