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脚本文章 » 通过率其实不算低(考试软考通过率机考备考)「软考通过率统计」

通过率其实不算低(考试软考通过率机考备考)「软考通过率统计」

神尊大人 2024-07-23 21:46:19 脚本文章 0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通过率的具体数据网上有很多,我就不再详述了。
一般来说,中级水平的通过率大约在20-25%,高级水平的通过率大约在10%-15%。
根据这些数据来看,软考的通过率并不能算是很高。

然而,网上确实有一种声音在说软考的好处在于性价比高,容易通过,且含金量高。
当我第一次听到这种说法时也感到很困惑,因为通过率只有百分之十几,它到底哪里高了呢?这个调查结果是由大厂程序员得出的吗?

另外,根据基本逻辑分析,一个证书如果通过率很高,那么它的含金量必然会很低。
容易通过的证书含金量高的说法真的合理吗?这不就是天上掉馅饼吗?

通过率其实不算低(考试软考通过率机考备考) 通过率其实不算低(考试软考通过率机考备考) 脚本文章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举个例子,像CPA、法考这样含金量高的证书,没人会说它们好考。
而像各种从业证这样容易考的证书,其实并没有太大的含金量。
(比如金融行业的各种从业证,我考过大部分,全是选择题,提前一周刷刷题库就能过。

不过,我自己考过一次之后发现,软考其实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

通过率其实不算低(考试软考通过率机考备考) 通过率其实不算低(考试软考通过率机考备考) 脚本文章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说软考有一定难度,通过率低的原因可能是:

1、报考无门槛,无基础小白多,考试内容有一定专业性。
软考没有任何专业、年龄、职业限制,只要有身份证就能报名,所以有很多零基础小白参加。
我本人非计算机专业,非程序员相关职业,办公软件只熟悉office 三件套 ,当时打开900多页的教材只有一个感想:怎么每个字都认识,连起来就看不懂了呢?

2、考试时间较长。
中级考试包括两场,高级考试包括三场,分为上午和下午进行,加上紧张的情绪,考完之后我整个人都感到非常疲惫。
因此备考的同学别忘了锻炼身体,一整天的考试对体力还是有一定要求的。

3、一科不及格,全部需要重新考试。
软考的分值比较独特,每科满分75分,及格分数为45分(注意:部分地区可能有差异,如及格分可能为35或40分,同时总分不低于XX,请在报考前自行核实)。
只要有一科不及格,其他科目的成绩都将作废,下次需要全部重新考试。
与我参加过的其他考试相比,如证券从业、基金从业等,单科成绩可以保留2年。

4、高级考试的论文有一定难度。
对于我这种没有经验的人来说,基础知识本身就很困难。
对于程序员来说,虽然基础知识问题不大,但他们多数是理工科背景,高级论文对他们来说很可能是个障碍。

论文要求正文至少2500字以上,两个小时内完成,手写考试之前确实很费力气,机考稍微好一些,至少考完后不会手部酸痛,也不会因为字迹不好影响分数。

说实话,软考并不是特别难,通过率也不低是因为:

它的考试内容主要以记忆为主,并不特别注重实际操作,对于计算机小白来说,完全可以通过学习掌握。

缺考率确实不低。
可能是因为报名费用不高,所以即使缺考也觉得无所谓。
在我所在的考场,共有大约30个考位,却有七八个人缺席。
因为考试分为上午和下午两场,有些人上午到场了,下午却没来。
我想他们可能觉得上午考得糟糕,反正一科没过就得全部重考,索性下午干脆不去了。
如果计算通过率时剔除掉缺考的人,通过率可能会提高不少。

大部分人没有认真复习。
参加这个考试的基本上都是在职人员,已经很久没有接触学习了,也很难保证工作之余备考的效率。
甚至还有人只学习了几天,甚至完全没有学习就去考试。
举个例子,在我同一个办公室的姐姐考XX从业证时没能通过,我问她为什么,她说她只在考试前一天晚上复习了3个小时……

大部分人真的就是这样学习状态,但对于没有基础的纯小白来说,软考确实需要至少200到300个小时的学习时间。
如果大家都能像学生时代备战中考、高考那样努力,软考的通过率也许会达到80%。

因此,软考究竟难不难?这取决于你备考时的态度。

以我自己的亲身经历为证明,没有经验的纯小白通过3到4个月、每天2到3个小时的学习是完全可以通过的。

什么人需要参加软考?

