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者虽已取得高项证书逾一年,但一直都还在关注软考高项和持续学习新第4版的知识。
在这里趁着这段时间稍有闲暇,便也想分享下我通过高项考试的过程和经验,希望给正在努力的同仁们带来一些参考。
2022年,疫情仍在全国各地四处肆虐,42岁的我在武汉一家设计院工作期间报考了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全程通过自主学习和努力,终于年底高分通过。

2022年11月软考高项成绩
1. 为什么要报考高项?

2022年,新冠疫情反复,断断续续,公司业务面临困境,大部分IT系统项目也被迫暂停,工作也清闲了许多。作为一个从业多年的IT人实实在在的感受到了职场危机,是时候要进行再学习充电和转型管理了!
结合自己的专业背景(管理信息系统)和多年实际IT工作经验,我选择了直接报考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简称“高项”)。相信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作为一个相对新兴的职业,在未来一段时间内仍将保持较高的需求量和薪资水平。随着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和各行各业对数字化转型的需求增加,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的市场前景也将越来越广阔。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属于计算机技术与软件专业技术资格(水平)考试(即软考)里面的一项高级资格考试,其考试内容综合了信息技术与PMBOK项目管理、管理科学与工程等相关高阶知识,对于资深IT从业者具有提炼和升华IT技术知识和转型做管理者的特别意义,如能取得这项由国家人社部和工信部联合认定的国家职业资格证书,也有以考代评高级职称、获聘IT系统项目经理或评审专家、升职加薪、积分入户和获取补贴等诸多实际好处。受限于机遇,截至目前我还是在2023年获得了专项退税补贴3600元。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证书
2. 报考高项有哪些条件和困难?
坦率来讲,高项是计算机软考高级资格五项认证中门槛和难度相对较低的科目,报考人员不受学历、资历和年龄的限制,对所学专业也几乎没有要求,所以高项成为软考报考人数占比最多(超70%)的科目理所当然。
但是,通过高项考试绝非易事!
网上盛传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考试通过率仅在15%-20%左右,我作为参与者深有体会,如果不经一番刻苦努力便想轻松通过几乎是不可能的。梅花香自苦寒来,宝剑锋从磨砺出嘛!
考试科目有三门:《综合知识》、《案例分析》和《论文》,每卷75分满分,45分通过。除了信息技术知识和项目管理,还有一部分自身特有的如采购招投标、管理运筹学、投资分析等高级管理学知识。光是官方教材就有900多页(第3版,第4版教材薄了些,但内容似乎有增无减),可以想象其考试内容之繁杂、备考难度之大。甚至还有教材覆盖不到的时事政治政策,5道纯英语试题,另外像论文这样的主观题,评分严苛宽松飘忽不定,考试通过的不确定性确实很大。嘿嘿,笔者连续考了两次,第一次就惨遭论文43分之痛,遗憾未能一次性通过。同年第二次吸取教训,幸而通关!
软考高级资格—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
3. 如何备考高项?
1)第一遍,强烈建议勤勤恳恳踏踏实实遍历教材。结合网络视频课程,重在辨别和理解重点、难点以及考点。
我个人始终认为这一步才是整个备考最关键的。万事开头难,从你决定报考高项到开始第一遍详读教材,就说明你已经立下目标和志向,已然克服畏难心态和种种现实困难,笃定决心,勇敢踏上了备考征程!
此时若有空杯心态和必过信念则难能可贵,面对如此繁杂的知识量和考点,时刻提醒自己要从容面对,奋力坚持真的太重要了。在我近半年的备考过程里,面对这厚厚的教材和教辅试卷,记不清多少次想放弃了,但终究平均每天2-3小时坚持下来了!
我第一遍看书是辅以网络视频课程,同时在教材上做标记,重要考点抄到笔记本上。好记性不如烂笔头这点我是深有体会,本来年龄大了些记忆力确实大不如以前,只好老老实实抄写,没想到抄了整整两大本儿,估计得有好几万字,意外之喜是字儿写得快了,还好看了些,对通过论文的帮助不小。
哔哩哔哩网上几位软考高项老师的视频课我都刷过一些,都挺精彩的,各有千秋,不做评判,建议多花点儿时间几位的课都听听看,加深印象的同时也选定自己喜欢的风格去追。
至于是否要报考培训机构,如果你有经济条件,当然能报则更好,交了价格不菲的费用你总归要认真备考。面授课我倒认为非必要,交通太花时间和精力,能报名参加高项考试的人,自制力和主动学习的能力肯定都是有的。
2) 第二遍,划分体系,分为信息技术、项目管理、案例计算三大模块。提炼知识点,记忆+理解,适当深入!
