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众诚智库著、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新格局 新榜样 新力量——中国地方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进案例与经验启示》正式上线,该书以理论与案例相结合的形式,将旁观者、参与者、实践者的所思所想、所言所行、所成所就载入专著,激荡思路、启迪智慧,以榜样传递信念和经验,希望成为在各地探寻高质量发展之路中的“一束光”,照亮一片新视界。
书中一共从科技创新、数字经济、新兴产业、产业转型升级、招商引资、区域协同等六个方面选取了50个案例,努力使每个案例都将时代背景、客观偶然、主观决策等因素进行全面真实的呈现。
该文主要呈现给读者的案例是数字经济发展典型案例长沙高新区。

2021年9月17日,世界计算大会与会领导、嘉宾以视频连线的方式,共同见证长沙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以下简称“长沙高新区”)“世界计算·长沙智谷”项目正式开工。这一项目占地913亩,计划总投资约180亿元,采用以公共交通为导向的TOD模式,利用现有生活及居住配套,将生态保护与“山水洲城”精美建设有机融合,以地铁2号线为公共交通主干线,通过连接现有生态环境系统,吸纳周边配套资源,构建“一心一轴”“二面三带”“六组团”的空间格局,打造青年向往的产业之城、融合之城、创新之城、智慧之城。
大力发展计算产业是长沙高新区在国家发展改革委、中央网信办、工信部、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关于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的指导意见》(发改高技〔2020〕1922号)、《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算力枢纽实施方案》(发改高技〔2021〕709号)后,顺应国家关于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算力枢纽体系建设指引,做出的数字经济发展最新战略选择。

在此之前,长沙高新区数字经济发展已经经历了产业数字化、移动互联网、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一步一个脚印的探索和积淀。
01
从数字化应用起步,稳扎稳打,砥砺前行
长沙高新区是全国首批国家级高新区、全国第六个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也是湖南省唯一的国家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位列“2020年中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园区”第10名,跻身中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园区第一方阵。
在数字化、智能化浪潮中,长沙高新区高度重视智慧园区建设,将智慧园区建设作为产业数字化、园区智能化的推动力量,以创新型科技园区跻身全国一流高新区行列,当好长株潭自创区火车头、高质量发展领头雁。
在网络基础设施方面,长沙高新区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建设、统一管理运营维护”的原则,建设了覆盖麓谷建成区的地下弱电管网。在此基础上,有序构建起上连市级平台,下连街道乡镇,横向连接全区各党政部门的电子政务信息网络及覆盖全园区的光纤骨干网络、无线网络,网络信息安全防护能力不断增强。
长沙高新区逐步提升信息资源整合共享水平,初步实现了对全区的视频监控等基础数据和部分网格化业务数据资源的采集、整合、存储和共享;围绕高新区企业综合管理与服务的需要,建设了企业综合平台,实现了企业法人基础信息数据定期更新、传输、汇总,建立统一的人力资源供需信息库,集合组织人事局、社会事业局等部门分散的信息资源,集中人才招聘、人才猎聘、人事代理、就业推荐、就业培训、政策咨询等人力资源公共服务职能。
长沙高新区不断推进电子政务应用,除国家、省级、市级主管部门统一开发应用的信息系统应用外,管委会委托园区内企业开发建设了数字化办公平台,经过持续升级维护,有效满足了政务无纸化办公和移动化办公需求,形成了“一网、一屏、一公众号”统一对外门户,成为党务政务公开、网上服务、政企民互动交流的重要渠道。管委会各部门也根据自身业务管理服务需要,自建了多个专业应用系统。
长沙高新区依托数字化平台有效提升协同治理能力,建成智慧麓谷综合管理中心,汇集了网格化综合治理信息平台、城管环保、市场监管、公安天网、电子警察等视频监控点位,形成了集城市管理、社会治理、安全生产、应急指挥、呼叫中心五位一体的综合管理指挥中心,实现了跨部门的管理资源共享、工作职能互补、问题处置协同。
长沙高新区积极探索信息技术在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领域的应用,依托市级教育云平台,建立了学校、教师及学生数据库,提供在线学习、科学教学、校园管理、教学研修、综合评价等智慧教育应用及服务,展开“智慧课堂”应用试点,利用人工智能等技术构建数字化教育体系。开通“长沙高新区健康伴我行”公众号,为民众提供电子健康卡绑定、预约挂号、预约检查检验、预约接种、诊间支付、检查检验结果查询、电子健康档案查询、既往诊疗信息查询、健康资讯查询等便民服务,并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运营管理提供数据支撑和决策支持。启动智慧社区试点建设,在尖山湖社区首先构建社区综合信息管理服务平台,提升基层服务和管理效能。
