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爱链网 » CCS项目管理模式探索的排头兵(项目船厂建造船东万吨)「船厂ccs是什么意思」

CCS项目管理模式探索的排头兵(项目船厂建造船东万吨)「船厂ccs是什么意思」

乖囧猫 2024-07-23 20:01:04 爱链网 0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40万吨VLOC项目由总项目管理组直接管理,下设青岛北船、上海外高桥、招商重工、扬子鑫福、中海工业共5个现场检验项目组以及审图项目组,总项目管理组直接对总裁/副总裁负责,最大化地减少了管理的中间环节,以实现建造检验的垂直管理。
项目组内所有成员均从系统中择优选拔,其中超过半数的人从事过大型散矿船的建造检验,有着较高的技术水平和丰富的现场经验。
项目组成立后,在项目经理鞠立强的带领下,策划、实施了一系列创新管理和创新服务。
经过一年多的运行,给客户提供了品种丰富、高效优质的服务,获得客户的高度认同。
同时,项目组也结合总部对规范改进、审图质量、产品检验、人才培养、营运贡献和客户服务六个贡献度的实施要求,贡献了高质量的内部管理和技术输入。

对船厂生产设计图纸审查,提前发现并解决技术问题,是项目组结合检验工作提升服务质量的重要举措。
为确保船舶技术设计与建造施工的一致性,尽早发现并纠正船舶生产设计转化中的人为失误,总项目管理组统一部署了船体结构生产设计审查工作。
各现场检验项目组在船舶开工建造前一个月即驻厂开展工作,依据审图意见、退审的详细设计图纸,对生产设计图纸的技术一致性、工艺合理性、图面标识准确性等进行全面、细致的审查,对发现的系统性问题进行总结归纳,并与船厂做充分的交流沟通。
通过这一活动,使船厂大大减少了后期因施工图纸错误引起的修改,降低了建造成本,也进一步提升项目组在船厂的服务形象。
同时,现场验船师也结合审查工作充分掌握了船型结构和技术要点,熟悉了船厂的工艺特点,为后续的现场建造检验打好了扎实的基础。

为了加强焊接缺陷控制,项目组还积极推进PAUT(相控阵超声检测技术)和TOFT(衍射时差检测技术)等先进检测技术在40万吨VLOC上的应用。
40万吨VLOC船型上大量使用超厚钢板,仅49mm EH36的面积就达近9000m2,为此,船厂普遍选用了双丝埋弧焊的高效焊接方式,而这对焊接缺陷的控制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PAUT和TOFT作为目前最为先进的无损探伤技术,对厚板焊接及铸钢件缺陷的检出率及可靠性都有着传统探伤无法比拟的优势。
针对这种情况,总项目管理组向船东和船厂大力推介PAUT和TOFT,并联合中国船级社实业公司(CCSI)向船东和船厂提供技术咨询、人才培养和工艺认可等各方面的服务。
同时,结合中国船级社规范中纳入了PAUT和TOFT船级附加标志,项目组还向船厂和船东进行了深入宣介,争取客户采用新的探伤手段并申请相应的船级附加标志。
经过多方努力,目前已有多家船厂开始在规范框架内使用此项探伤技术。
相信不久的将来,此项技术定能在我国船舶建造行业广泛应用,为“中国制造”锦上添花。

CCS项目管理模式探索的排头兵(项目船厂建造船东万吨) CCS项目管理模式探索的排头兵(项目船厂建造船东万吨) 爱链网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发挥独特作用,创新服务模式,也是项目组成立以来思考最多的问题。
策划并推动船东、船厂对船型3D模型联合评审就是项目组在创新服务模式方面迈出的第一步。
使用电脑软件对船舶进行3D建模设计是现代造船模式的基本形式,国内各大造船厂也已普遍采用。
各方共同对生产设计的3D模型进行检查和评审,能够在船舶建造施工之前发现和解决大部分的技术问题和布置的合理性问题。
目前国内许多船厂尚需进一步意识到这一点,3D模型评审仅局限于工厂内部进行,给后期的建造质量及建造周期保障带来了较大的风险。
项目组充分认识到这一点,策划并推动船东、船厂共同对3D模型进行评审,最终促成了参与建造40万吨VLOC的所有船厂、设计院、船级社全部加入了这一评审活动。
通过评审,不仅在船舶开工前完成了机电设备布置的生产设计审查,同时也使得船东在维护保养和使用便捷方面的修改意见在各家船厂得以统一和落实,避免了船厂在后期船舶建造过程中大的修改,为保障船舶建造质量和建造周期打下了坚实基础。