评定职称。

通常在国有企业和事业单位中会使用,软考中级=工程师(职称),软考高级= 高级工程师 (职称)。
然而,获得证书并不意味着自动获得职称,还需要所在单位聘用,并符合单位制定的其他条件。

简而言之:私营企业的朋友们,这与你们无关。

单位和国家的补贴。

我参加考试就是为了这个。
我们公司会给持证员工每月补贴200元,虽然数额不大,但一年12个月,蚊子腿再小也是肉。
为什么公司会给补贴呢?因为在招标时,有时会要求项目负责人或者项目参与人持有这个证书。

另外提醒一下,网上有些人说可以通过挂靠证书来赚钱。
我劝你,千万不要!
现在国家的查处越来越严格,不要因为少许钱而自食恶果!

至于国家补贴,各省份政策有所不同,建议自行查看相关政策。
还可以申请进入专家库,担任评标专家或者评审专家等,具体情况请参考各地政策。

积分落户。

能在一线城市入户加分,帮助申请北京工作居住证,上海、广州、 天津等城市的积分落户也适用。

抵扣当年个税。

按照个税6项专项附加扣除标准,在取得软考证书的当年,可以按照3600元定额扣除。
不过,只能抵扣当年个税,后续就不行了。

自我能力提升。

想提高自己竞争力的,想转行相关职业的,可以通过考试的方式来促进自己学习。

机考心得分享

软考今年进行了重大改革,将纸质考试改为了机考。
我参加的高级项目就是在今年11月以机考形式进行的。
与纸质考试相比,我认为机考更为便利。
在所有项目中,最大的变化应该是论文部分。

为什么我觉得机考更好呢?原因有两点。

首先,打字速度比书写速度更快,而且避免了字迹对成绩的影响。
以前我还听说需要练习书法,但是机考后就不再有这个烦恼了。
其次,写论文的时间变长了,前一场的案例分析做完后,可以直接开始写论文,但交卷时间不变。
也就是说,论文可以占用上一场考试的时间。

在机考时,老师会提供草稿纸,可以自带笔,但其他物品就不能带入考场,比如计算器等,因为考试系统内置了计算器。
我还看到有人问能不能自带鼠标和键盘,这真是有点太搞笑了。

对于机考来说,最重要的是一定要在模拟考试系统里多加练习,熟悉各项操作,比如画图等。

另外,我个人感触到的一点是,在考试现场键盘的声音会很大,特别是在最后写论文的时候,容易让人紧张。
所以要提前做好心理准备,或者进行一些抗干扰训练。

备考方法

我来分享一下备考高考的时间安排,总共备考了大约3个月,12周时间。
每天投入两个小时,分成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观看课程视频和学习基础知识,对于我这样基础薄弱的学习者来说,单纯靠自己啃教材是吃力的,因此需要通过视频学习。
教材有900多页,而我使用的学习资料则是300多页。

第二阶段是做真题和准备论文。
真题非常宝贵,必须充分利用并彻底理解。
首先做以前的真题,最后再做最近的。
但是对于特别久远的真题,参考价值就不是很大了。
在这个阶段要特别注意积累错题本,以备后用。

在写论文时,要注意不要简单地照抄模板或者范文,而是要分析其中的得分点。
审阅论文的老师比你更熟悉这些模板,而且在机考之后还可能进行查重,如果被判定为抄袭就不好了。

第三阶段要充分利用错题本,查漏补缺,并充分利用最后两周的时间。
这段时间一定要进行模拟考试,最好是在周末整天的时间里,按照考试时间表安排,上午做基础知识,下午做案例分析和论文。
要调整好自己的生物钟,午饭不要吃得太饱,绝对不能在考试过程中感到困倦。

需要推荐靠谱PMP/软考/NPDP/CSPM机构的同学可以关注我后台回复【推荐机构】

备考资料分享如下:

相关文章

IT绩效奖金,激发创新动力,助力企业腾飞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IT行业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这个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企业如何激发员工创新动力,提升核心竞...

脚本文章 2024-12-26 阅读0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