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脚本文章 » 一文读懂GMP“确认与验证”体系(验证确认方法体系记录)「gmp中验证和确认」

一文读懂GMP“确认与验证”体系(验证确认方法体系记录)「gmp中验证和确认」

南宫静远 2024-07-24 03:10:47 脚本文章 0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那确认与验证到底有多重要,让制药企业都这么重视,愿意花费那么大的成本去做呢?这就要从“确认与验证”的定义说起了。

确认是证明厂房、设施、设备能正确运行并可达到预期结果的一系列活动。

验证是证明任何操作规程(或方法)、生产工艺或系统能够达到预期结果的一系列活动。

一文读懂GMP“确认与验证”体系(验证确认方法体系记录) 一文读懂GMP“确认与验证”体系(验证确认方法体系记录) 脚本文章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由此可知,确认与验证证明的是药品生产质量所有关键硬件(厂房、设施、设备)和软件(生产工艺、操作规程(或方法)、系统)可以达到预期结果。
范围极广而直指核心,还有比这个更重要的吗?

本文,我将结合GMP、ICH、ChP等管理规范或国家标准,将自己整理的GMP“确认与管理”体系简单分享给大家,供制药同仁共同学习,一起成长,同时欢迎大家一起交流学习。

一文读懂GMP“确认与验证”体系(验证确认方法体系记录) 一文读懂GMP“确认与验证”体系(验证确认方法体系记录) 脚本文章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既然是体系,那就不是一个两个的内容,也不是分散不相关的拼凑组合,而是一种相关联分层级的有机体系。
形象的说,就像一座房子,而不仅仅是一堆的砖头、木材和水泥。
下面这座“房子”就是我总结出来的GMP“确认与验证”体系图。

体系的要诀可以总结为“一个计划、两个层级、九大模块、三类文件,持续运行”。
接下来,让我一一给大家介绍。

01一个计划——验证总计划

验证总计划是企业所有确认和验证工作的总体纲领性文件,涵盖所有需要确认和验证的内容,总结了企业确认与验证的整体策略、目的和方法,同时明确职责、时间框架等关键信息。

为了制定验证总计划,企业应对所有的厂房、设施、设备、计算机化系统,与生产、检验、贮存相关的规程和方法进行评估,保证需要进行确认或验证的内容在,并且要能反映其确认和验证活动的状态。
同时验证总计划并非制定一次就可以长期使用的,而是应该定期回顾,及时更新,确保验证总计划能够持续满足企业的需要。

02两个层级——首次确认与验证、再确认与再验证

GMP第一百四十四条:

“确认和验证不是一次性的行为。
首次确认或验证后,应当根据产品质量回顾分析情况进行再确认或再验证。
关键的生产工艺和操作规程应当定期进行再验证,确保其能够达到预期结果。

由此可知,确认和验证工作并非做一次就可以一劳永逸,而是需要进行维护验证状态,进行必要或定期的再确认和再验证。
这就形成了首次确认和验证,再确认与再验证两个层次。

首次确认或验证完成并通过后,还需要持续维护这种确认或验证状态。
通过定期进行回顾和评估,一方面可以确认状态是否依然可接受,另一方面及时发现渐进性的变化,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必要时进行再确认或再验证,而对于关键的生产工艺和操作规程则应制定周期性再验证的计划,以确保其状态。

03九大模块

九大模块分为确认和验证两大部分,确认按功能分为:

设计确认DQ:目的是确认厂房、设施、设备等的设计方案是否符合预期目标。
所谓预期目标说白了就是客户的需求,也就是常说的URS。
DQ是后面3个Q的前提,因为没有设计,就建不好想要的厂房、配备不出想要的设施、做不好想要的设备。

安装确认IQ:目的是确认厂房、设施、设备建造或验证是否达到设计标准。

运行确认OQ:目的是确认建好的厂房、安装好的设施设备,是否能运行起来,运行的效果是否达到了设计标准。

性能确认PQ:目的在于确认安装好的设施、设备是否根据批准的生产方法和产品技术要求持续稳定的生产出达到预期标准的产品。

这四个Q也就是常说的4Q,贯穿着厂房、设施、设备的生命周期全过程。
GMP指南(第二版)中这张图就能很好地说明确认与生命周期的对应关系。

验证按目标对象分为:

工艺验证:针对生产工艺,验证一个生产工艺按照已批准的工艺参数可以持续稳定运行并生产出满足拟定标准的产品,通常采用拟定的商业批量,以至少连续3批成功批次进行验证。
工艺验证对于确认生产工艺的有效性至关重要,同时它也是一项涉及多部门合作的系统工程。

清洁验证:针对清洁方法或清洁规程,验证与产品直接接触设备的清洁方法能够有效清洁该设备,以确保产品不会受到来自于生产设备或系统的产品残留、清洁剂以及微生物污染。

分析方法验证:针对检验方法进行,其在GMP中虽然只有寥寥数语,但并不能轻视它在“确认与验证”体系中的作用。
只有经过验证或确认的检验方法才能被认为可以输出准确检验结果的方法,而无论在ICH Q2《分析方法验证》,还是在中国药典(2020版)的相关指导原则(《9099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和《9101分析方法确认指导原则》)都对其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可见其重要性和复杂性。

计算机化系统验证:针对计算机化系统进行的验证。
计算机化系统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为了确认其有效性,务必对其进行验证,而它的验证又是另一个复杂的过程。

运输确认:针对那些对运输条件有特殊要求的物料和产品,还需对其运输条件是否符合批准文件、质量标准或企业要求进行确认。
话说GMP指南(第二版)将其放在验证项下,而非确认,或许是应为它是针对运输条件这种无形之外吧。

04三类文件

确认与验证不仅仅是做了各种确认或验证工作,更要做到有文件证明所作的工作达到了预期效果,因此文件在GMP“确认与验证”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位置。
从类别上分,确认与验证的文件分为实施前的方案、实施中实时记录数据的记录、实施后的报告,其中方案和报告都需审核与批准,记录需要审核。

确认或验证方案:明确了确认或验证的目的、范围、原因、类型,概述了对象的信息,各部门的职责,以及计划,其中重点详述了关键要素和执行标准。

记录:基于不同的确认或验证,有着不同的记录,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工艺验证的批记录,包括批生产记录、批包装记录、以及批检验记录。
记录文件需及时记录实施过程中的数据和结果、出现的偏差或异常情况。

确认或验证报告:顾名思义,报告是确认或验证活动的总结,其中需对结果进行汇总,并给出相应的结论,同时也需汇总评估实施确认或验证过程中偏差、异常的处理情况。

05持续进行

确认与验证不是一次性的行为,它贯穿着产品是整个生命周期。
首次确认或验证结束,进入了确认和验证状态的维持状态,通过定期回顾和评估,确认该状态是否有效,是否需要进行再确认或再验证。
如此循环进行,是的产品整个生命周期都能保持在被确认或验证的状态之中,从而保证药品生产质量的可控!

以上就是我总结的GMP“确认与验证”体系,“一个计划、两个层级、九大模块、三类文件,持续运行”,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地理解GMP中的确认与验证工作。

参考文献:

GMP(2010版)/第七章 确认与验证:共计12条

GMP附录:确认与验证:共计54条

GMP附录:计算机化系统/第四章 验证:共计4条

药品GMP指南(第二版)质量管理体系/3.6确认与验证

ICH Q2《分析方法验证》

中国药典(2020版)“9099分析方法验证指导原则”和“9101分析方法确认指导原则”

声明:文章转载于【注册圈】,作者【悬舞微光】,文章版权 归原作者所有,本文仅做转载分享~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