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李丹 产启斗
屏幕上,一排排数据快速闪过;屏幕前,她轻点鼠标熟练操作。武汉地铁票务清分工程师李珊,被称之为客流“预见师”,她灵活利用数据分析软件进行各种算法分析,去发掘这一串串数字背后的价值:“地铁客流数据是瞬息万变的,但这其中也暗藏着一定规律。我们的工作就是从繁杂的数据中探寻规律,做好预测,让地铁的运力尽可能满足乘客出行需求。”
客流预测有一个强大系统作支撑

2005年,武汉地铁自动售检票系统投入使用,实现轨道交通购票、检票、计费、客流收入统计等全过程自动化。随着各种支付方式的不断涌现,加之每年都有新线路开通,该系统历经数次升级换代,已实现车票发行、快速过闸、扫码支付、数据统计、设备监控、客流预警等功能,为客流预测、行车计划编制、车站客流组织等提供了可靠的数据支撑。
“客流预测,需要通过自动售检票系统导出前三年同期的各类基础数据,同时考虑天气、大型活动等因素,剔除通勤客流,再来研究赏花客流的变化值。”工作电脑前,李珊指着密密麻麻的数据介绍说,有了横向和纵向变化值,下一步就是充分利用这些基础数据,结合当前固定的通勤客流,对线网客流进行预测,包括重点车站和重点区段,需要给出一个最低值和一个最高值。

据了解,每逢清明、五一、端午、国庆、中秋等重要节点,地铁客流都会有较大幅度变化。为精准服务好乘客公共交通出行需求,武汉地铁坚持对这些重要节点和客流变化幅度较大时间段,提前进行客流分析和预测。
樱花季有专项客流预测报告
武汉迎来赏花季,为满足赏花乘客舒适出行需求,武汉地铁提前制定专项客流预测报告。为此,李珊在数据堆里又忙活了起来。
“赏花季客流预测分为初花期和盛花期两个时间段,赏花期间的线网客运量将是一个比较高的值,周末涨幅尤为明显。”李珊展示出新鲜出炉的客流预测报告说,今年赏花季遇上汉马,客流预测既要全面考量市民观赏春色的需求,又要充分考虑大型赛事带来的大规模人流,预测的前期准备工作要做得周密细致。
客流预测报告出炉后,武汉地铁针对性制定了专项保障方案:多条线路增加运力投放,重点线路增加备车;重点车站通过增加人员力量、合理调整客流走向、临时增设引导岗等,多举措提高疏散能力、保障乘客出行安全顺畅。
持续提升客流预测准确率是不变的目标
令李珊自豪的是,她和小伙伴们近几年的客流预测数据,准确率已经达到了95%。“平淡的数据背后是行车组织的深层需求、是服务现场的迫切需要,这项工作非常有价值。”毕业于武汉理工大学数学专业的硕士研究生李珊说,为了提高客流预测精准度,现在还增加了一项工作,就是一项节点结束后,需要对比每日实际客流数据进行总结分析。
李珊认为,地铁客流预测工作并不只是埋头在数据堆里两耳不闻窗外事,还要对城市里发生的各类事件保持高度敏感和时刻关注。她说,“客流预测工作,除了如今年春节前后的冰冻雨雪天气、赏樱、汉马等各类大型活动及体育赛事等城市热点事件,作为‘预见师’,要像关注城市的心跳脉搏一样,时刻倾听,随时掌握。”
客流预测过程中,历史基础数据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然而面对如新线开通前缺乏可参考数据的情形,李珊和同事们均做到提前走访新线所有车站,统计附近公交站点早晚高峰及平峰时段的乘降量,探访周边小区、商业、学校等区域的公共交通需求,以此获取基础数据。李珊说,新线客流预测,除了充分利用实地探访数据,还需要结合换乘站点的客流量,把这些数据导入系统,对其进行全方位分析,得出合理的预测值。客流预测的结果为新线开通初期的各项运输组织和服务工作提供了重要参考。
据李珊介绍,武汉地铁集团公司正在城轨云平台上推进线网运营指挥中心系统(NOCC)项目,新系统整合地铁多专业数据资源,全方位立体式呈现各维度数据信息,可动态预知短时和短期大客流情况。“未来,‘人机’交互和大数据多算法将会推动客流预测更加智能、更加灵活、更加精准,必将为行车调度和现场管理提供前瞻性、可靠性的决策依据。”李珊说。
(来源:极目)
更多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极目”客户端,未经授权请勿转载,欢迎提供线索,一经采纳即付报酬。24小时报料热线027-867777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