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豪是因为:
在这8年时间里,我每年从2月份-10月份基本上是在野外旅游,说旅游是是因为那时候真是的热爱地质这个工作。
所以五年时间我不怕苦不怕累,跑遍了新疆、青海、甘肃、西藏、陕西的大部分地区,在和田昆仑、阿勒泰、青海甘肃交界的祁连山、陕西的秦岭都留下我的足迹,这也让我成为了单位内这一方面的技术专家。

农村出来的我有着天山的爬山特长,所以哪里最困难的项目哪里就有我,我每年成为干项目最多产值最高的那一位,连续五年获得单位、省国资委、总局的各种荣誉,因为这样我也顺利的被提拔为专业队伍的队长,进入正科级干部行列。
感叹是因为:

这十年,我没有自己的职业规划,低头猛干,误打误撞,虽然看起来我经历了和普通人不一样幸运的职场经历,但是当我在领导的岗位上的时候发现,我自己什么都不会。
八年间我没有阅读过一本书籍,也没有写过什么文章,没有这方面的意识。
八年间自己和家庭异地两个城市,又长期出野外,完全没有时间照顾到家里,一年在家的时间就是年底放假的那一个月,看着媳妇憔悴的身体和孩子咿呀呀的可爱,每当走出家门的那一刻,心都碎了,但是我依然没有自己的规划,规划如何让家庭重聚。
八年间,我除了增长一些技术经验,在人际交往、管理能力上没有什么成长和进步,我感觉和刚毕业的大学生职场小白也没有什么区别。
我们地勘行业的人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为什么呢?
因为我也是过来人,总结几点:
1.工作环境比较偏僻,接受外界发展信息滞后
我前十年在地质队工作,去了很多地方都是没有移动信号的,比如在祁连山、昆仑山里面,那时候天黑了就得睡觉了,山里住两三个月外界发生什么都不知道,我自己感觉和野人也没有什么两样。
有信号的地方,无非一天爬山累了,也就是刷刷朋友圈,很少去阅读有用的东西
更谈不上一些有用的信息差,比如说项目信息、赚钱信息、互联网信息等等,
2.交际圈比较窄,缺乏社会交际能力
出野外一年基本上就是项目上那几个人,除了项目经理,其他人几乎不需要和外界的关系接触。
3.工作氛围比较古,很一般。
大家长期在野外就知道,平时休息时间都是在睡大觉、打牌、喝酒中度过,很少很少说休息日我自己要去阅读或者是学习
反正我自己前面十年,我没有阅读过一本书籍(专业书除外),也没有写过什么文章,因为不会写,写一篇总结可能都需要一个星期,觉得太难了放弃。
这三种环境下只有极少数人能够自律和坚持学习,实现线性成长,很多人在这个环境里停滞不前。
比如毕业十年的老地质队员在解决问题的能力、人际交际中和刚大学毕业的学生没有什么明显差别。很多人都是靠自己摸索野路子的经验来管理团队。
作为地勘的一员,大家认同这样的说法吗?有没有其他的观点。
因为最近有好几个朋友问我:
因为现在地勘单位项目不多,闲下来的时间比较多
(1)我可以去开滴滴赚点补贴,你觉得行不行?
(2)我在网上看到了一个自动洗车的项目,一次投资,长期回报,你觉得怎么样?
(3)好迷茫啊,单位形式不好,我想转行,不知道做什么才好?
以上代表着三类问题,是的,行情不好,大家都想着做点什么副业赚钱、创业赚钱等等,甚至想着跳槽离开,或者有很多人对副业跃跃欲试。
其实,以上开滴滴、小白创业、盲目转行跳槽,我都是不建议的。
为什么呢?
个人成长和发展,是要有战略思维的,并不是想做什么就做什么
什么叫战略思维?就是你现在做的事情,你能想到10年以后会是什么样子,是不是可持续发展的?
想清楚了,你是不是就知道怎么做选择了?这就是我们常说的,选择大于努力
如果你的生活总是很糟糕,说明战略思维欠缺。
1.人生要有战略思维和布局谋篇的规划
战略思维就是你要从目前来做的事情看,你预测10年以后会是什么样子?
比如我物探专业毕业后去到西北的一家地勘单位,那时候单位的物探队才成立2个月。
但进入单位的那一刻,我目标就是我成为西北片区有名气的物探专家,要在各种项目、报告评审会上出现。
那么怎么才会有名呢?
