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促的“翻车”很可能是苹果自己造成的事件。
丨陶峰王朱莉
11月14日,话题#15双11近两小时降价#位居微博热搜榜第三位,浏览量达1.9亿。

有网友表示,苹果官方旗舰店在“双11”期间违背了“承诺”,在15日最后两个小时内降价200-300元,感觉自己被苹果“背后捅了一刀”。
北京商报采访了解到,制定优惠策略是平台与商家之间的常见行为。 这次大促销的“翻车”很可能是苹果自己造成的事件,更重要的是苹果新机的吸引力正在减弱,不得不改变营销策略。

价格“背后捅刀子”
北京商报从微博等平台了解到,有不少消费者被苹果的价格刺伤,纷纷呼吁苹果补差价。 网上曝光的苹果旗舰店客服回应:确实存在优惠券现象,但那是平台发放的优惠券并非店内产品实际给予的折扣。 他们不支持价格保证,无法弥补差价。
对此,北京商报联系天猫官方旗舰店工作人员,对方表示,对于第二次降价的相关问题并不清楚。 有关价格的问题请咨询天猫平台客服。
苹果线下店工作人员表示,线下产品与线上产品不同步,对线上平台的价格纠纷不了解。
随后,北京商报联系天猫平台客服获悉,“双11”折扣是平台与商家联合发起的。 工作人员表示,各门店必须积极报名参加“双11”促销,折扣范围是商家参加前需要了解相关详情。
天猫工作人员表示,“双11”促销期间,商家在满足平台要求的基础上拥有自己的经营空间。 促销方式基本上分为全额折扣和官方即时折扣。 如果是官方即时折扣,参与活动的产品必须符合官方折扣价格。 如果参与满减,则需要根据平台要求自行设计优惠券。 不过,使用优惠券后,产品需要达到历史最低价格,以防止商家先涨价后降价的行为。
如果产品价格出现争议,天猫表示,平台设有监控窗口,可检查定价策略。 如果价格异常,平台会给商家一个建议的定价方案。
对于苹果第二次降价,天猫工作人员表示,具体情况不是很清楚,但根据平台规则,商家不需要一次性将所有商品上架。 它们可分为初级斑点和次级斑点。 但二级现货价格不能高于一次现货价格,且两个现货都有特定的时间节点。 商家出售商品的具体次数必须在注册时确定,不能任意。
“二次降价”是什么意思?
对于电商平台的制度,数码产品经销商黄先生告诉北京商报,平台之所以有批量装货的政策,是因为希望商家能够抢销在最后一刻。 “双11”活动结束时,现场气氛被推向高潮。 总体来说,对平台是有利的,但对商家来说却有不同的影响。
对于苹果手机来说,双11前各平台已经公布了折扣计划,吸引了大量潜在买家。 二次降价是没有必要的,必然会引起消费者的不满。
从平台公布的榜单来看,确实有不少消费者在等待“双11”促销来购买苹果手机,这也导致了15系列出货量的集中爆发。
从京东发布的榜单来看,15、15 Pro、15 Pro max位列榜单前三。 第四名是红米K60,第五名是苹果13。
这张令人印象深刻的唱片的价格是“贱卖”。 在拼多多平台上,以官方售价8999元的15 Pro 235GB版本为例,平台百亿补贴、大店优惠券等折扣相加后,最低价格为7998元,比首发价便宜千元以上; 在淘宝平台上,官方首发价7999元的15 Pro 128GB版本,加上百亿补贴后售价为7398元。
对此,资深产业经济观察家梁振鹏向北京商报分析,“双11”等促销节点更有利于高端手机品牌,因为它们有更大的降价空间。 在4000元以上的价格区间,今年发布的新品包括小米14系列、OPPO FIND X6、荣耀等,另外一个就是15系列。
对比起售价来说,也才达到5000多元,普遍比前三个品牌贵了1000多元,而且还有较大的降价幅度。
专家表示,从苹果自身的产品线来看,该系列瞄准的是高端市场,而标准版则有着提升出货量和市场份额的使命。 大幅降价和增加销量也符合苹果自身的策略。
然而,品牌不能忽视价格的一致性。 短时间内持续降价,只会让潜在消费者观望不肯出手,让促销起到反作用。
了解如何降低价格
从行业角度来看,以往一直矜持的苹果频频促销、降价,都是出于对销量的焦虑。
据市场追踪数据显示,苹果手机发布后 17 天销量较 14 天下降 4.5%,这可能是 2018 年以来在中国发布最糟糕的情况之一。
该机构表示,消费者信心不佳、性能较上一代提升15%以下、高端手机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等因素都给苹果带来了新的挑战。
业内专家表示,苹果的长期高价是由其独特的性能和生态支撑的。 然而,随着手机的频繁更新和优化,不仅性能优势逐渐被抹去,而且在界面设计、交互方式等方面,iOS和两大阵营也日趋相似。 换句话说,消费者很难找到为苹果支付溢价的理由。
营销方法变得越来越相同。 近年来,苹果不仅打折频繁,策略也更加本土化,更加注重“双11”、“双12”等节点。
事实上,虽然苹果官方一直都有自己的促销策略,但很难击中国内消费者的痛点。 例如,在圣诞节、感恩节、春节等重要购物季节,苹果通常会推出特殊的节日促销活动。 包括折扣、免费赠品或限量版产品。
此外,苹果的教育折扣也是其特色,即通过提供折扣或其他优惠条件来鼓励学生、学校和教育机构购买。
行业观察家洪世斌认为,事实上,苹果长期以来一直没有在中国建立合适的销售渠道。 与其说苹果有所保留,拒绝降价,不如说它不知道如何降价。
在美国、日本等市场,苹果与运营商合作,为消费者提供折扣,实现大规模出货。 实体店销售只是补充。 但这一策略在中国并未成功复制。
数据也支持了专家的观点。 CIRP统计数据显示,今年以来,通过直销渠道购买的美国用户跌至新低,仅为17%,其中约11%来自苹果实体店,6%来自苹果官网,而最大的获胜者是移动运营商,占销售额的 79%。
业内专家表示,现在苹果已经逐渐学会了如何促进销售,但除了依靠电商平台,苹果没有更好的选择。 也就是说,苹果作为手机的老大,只能“入乡随俗”,没有强大的渠道。 话语权。
以上内容资料均来源于网络,本文作者无意针对,影射任何现实国家,政体,组织,种族,个人。相关数据,理论考证于网络资料,以上内容并不代表本文作者赞同文章中的律法,规则,观点,行为以及对相关资料的真实性负责。本文作者就以上或相关所产生的任何问题任何概不负责,亦不承担任何直接与间接的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