长沙高新区的智慧园区建设自“十二五”以来,采用“规划—设计—建设—再规划”的迭代升级模式,脚踏实地,有序推进,极大地推进了园区智慧化进程,为数字经济发展奠定了有力的数字化基础。
02
勇争移动互联网“第五城”
2014年年初,湖南省政府发布《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鼓励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的意见》(湘政发〔2014〕6号);随后,长沙市政府发布了《关于加快推进长沙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4年—2016年)》;2014年4月3日,长沙高新区快速制定并发布了《长沙高新区落实省市政府加快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政策的实施办法》,设立移动互联网专项资金,出台鼓励移动互联网企业入驻与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湖南省提出要打造中部地区最大的移动互联网产业“梦工厂”,长沙高新区则是建设“梦工厂”的先锋与生力军。
2014年5月26日,湖南省移动互联网产业聚集区落户长沙高新区。一年多以后,长沙高新区内就聚集了移动互联网企业近1000家,58同城、金蝶互联、易宝天创、友阿云商、步步高支付、善领云商等一批与移动生活相关的移动互联网企业在此扎根,龙头企业的进驻形成了一个虚拟的“黄埔军校”,营造了浓厚的产业氛围。在此基础上,长沙高新区于2015年启动“柳枝行动”,以众创空间的形式扶持移动互联网中小微企业,培育准独角兽企业孵化梯队,产业集聚效应进一步提升。2020年,长沙高新区发布了《长沙高新区发展移动互联网及软件产业的若干政策》及实施细则,形成产业发展的新一轮推力。截至2021年上半年,园区内移动互联网企业突破1.3万家,移动互联网规上企业220家;仅2018年,吸引新注册移动互联网企业1794家,新增融资企业48家,融资金额9.38亿元。
在移动互联网产业发展过程中,一个顺应国家战略导向的细分领域正在这里酝酿形成……
03
领跑湖南省先进计算产业
长期以来,长沙高新区围绕自主可控整机、芯片及核心元器件、基础软件和计算应用等领域精准发力,在载体建设、项目引进、产业政策、生态培育等方面精心谋划,打造了较完整的先进计算产业链。在整机方面,汇聚了长城、湘江鲲鹏两大品牌;在基础硬件方面,坐拥飞腾和鲲鹏两大CPU,以及景嘉微的GPU、进芯电子的DSP、同友科技的SSD;在基础软件方面,发展了麒麟信安与麒麟软件的操作系统,以及金蝶的中间件、亚信的数据库;在算力方面,布局了国家超算中心。31家企业入选湖南省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企业50强;新计算已在工程机械、游戏动漫、智慧城市、电子商务、科学研究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算力底座+系统集成+应用服务”的计算产业生态初步形成。
2021年9月,长沙市发布了《长沙市加快先进计算产业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提出通过打造两大算力平台(拓展超算中心应用领域、推动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力争到2024年,在智能制造、城市大脑、智能网联汽车、超高清视频、医药研发、三航、种业科技七大领域,形成不少于300个特色鲜明、亮点突出、可复制可推广的应用场景。自2022年起,由市本级设立长沙市先进计算产业发展专项资金,连续三年累计投入2.5亿元,其中的1.5亿元支持长沙高新区计算产业发展,主要集中在长沙先进计算产业集聚区“世界计算·长沙智谷”的建设上,支持长沙高新区先行先试,探索实施M0新型用地模式,鼓励相关科创、项目资源向集聚区汇聚。
对于长沙高新区而言,“世界计算·长沙智谷”的建设模式是新的,但因有产业基础的前瞻布局而底气满满,长沙高新区再一次成为湖南省发展先进计算产业的领跑者。
数字产业的快速发展形成了长沙高新区乃至湖南省制造业强劲发展的动力,驱使工程机械、装备制造等产业进行翻天覆地的变革,向世界级产业集群迈进。截至2021年8月底,园区共有市级以上智能制造企业(项目)217家,其中国家级智能制造企业(项目)14家,位居中部园区首位,占全市的51.6%,占全省的32%;省级智能制造示范企业(车间)11家,长沙市智能制造试点企业(项目)共192家。
数字经济的发展不是一蹴而就的,长沙高新区结合自身发展阶段和信息技术发展趋势,按照国家、湖南省、长沙市的战略指引,选定方向,谋好路径,步步为营。面向“十四五”,将以先进计算为导向的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列为首位,持续赋能生产与生活、管理与服务,引领长沙市乃至湖南省数字经济发展进入新轨道,到达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