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人家的孩子
天下孩子最烦恼的事情,可能是父母动不动就拿"别人家的孩子"的当作参照系,对你进行各种比较,而如果这孩子就住在你家隔壁,品学兼优还成绩出众,是不是就更加烦恼了。。。上地信息产业基地就有这样的烦恼。。。因为它的隔壁住着中关村软件园,这就是别人家的孩子。。。
上文讲到过,上地信息产业基地经过十多年筚路蓝缕的发展,到了2005年左右,随着百度摘下上地园区的最后一块土地,上地成为了国家级产业园区里第一个将土地全部开发完成的园区,讲到这里,似乎可以给上地或者它的运营商实创集团一个非常完美的结论了。。。但是,历史总是喜欢调戏人间,就在上地西路的西侧,同样在上地北区正式开干的年份2000年,中关村软件园也来了,而这个邻居,从各方面都对上地基地形成了碾压。。。

2000年8月,北科建、首钢、海科建三家国企,在海淀区东北旺乡合资设立了北京中关村软件园发展有限责任公司,同年12月,中关村软件园一期开工建设。这里面,北科建起到了更为主要的作用。
之前在介绍中关村西区的时候提到过北科建,这个曾经打造了中关村西区、中关村软件园、中关村生命科学园三大巨型IP的园区开发商,本应是北京国资体系的香饽饽,结果却因为各种原因,逐渐边缘化,被迫去外地二三线城市去讨生活,从企业实力到后续项目案例,基本上可以用"江河日下"来形容。。。是不是很是令人唏嘘?

2001年,中科大洋成为了第一家入驻中关村软件园的企业,2002年东软入驻,2003年甲骨文入驻,之后紧跟而来的是IBM、西门子、路透集团等。现在中关村软件园已经汇集了联想、百度、腾讯、新浪、网易、滴滴、软通动力、广联达、启明星辰、文思海辉、广域量子、华力创通(北斗)等超过500家国内外知名的TMT企业,总部经济达到了80%以上。
上地北区、中关村软件园1期和2期,都是位于后场村路的南侧,TMT行业曾经有个段子,如果后场村的路上堵车了,有可能会影响一半中国互联网行业的正常运行。。。
无法回避的比较
都是2000年后启动,上地北区和中关村软件园的中间,只隔着上地西路,可以说是真正意义上的当面锣对面鼓。。。正面竞争。
上地北区的操盘方是实创,中关村软件园的操盘方是北科建,这两家作为老对手的本土企业,最近一次在媒体上集体亮相,还是北京西北旺区域的土地出让竞争,同样是作为对手,只是不是单挑,而是各自和其他全国性开发商站队结盟,去争夺住宅用地。。。
虽然上地北区也有快手、百度、神州数码等知名企业,而且绿化率也不低(52%左右,接近中关村软件园的60%),但是从产业集群的结果呈现来看,还是被中关村软件园甩在了身后。。。
ZPARK里,基本囊括了中国互联网行业的半壁江山,虽然也存在商业配套不足、交通阶段性拥堵等问题,但是在产业聚集度上,中关村软件园确确实实站在了头把交椅上。。。
而反观上地信息产业基地,南区已经发展近30年,受时代局限性的制约,从产业结构到企业量级上,都呈现出了一定的疲态;作为2000年之后新建的北区,也被中关村软件园实实在在地压制住了。。。只能说,不是北科建有多牛多强大,而是实创确实存在更多的问题。。。
这是坑爹还是被爹坑?
2010年左右,北京市政府主导把多个产业平台重组为中关村发展集团,当时实创即作为中关村发展集团体系的下属企业,而北科建在重组之后,则成为了中关村发展集团的股东之一。。。初看会觉得北科建更牛哈,毕竟股东的级别高于子公司嘛,哈哈,这个观点就是有点too simple了。。。
按照中关村发展的最初方案,是将北科建集团和经开总公司全部整合进发展集团,再重组海淀、丰台、昌平等区县的开发公司。此方案遭到了北科建股东北京国资公司和北京经开区管委会的强烈反对,当时北科建是国资公司的核心板块,每年给国资公司贡献三分之一的收入和近一半的利润,而且北科建已经进入上市辅导阶段了,如果把北科建整体从国资公司中剥离,国资公司真的就要伤筋动骨了。而经开总公司是北京经开区的平台公司,重组经开总公司也会让经开区管委会没了抓手。妥协的结果是北科建用软件园、生命园和大兴生物医药基地三个公司出资,而将其他的业务板块保留在国资公司体系。
北京国资舍不得当时要上市的北科建,所以硬要把它抓在手里,而同意把北科建最好的三块资产出资到中关村发展里面。。。最后的结果是,中关村发展拿到了一流的资产,还从北科建拿来了一拨主力和人才,北京国资公司视为心头肉的北科建,后来也没有能够成功上市,因为缺乏北京的压舱石项目,开始盲目全国化扩张,在外地的项目基本上是做一个折一个,在中关村发展集团中的持股比例完全不足以发挥任何影响,泯然普通股东而已。。。从这个结果反过头来看当初北京国资的这个决策,你觉得是不是被爹坑?某一个特殊时点的选择,真的可能影响后续的全部命运,对于人是这样,对企业也是这样。。。
区域内的几个城市更新案例
之前说过,上地-西二旗区域是顺势承载了中关村核心区的产业溢出,时期上与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20年恰好同步(2000年以来),可以说是天时地利都比较匹配。但是现在反过头来看,最初的规划和建筑形态,在当时是非常具有前瞻性的(上地是小单元街区,中关村软件园是高绿化率+企业浮岛),但终归是20年过去了,企业的业务形态、人力资源、协作形式、职场偏好都在发生变化,存量更新也自然是需求导向。
这个区域比较吸引注意力的大宗物业交易,我能想到的是凯龙收购高科岭(园中园)、弘毅收购联想研发楼(替股东解决实际问题)、金茂收购西二旗小楼(下重手改造)、翰同收购小灯泡然后又半年后卖给吉宝(快进快出)、安狮收购钻石大厦(滴滴整租的稳定租约)。
下图是上地北区小灯泡那个楼之前和之后的样子,是办伴做的运营,目前的终端租户是快手。6000平米的小楼,确实有焕然一新的感觉,随之焕然一新的,还有租金。。。
金茂收购的项目其实是在西二旗,和上地北区、中关村软件园中间隔着高速路,从直观感觉上已经是基本属于不同的区域了。虽然这个小楼只有三四千平米,但是金茂还是憋着劲,进行了重度改造,尤其是内装,营造出了很强的科技感。。。后面是交给猪八戒网做联合办公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