贴心“为群众为企业办实事”,组建专家团队“送技术、送服务”下基层、进企业,为醴陵陶瓷产业绿色发展纾困解难,深入石峰区三一硅能等40余家企业开展自行监测现场帮扶指导;将县级站监测能力提升作为“走找想促”重点攻关调研课题走深走实,采取派人员、送技术、强质控、配仪器等方式实现精准帮扶。通过主题教育“四下基层”活动,与山河星航实业股份有限公司达成环境监测无人机研发基地战略合作,帮助企业实现技术的落实与成果转化,既带动了通航企业延伸产业发展,又可探索科技+监管株洲经验。
立足服务管理,提升监测能力和领域
根据属地生态环境管理需求,力争监测项目应扩尽扩,在刚刚新增扩项101项CMA资质的情况下,又开拓性开展CANS资质认证工作。举中心之力,通过成立专班、倒排任务、人停机不停、“5+2”“白+黑”、CMA+CNAS有机融合等举措,顺利通过CNAS5小类142个方法的现场评审,成为全省目前唯一拥有CMA和CANS资质的市州中心。

强化科研创新,科技赋能智慧监测
以科技支撑监测数据“真、准、全、快、新”。开展与湖南农业大学合作,完成长江生态环境保护修复城市驻点跟踪研究子项任务——株洲市生态环境保护修复数据库建设及水生态环境调查评估项目。《株洲市大气颗粒物污染现状及重金属成分分析》项目通过专家评审。参与《土壤中总镉的测定固体进样电热蒸发原子吸收光谱法》(DB/T 2637-2023)标准制定和参与由省中心牵头《高氯酸盐水质在线自动监测仪技术要求及检测方法》团体标准制定工作。完成国家总站“智慧监测”创新试点,株洲市生态环境综合系统(大气App升级,水质App建设)试运行。

创新宣教模式,树立良好社会效应
建立由16名业务骨干组成的讲解员团队,将创建工作与公众开放日相结合,今年以来开展各类大型主题活动7次,服务群众近1000人次。结合世界地球日、国际生物多样性日、国家科普日等重要节日,主动邀请社会公众参与公众开放日活动,让创建工作有“温度”。联合湖南日报等主流媒体,定期开展中小学生主题活动,形成现场参观与电教课堂相结合、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广泛宣传与特色发展相结合的“三结合”生态环境教育发展模式,充分展现株洲环境监测中心的特色。2023年6月,成功授牌“全省生态环境教育基地”,荣获“全省十佳生态环境教育基地”,并在全省典型发言。
持续创先争优,培育选树先进典型
树立“实在实干实绩”用人导向,让政治强、作风优、善作为的先进典型和业务尖兵充分发挥好示范引领作用。一年来获评“国家生态环境监测一流专家”1名、“国家生态环境监测技术骨干”1名、“全省最美志愿者”1名、全省基层环保铁军人物1名、“巾帼建功标兵”1名、“株洲市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3名、全市污染防治攻坚战先进个人1名、市直机关优秀共产党员和优秀党务工作者各1名,荣获市直机关“四强支部”1全、“株洲市三八红旗手先进集体”1个。通过专业技术人员职称评审正高1名、高工2名、中级2名、初级2名。精准对标市级文明单位创建测评体系,锻长板、补短板,在获评2021年度全市文明单位的基础上,成功获评2022年度全市文明标兵单位。各项工作得到株洲市委市政府的高度认可,在2022年度株洲县市区和市直单位绩效考核中获评优秀等次。
提交“满意”答卷,肯定中继续稳步前进
在2023年中国环境监测总站组织开展的实验室能力考核中,株洲生态环境监测中心站所有项目考核结果均为“满意”,被评为“2023年能力考核优秀单位”,这是2018年国家总站开始实施能力考核表彰以来,株洲中心连续六年被评为“优秀单位”。株洲中心始终把数据质量作为“生命线”,狠抓监测数据的“真、准、全、快、新”,多方面持续提升环境监测分析技术水平和能力,狠抓队伍建设、强化体系建设、加强能力建设。充分展现株洲中心在监测能力方面具备了完善的质量控制手段和准确的分析测试能力,实验室管理体系实现规范、高效运行,确保出具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易凌云 胡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