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郑州、新乡等地持续遭遇强降雨
防汛救灾形势十分严峻
据最新天气预报

台风“烟花”也将再次登陆华东地区
或致长时间极端降雨

在此防汛关键时期
中国电科坚决贯彻落实
习近平总书记关于防汛救灾工作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
充分发挥电子信息技术优势
积极参与抗洪防汛及灾后重建
周全做好应对台风“烟花”防范
抓细抓实各项防汛救灾措施
风雨无阻
驰援应急通信
极端天气造成了多地通信中断,前方抢险人员无法及时与上级指挥部取得联系。接到紧急求援电话,网通院闻令而动,立即成立了驰援郑州应急通信保障指挥领导小组和一线工作组,协调部署人员、装备、车辆等相关工作,工作组分两批人员星夜驰援,协助当地抢险救援队开展救援工作,通宵达旦搭建基站、布置设备,第一时间投入重灾区通信保障工作,将手持终端配发给各管委会,协调辖区内工作有序开展。
抗洪抢险,通信先行。普天设计中移设计院河南中端优化项目组成立“防洪抢险、保通讯”专项工作组,积极参与抗洪救灾抢险,全力保卫移动通信“生命线”,对故障站点进行发电抢修;作为负责河南移动多个核心网管项目的服务商,东信集团旗下东信软件提前开展河南地区汛期通信保障演练工作,未雨绸缪。
实战告捷
助力翼龙无人机应急救援
7月21日,应急管理部紧急派遣翼龙无人机跨区域长途飞行,为灾区提供了公网和专网无线通信信号覆盖。搭载在无人机上的网通院自主研发测控设备,实现了对受灾区域进行拍照和监测,实时将有关信息回传至指挥中心,解决了“三断”极端情况下“信息传不出来”的问题,实现了应急救援行动的高效、准确指挥。
翼龙无人机SAR成像图
身处灾中
飞行团队保障灾后重建
7月22日上午,身处灾区的27所接到省市有关部门以及部分区县紧急救援任务,随后迅速组成救灾飞行保障团队分别携应急救援设备迅速抵达重点区域,全力保障河南省、郑州市抢险救灾、灾后重建工作。同时,还成立了卫星数据保障团队、发电保障团队和应急通信团队,全方位参与防汛救灾工作。
“海丝一号”
为灾区准确捕捉SAR成像
为应对河南强降水和“烟花”台风带来的洪涝灾害,38所“海丝一号”卫星采用3米条带模式对河南省郑州、新乡、鹤壁、安阳,河北省邯郸、邢台等区域进行观测,获取5600平方公里的SAR影像,将数据分发给应急管理部国家减灾中心、高分河南中心和天地信息网络研究院等单位。“海丝一号”还将根据“烟花”台风过境路径进行跟踪,重点对浙江省宁波、杭州和安徽省宣城、马鞍山等地区进行观测。
2021年7月25日中午拍摄影像范围
柳位坡蓄滞洪区SAR影像图
卫星遥感技术助力防汛救灾
为尽快掌握新乡市受灾情况,天地信息网络研究院第一时间分析了2021年7月24日(GF1 WFV)、7月22日(GF3 SAR)、7月8日(Sentinel-1 SAR)和5月27日( Sentinel-2 2A)共四期遥感影像,全面监测新乡市洪水灾情,服务于地方防汛救灾工作。
河南省新乡市局部区域SAR卫星洪灾监测
河南省新乡市局部区域光学卫星洪灾监测
电科莱斯高分中心积极协调国家卫星中心和商业卫星合作伙伴,采用雷达遥感卫星多次对郑州市区实施拍摄,利用雷达遥感的技术优势,克服暴雨等不利气象条件,穿透积雨云开展成像。根据雷达影像分析暴雨淹没范围、受灾程度,支撑抗洪救灾工作。
7月21日清晨6:32分的雷达卫星遥感影像
“一网统管”
开启抗台防灾智能模式
由电科数字提供主要技术支持的上海城市运行数字体征系统、消防数字体征以及嘉定、普陀、杨浦等区和街道城运中心,都已开展24小时不间断监测,助力城市“一网统管”做到及时预警、抢险救援。
电科数字还将继续根据防汛防灾需求,有针对性地布设物联感知设备、开发应用场景、升级软件系统。
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
中国电科
正持续关注汛情
积极主动作为
用信息技术支撑防汛防灾
尽最大努力保障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