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成功经验千万条,最被人忽视的就是愿意为知识付费。
从1996年开始,华为累计支付的咨询费用高达数十亿美元,从而快速构建起研发、供应链、财金、人力资源及市场开发等方面的制度流程体系。
1998年,华为聘请IBM引入IPD和ISC项目,5年期间花费4亿美元升级了管理流程。另外,华为与埃森哲、波士顿、普华永道、美世、合益、日立等顾问机构或专家们广泛合作。

在与众多咨询机构合作过程中,华为始终坚持两大原则:首先尊重知识,不讨价还价;其次尊重专家,先固化、再优化。
有意思的是,名医挂不上号,当然没机会讨价还价;庸医门可罗雀,但一旦掌握了心智营销则大不相同。

管理顾问属于典型的“软科学”,那么如何确定收费价格呢?
(一)按企业规模与工作量计费
企业规模越大,专业顾问的工作量就越大,包括访谈调研、问卷调查等,收费标准自然水涨船高。
(二)按项目类型与难度计费
相对于精益生产、供应链管理等运营类咨询,战略转型、组织变革等项目的技术难度高、对企业冲击大,收费价格不是一个档次。
(三)按项目执行的实际成效收费
虽然有点类似“对赌性质”,但对企业非常有利,对专家顾问也很有挑战性。
不过,由于影响企业运营的因素非常多元化,业绩增长在多大程度上受益于咨询方案不是那么简单明了。
让我们换个思路,打个不尽精确的比喻。
如果企业硬件设备投入十亿元,往往要花费上千万元做配套,包括岗位匹配、专业培训及配套软件,甚至要开发ERP系统,否则设备就是一堆废铁。
但大多数企业没有意识到,如果不能同步解决组织变革、流程优化问题,ERP系统就不可能开发成功。这意味着,管理咨询解决的就是信息化/数字化建设的底层逻辑与顶层设计问题,尽管顾问费用不过以百万元计。
企业投入简而言之,硬件设备:软件系统:管理咨询=100:5:1
没有最后面的1,前面的5、甚至100都可能归于零,或者至少打五折。
说来说去,还是有病早就医。
延伸阅读:《方向感——战略定位走出迷茫》,裴中阳著,电子工业出版社
工作邮箱:ggcpei@s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