我是朝着技术好、人脉好、岗位重,照着这三个方向去努力
有了这个目标,所以在单位我干得非常有劲,不怕苦不怕累,技术上先成为单位范围内最权威的牛人。
所以很快我也用了五年的时间经历了从技术员到项目组长、项目经历、部门经理,成为队长,在重要岗位上。
我成为队长的时候,要知道,以我在单位的工作资历、时间来讲,实际上是不如身边的老物探队员的,但是为什么是我?
这里面当然有很多因素,但我认为最关键的,是在于大多数人有没有提前布局的战略思维
很多人在具体的项目上干得比我好,但是缺少战略思维,缺少长远规划,导致在日常工作中当他们闲下来的时候,全部时间花在网络游戏、玩上。
虽然在单位不到十年,我就离开了,这个梦想没有实现,但是目标让我在工作的时候收获了各种荣誉和职场的高光时刻。
现在我总结了我的职业生涯大约分成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工具人
需要具备一个专业领域的技能,甚至一系列技巧去解决问题。
需要什么,就学什么!
就是这一阶段“成长的意义”。
第二阶段:负责人
做业务(项目)的负责人,承担最终的业务结果——“为收入负责,为单位负责,为利润负责……”
第三个阶段:创始人(领导者)
懂产品、懂商业是创始人最基础的要求,懂组织、懂战略也是必须做的事情,还得会融资、会公开演讲、会社交……
这也是大部分人成长的阶段吧,我们可以再细分这三个阶段里面,需要哪些技能,马上去积累。
如果我们能够在30岁以前,就为自己35岁以后的生活做布局,多去研究一下未来职业发展可能会是什么样子,提前要做哪一些积累,那是不是能够事半功倍?
所以我为什么不赞成我的朋友去开滴滴赚外快,开滴滴这个东西,对你的未来发展没有任何积累,最多就是赚点外快,多熟悉点城市道路,多提高点你开车技术,还有吗?
2.不断积累是成长的基本原理
大家觉得在单位,我们都需要做哪一些积累呢?
我觉得应该是在专业积累(硬实力)、解决问题能力积累(软实力)、人脉的积累三个方面。
首先是专业积累
举个我朋友提到的例子
有个做会计的小姑娘,年龄不大,做的事情也非常基础,就是做总账会计,每天记账
这是很多人日常工作的状态吧,上班下班,回家看电视,洗漱睡觉。日复一日,从会计到主管,再从主管到经理
感觉就是在“为别人干”,混日子吧
但是这个小姑娘在记账的同时,去研究常用会计科目,并且做了案例说明,把自己积累的东西去申请了专利
在工作四年间,她已经有了11项专利。像这样的事情,估计很多人都没有想过吧?
于是她拿着这11个专利,直接从一个小公司小会计应聘去了大公司,实现了人生10倍成长和飞越,不然以她的学历背景是选不上的。
我也强烈建议大家有这种意识,平时工作当中有价值的部分就做好积累,不论是书面的还是表达上的,沉淀成资料
这个资料可查可传播
比如我在物探队的时候,自己写了好几本制图手册,用surfer、mapgis、grapher等等软件的制图手册,我一有空就写,这些手册不仅可以使得我不忘记这些操作方法,还可以传播给别人,增加自己个人职场信任度。
这个习惯一直保持到我现在,我不管做什么事情,自己做过一遍,第二遍就开始记录写出来形成文字的东西。
这些东西日积月累,就是你技术沉淀的东西,要不你自己今天学会了,明天又忘了,周而复始的杨白劳。
所以在我的公司里面的技术方案和野外工作方法,到制图、数据整理,每一个工作方法我都已经整理好好行程一本本手册,然后谁问我技术问题,把产品手册给他,也节省了我很多时间。
这里面也有两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如果你觉得坚定地觉得你喜欢地质这个行业,那么你要更加努力的在这个领域去做好积累积累你的经验和技术
第二种情况:如果你现在很不确定,说不上自己喜不喜欢这个行业,那也要先干活,去做测试,找到方向。别整天想这想那地幻想,啥也不干
大多迷茫的人是处于第二种情况,这种情况,建议你从未来长远发展来看,要先做好自己的主业
这个时候要注意:不是说我们只要做一种工作,我们可以同时做很多件事情,但是你必须要有一个切入点,是你特别能拿得出手的,同时尝试着去做点别的
我说个容易懂的例子
比如说我们搞地质, 在野外期间时间自由安排,自己多空出时间来,多方面的尝试自己的方向,比如你喜欢搞技术研究,那你就多一点时间来写技术性的文章。
或者说你喜欢搞点副业卖产品,群里不是有人卖奇石、宝石、讲风水的吗?
