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脚本文章 » 人工智能触手可及 科技应用遍地开花(人工智能数字数据展区告诉记者)

人工智能触手可及 科技应用遍地开花(人工智能数字数据展区告诉记者)

南宫静远 2024-07-23 20:37:50 脚本文章 0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的数字福建馆。
本报 薛志伟摄

由百度公司和金龙客车合作生产的“阿波龙”无人驾驶汽车。
本报 杜 铭摄

京东展示的倾转旋翼无人机。
本报 薛志伟摄

人工智能触手可及 科技应用遍地开花(人工智能数字数据展区告诉记者) 人工智能触手可及 科技应用遍地开花(人工智能数字数据展区告诉记者) 脚本文章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依图科技展区,观众尝试“刷脸”取款。
本报 陈 静摄

作为首届数字中国建设峰会的“重头戏”,数字中国建设成果展览会4月22日下午起对公众开放,68岁的福州退休市民孙如海第一时间走进展馆,仔仔细细地逛了一大圈:“技术这么先进,咱们老百姓什么时候能用上啊?”类似这样的问题在展会上屡见不鲜。

人工智能触手可及 科技应用遍地开花(人工智能数字数据展区告诉记者) 人工智能触手可及 科技应用遍地开花(人工智能数字数据展区告诉记者) 脚本文章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我们的技术已经在23个省份应用……”“1000多座写字楼都有我们的设备……”“我们的安防系统每天都有‘战果’……”展台上各家企业工作人员的回答清楚地展现出这样的现实:科技成果并非仅仅停留于概念,而是和现实生活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数字中国”也在从概念“飞入寻常百姓家”。

“高科技需要‘落地’,为人们带来便利才有意义。
”旷视科技副总裁谢忆楠的话代表了参展商们的心声。

“刷脸”走天下

腾讯展区中的逗号智慧商店门口人头攒动。
经过简单的手机注册,人们可以直接“刷脸”进店,然后将商品放在收银台上,收银台会自动识别商品的种类和价格。
伸出大拇指比个手势,就能确认付款完成购物。
“整个过程不需要使用手机,20秒内就可以完成。
这给零售业的变革提供了更多想象。
”逗号零售有限公司人工智能项目组工程师叶灵告诉。

在依图科技展区中,大屏幕上显示着根据人脸识别跟踪的观众们在展区中的运动轨迹。
“这样的技术也应用在安防领域。
有公安系统利用它抓住了在逃十几年的通缉犯。
肉眼很难认出一个人十几年后的样子,但是机器可以。
”依图科技CEO朱珑告诉,他们的人脸识别系统已经在多个地区应用。

“我们不仅能识别人脸,也能靠一个人的发型、是否戴眼镜、上装和下装的样式和颜色,甚至是否背包拿伞等十几项特征来定位一个人。
”谢忆楠在介绍旷视科技的“跨摄像头追踪系统”时告诉,“因为目前公安部门的摄像头通常安装高度是2.8米到3.5米,很难直接识别人脸,于是特征追踪就更加重要,你同样可以在上万个摄像头拍摄的视频中让机器找到一个人,硬件限制不应该阻挡高科技发挥作用”。

“数字公民”成为现实

“你好,小智!
我的身份证丢了怎么办?”财政部文化司副司长马骏在展会现场兴致勃勃地和公安部第一研究所研制的机器人“小智”开起了玩笑。
“小智”机器人迅速用它的“大眼睛”扫描,一下就认出了马骏的身份并用语音播报出来。

解决“证明我是我”的电子身份认证是本次展会的又一看点。
负责承建“互联网+可信身份认证平台”的北京中盾安信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市场营销部总经理国伟介绍说:“传统的网上身份认证方法是通过填写姓名和身份证号码,并不能证明使用者本人真实持有居民身份证;很多线下的现场业务办理必须验证居民身份。
个人可开通身份证网上功能,通过‘互联网+’可信身份认证平台,就可以解决这一痛点。

在数字福建馆,“数字公民”应用同样解决了身份认证问题。
用户只要在手机上下载“数字公民”APP,在生成自己的专属身份二维码后,用这个二维码就可以“证明我是我”。
福建新大陆电脑股份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顾剑华告诉,“数字公民就是把原来实体的信息转到手机APP上,用数字化的方式做身份识别。
未来人们坐火车飞机,住酒店,去图书馆借书都不用带证和卡,只要出示二维码就可以了”。

在身份识别完成之后,相应服务也就延伸出来。
在蚂蚁金服展区,信用手机回收服务引得诸多观众驻足,用户将旧手机放至回收设备,人工智能系统会自动评估旧手机价格。
“这就需要先识别你是谁,然后判断你的信用状况,由此判断旧手机是不是属于你的,如果用户的信用评估良好,并确认回收,可立刻在支付宝中收到回收款项。
”蚂蚁金服副总裁彭翼捷表示。

“政务大脑”更聪明

物联网产生海量数据,而对海量数据的集纳和分析则正在产生智能应用。
“我们已经在多个城市展开用大数据技术助力城市水务管理的工作。
”广东奥格智能科技有限公司的陈顺清向介绍了智慧水务的解决方案。
在广西南宁市,他们利用市电子政务网络平台,综合运用物联网在线监测技术、建模分析技术等,建成了一个集感知、分析、服务、指挥、监察“五位一体”的智能化城市防涝预警监控系统。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监控设备的部署成本大大降低,数据采集更全面,解决“城市看海”“水体黑臭”等问题也更加精准。

在中国联通展区,“水”同样成为智慧政务服务的切入点,现场展示了智慧河长平台。
现场工作人员樊英告诉:“这一项目汇集了各相关部门与河流管理相关数据,通过数据的整合来改变河流管理的碎片化问题。
数据还能产生智慧,包括水质自动评价、水生态健康评估、水污染趋势预测、岸线动态变化智能分析等,都能够为决策提供参考。

在智慧法院建设成果展区,智慧法院的发展同样让人惊喜。
“司法大数据系统汇聚了全国法院1.4亿件案件数据,成为全世界最大的法院案件信息资源库。
”北京华宇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工程师宋琳琳说,基于集中汇聚的司法审判信息资源,司法大数据系统能开展审判态势分析,面向司法管理、审判执行等各类需求,形成热点周报、态势月报和专题研究立体化框架,服务于国家和社会治理。
( 陈静 曹红艳 杜铭 李丹丹)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