新一代信息技术门类众多,日新月异,虽然一般就是《综合知识》卷一的前25-30个选择题,但是出题范围有点天马行空,几乎每考必有超纲,教材内容似乎远远不够,但万变不离其宗,基本也都是从教材的内容延伸出去的。对于这一块的学习的确要加深理解和大量的记忆。高项的信息技术部分虽然普遍属于理论和应用,但也不乏需要较深入掌握的干货知识。计算机专业毕业的同学还需要找回遗漏的知识点加深理解,非计算机专业就需要技巧性的进行理解记忆了,找规律,编小口诀,结合历年的真题揣摩出题者的思维和考察方式,尽量让自己融入信息化语言环境和系统化的思维模式,领会信息化语言的严谨和奥妙,建议在精读这些篇章的基础上再阅读一些专题的书籍,比如近年来热门的智能制造、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等信息技术知识。
项目管理内容的学习,精确记忆不容错乱。这部分内容三门考试几乎都是必考,综合分值占比50%以上,可以说是高项的核心内容。如果有PMP学习经验的同学相对会轻松些,知识点基本也是与PMBOK同步的,十大领域47个过程组,知识量非常多,十五至尊图,ITO输入输出必须全面深入理解并精准记忆。与PMP相比,高项的题目答案相对更明确些,切忌理解模模糊糊,记忆错乱反串!
这个除了多花时间下真功夫进行理解记忆和反复背诵几乎没有捷径。但记忆本身有些技巧和方法,烂笔头、小口诀、小故事、图表、思维导图、宫殿记忆法… 建议针对不同的知识点灵活运用,往往可以事半功倍有奇效!
计算题部分是高项考试的重点也是难点。综合与案例都会考,都说“得案例者得天下,得计算题者得案例”,计算题的得失分基本决定这门考试的通过与否。但计算题涉及的范围基本可控,不外乎就是最重要的进度挣值和成本计算,另外有风险分析、质量控制、净现值ROI投资分析、资源平衡等。
成本和进度这两个高频考点务必深刻理解并熟记所有公式,建议多听案例分析计算的网络视频课程,把历年的真题都认真的实际做一遍加以练习就好了,对应的网络图、时标图都要实际去画一画。对于理科生来说相对容易些,要特别注意分辨案例题目中的大小坑和计算准确性。我考试中就曾差点入坑算错,后来检查的时候才恍然发现不对。
3) 第三遍,加强练习,历年试卷真题刷起,模拟实战卷起来!
毕竟是应试,练习和做题肯定不能少。临考前至少一个月就要开始大量刷题了!
下面是一些备考练习的资源,但高项考试我个人并不建议过于海量刷题,对此前10年20套左右的试卷真题倒是应该全面彻底的刷一遍并深入理解!
争取吃透每道真题所考核的知识点,尤其是做错的题注意多看几遍,考题基本不会重复,但一些重要的知识点会来回重复考到。
软考高项备考练习资源
4) 论文的备考,全面全身心有备无患。
高项的论文才是高项最不确定的点儿,除了努力还需要些运气成分。现在肯定是押不准,2022年开始论文题目由原来的“二选一”直接变成没得选,5月份我第一次考就栽了,《干系人管理》课题准备不足,临场发挥惨遭“43”分!
幸亏11月份考了《质量管理》,哈哈这个专题我准备最充分,取得50分!
现在论文又要求会画图表,教材又改版,又是机考,又是绩效域论文。基本每次都会有新方式新要求,反正就是要折腾和控制通过率。
论文项目实例背景选择和提前背诵很重要,有没有实际项目经验你写出来都要像是亲身经历过的,既有整体背景又有细节,有理论概括又要有实战故事,有结构化框架还要注意响应小题目要求,语句通顺表达清晰字儿还要写得又快又好,不容易啊不容易…
没辙儿啊,论文确实是越来越没有投机取巧的空间,只能全面全身心备考准备,加以锻炼,提升临场组织语言和“编故事”的能力。十大知识域的内容最好都准备准备,我这儿有一个小技巧也不知道适不适合您,就是化整为零,针对各个知识域的每个框架我都准备一两个相对通用的“小故事”备着,考试时响应小题目要求临场发挥改造下,大体上能说得过去应该就行了,考官应该也没时间细究,哈哈。
最后说一下我自己当时考试的情况吧。
我全程以自主看书刷视频学习为主,没有参加专业机构培训。第一次是2022年5月参加考试,成绩62、51、43。没错,选择题我拿了很不错的高分儿,但是栽到了论文上☹,之前都是“二选一”,这次指定干系人管理专题没得选考到了我的弱项上。拿到考题都有点儿懵逼。
第二次2022年11月5日考试当天还有个小插曲,早上临到考场才发现自己居然忘带准考证了,立即踏上自行车去周边疯狂找打印店补打的,急急忙忙差点迟到错过!
哎,真是好事多磨难啊,现在想想都能笑出声来!
参考的同学可千万注意别犯我这错误!
上午《综合知识》信心满满,下午案例有一道加密密钥的小题完全不会,8分尽失,幸好计算题应该是全对了。中午休息2小时全身心强化记忆了提前准备好的项目实例背景等内容做到了有备无患,2500字论文还提前了近20分钟完成。
第二次备考其实主要是9、10两个月自主突击复习看书做题和记笔记,每天保证学习时间在3小时以上。也确实下了一番苦功夫,正因委实不易才应加倍珍惜。有没有享受到所谓的获证福利倒是其次,通过这次考证过程对20年的IT工作过程进行反思和升华,对信息系统项目管理思想进行总结和归纳,其实还是收益匪浅的。所以,2023年新的第4版教材出来后我又购买了,希望再次与各位同仁一起学习和交流。
路漫漫吾将上下而求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