这些行业都是跟地质相关的行业,有地质专业做背书,你去做这些产品更加有权威,更容易取得客户的信任,做这门生意也是不错的。
所以你在搞主业的同时,还可以多方面打造自己方向,比如我自己从地质找矿延伸到燃气管道检测,其实也同属一种行业,而我在2016-18年两年的时间来熟悉这个领域。
如果你30左右了,已经有了很多年的工作经验,那彻底的转型,是一定要好好深思熟虑的
所以上面提到的转行,我建议是不要盲目,你现在在单位上班,为何不先用单位的平台丰满自己的羽毛。
转行这个东西不是说没有机会,而是阻碍太多了,顾虑太多了,除非你有非常大的决心,
第二就是解决问题能力的(软实力)积累
工作一般分为两大类:一种是对事的工作,一种是对人的工作
什么叫对事的?就是刚才所说的技术型的,我只需要把活干完了就可以了
对人的呢?比如说管理、销售、营销等等,需要跟人去打交道的
哪一类工作需要的技术含量更高?
对事的,要求更多的是你的硬实力。对人的,要求更多的是你的软实力
但如果人想往上走,或者往管理层走,就必须增强自己的软实力,也就是跟人打交道的能力
同样的想做职业转型,就必须要会跟人打交道。不一定就是社交,而是你要懂他们
这就是我们说的第二点:第一点是专业上的积累,第二点就是软实力的积累
第三,就是你要做好人脉的积累
说实话,在地勘行业要积累人脉这个真的好难,你要认识到高端的人际关系是挺难的,因为第一个人很少接触到外面的关系,第二自己没有可以对接的价值,人脉都是建立在价值交换的关系上。
你微信里面有1000个人,那么这1000个人是你的人脉吗?并不是,
当你和他有价值连接,你们才建立起人脉关系。
那么地勘行业的人如何拓展自己的人脉呢?我前面写了一篇文章,现在这种关系叫弱关系.
只有在互联网上交流,交换价值,成为弱关系,这一点很重要,我们很多群里的朋友都是弱关系
但是大家要有一个认识,弱关系不弱,也是非常有价值的。
其实在群里大家只有一面之缘或者说只有互联网联系,相互之间也可以介绍项目,达成合作。
如果大家想做互联网副业赚钱,那么拓展关系就要更加简单一些。
这方面的人脉的积累,实际上很多付费社群,就是在帮助大家去积累人脉,给你一个场域,然后也在教大家怎样去积累人脉
其实积累人脉这个事情,非常的简单,你多干活就行了,多帮比你优秀的人做事,多展现自己就行了
比如说你参加了一个社群,你去帮群主干活、整理笔记;比如说有的群主很注重活跃度,那你就帮他搞活跃度
比如说你参加了一个训练营,那你就努力成为优秀学员,他自然会记得你
没有那么难的,但是很多人闷着,啥也不说,啥也不做,啥也不配合,什么都反着来,那就很难了
其实优秀的人不一定什么都比你优秀,你只要找到一个东西去建立联系价值就好。
3.个人提升的三个锦囊
最后,送大家一个锦囊,一个人如果想基业常青,那么一定让自己始终活在:专业里、体系内、平台上
专业里:就是我们说,你一定要有自己的主杠,你要把这个主杠死磕到极致
这个是你独特的东西,你要用它去切入市场,获得市场、行业的认可和回报
体系内:不是说在职场,在体制内这样的概念,而是说你要打造自己的体系
比如说除了主业的工作,你还有自己的咨询、课程、顾问等等,还有家庭理财各种方面的知识或者关系,是可以结合起来的
如果没有体系,没有系统,那么做什么会比较吃力,也会比较难长久
平台上:就是一个人很难单打独斗,适合刚开始。后期,你一定要借助一个特别厉害的平台
要学会好好利用单位这个平台,大家可能没有这个意识,这个道理也是我辞职出来之后才感悟到的。
不要觉得自己那么牛,都是自己个人厉害,当把你丢出这个平台,可能你什么都不是。
说了这么多,今天的分享很重要,你能把今天的内容思考透了,那么你一定是很有收获的,顿悟之后,避免陷入“仓鼠之轮”,永远在跑,但却是跑不出原地。
可能大家不知道说什么,我也整理了一张思维导图给大家思考。
大家能记住四个关键词了吗?
战略思维、专业积累、解决问题能力的积累、人脉的积累;往这个方向死磕,你的成长一定是线性地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