在推动船东、船厂对船型3D模型进行联合评审的同时,项目组还积极谋划开展三方月度技术交流活动,实现质量、技术信息共享,确保建造质量。
40万吨VLOC共有30艘,分布于5家船厂建造,CCS是所有参与建造检验的船级社中唯一一家对所有船舶都进行建造检验的船级社。
总项目管理组充分利用这一优势,对各现场检验组发现的重要问题进行梳理、提炼,同时,组织开展与船东、船厂每月一次的技术交流活动,将船舶建造中发现的突出问题与船东、船厂进行交流与沟通,使客户能够提前采取措施,避免同类问题在不同建造厂重复出现。
比如40万吨VLOC分段结构较大,如分段划分、总组/搭载方案不合理、控制手段不到位等均容易造成分段建造的精度问题,最终导致分段总组及搭载过程中出现较大范围的结构调整,不利于保证船舶建造质量。
总项目管理组在现场发现问题后,及时组织现场检验项目组与船厂进行原因分析、制定预防措施,并在检验工作中督促落实,最终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相关情况与船东、船厂交流后,引起了各方的充分重视,项目整体的相关质量状况有了很大提高。

CCS项目管理模式探索的排头兵(项目船厂建造船东万吨) CCS项目管理模式探索的排头兵(项目船厂建造船东万吨) 爱链网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在做好现场检验服务的同时,总项目管理组还依托CCS总部的资源优势,积极为船东提供增值服务。
审图项目组通过对已营运的VLOC的市场调查及船东信息的收集,充分了解到营运中VLOC存在的一些问题,组织系统内专家对二代40万吨VLOC的振动、噪音进行预报分析,及时发现了驾驶室两翼和雷达桅振动超标以及医务室等舱室结构噪音超标的问题,并将计算结果输送给船舶设计方,加快了优化设计的进度,为客户消除了重大的质量隐患;除此之外,总项目管理组技术秘书对客户提出的装载优化、舱室布置、材料选用/布置方案及轴系校中等各种技术咨询快速响应,及时给船东提供了有效的技术支持,得到客户的好评。

40万吨VLOC项目管理组

作为项目管理模式探索的排头兵,项目组除了服务好客户,确保检验质量外,还担负着“团队建设”的重任。
在管理创新方面,总项目管理组根据项目分散在5个不同建造厂的特点,创新性地设置了内部管理体系,确保各现场检验项目组与总项目管理组形成有机整体,以保障项目内部管理指令、技术要求和质量信息在各项目组间的顺畅传递。
通过对管理程序的优化,实现了管理层级的压缩、管理流程的简化;通过每周一次的视频例会,实现信息共享和管理指令畅通;同时,项目组牵头改进了内部NPM系统和KC系统,采购和使用了云盘,保证了现场的重要信息随时传递、长期保存和便利查阅,也确保了重要技术问题的快速解决。

另外,项目组还利用垂直管理优势,统筹调配组内资源,组织力量编写了“40万吨VLOC新造船项目策划要求”、“第二代40万吨VLOC结构要点”、“40万吨VLOC建造关键问题介绍”、“40万吨VLOC法定技术要点”、“新生效公约规范介绍”等一系列的培训资料,在项目开始初期即安排所有参与建造的验船师进行了为期3天的封闭培训,给全员灌输了项目管理的基本理念,缩短验船师进入工作状态的周期。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总项目管理组鼓励项目成员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对船厂的生产设计图纸、关键施工工艺进行审查,对发现的重要问题进行研究,收集、梳理船东产品检验意见等,使项目验船师提前了解并熟悉了船舶的结构特点与检验要点,也使得年轻的验船师得到锻炼并快速成长。
同时,根据各项目生产进度情况及各现场检验项目组的实际需求,总项目管理组横向安排验船师到相关项目交流、检查,确保经验共享;此外,项目组注重培养项目内部的学习氛围,要求对重大问题的发现坚持原因不查清楚不放过、整改措施不到位不放过、系统问题得不到解决不放过的“三不放过”原则,并从中持续总结、提高。
目前已形成有“40万吨VLOC分段精度控制管理”、“40万吨VLOC轴系镗孔及轴承安装问题”等研究成果,人才培养和团队建设卓有成效。

随着40万吨VLOC建造工作的全面展开,CCS在新的项目管理模式下的检验服务工作得到了船东和船厂的普遍认可和赞扬;项目前期的检验策划已在系统性地逐步落实,技术输入和管理改进也已经初见成效;项目运作稳步向前,也为中国船级社后续建造检验服务模式的改进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EN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