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查询专业资料进行确认的过程中,还陆续产生了3个的疑问。
设备部昨天拿来一份维修物资采购单,单据总金额5万多元,除了3万多元几十项低价值的各种配件,清单中还有两个不同功能电机,价值均在1万元以上。
看到这个价值,我认为这两个电动机的价值达到了5000元以上,且使用寿命会大于1年,认为可以确定为固定资产。

但设备部提出了异议,他认为如果这种金额也要进行固定资产确认,那以后车间会有大量的新增固定资产。
且购买这台电机是作为一个备件,以防备产线运行中该部件出现问题时,能及时进行更换以恢复生产。

这属于日常维修,金额小也不算是大修,如果作为固定资产也不方便管理。
针对这些问题,我向公司财务经理进行咨询,经理也认同我这种说法,但他还是建议查一查准则。
万万没有想到的是,在我查询专业资料的过程中,陆续产生了3个疑问,逐渐推翻了财务经理的看法。
下班后,我回到寝室,就开始翻注会和税务师上的相关内容。
注册会计师书上有一个例子是更换一台8000万元飞机上的发动机,其中发动机的金额是500万元,新买的发动机是700万元。
记账方法是先将固定资产净值转为在建工程,再将700万计入在建工程,同时将老发动机的净值冲减在建工程,最终得出新的飞机价值。
这个做法,就是我计划对两个电机记账的方法。
但我发现了一个问题,500万的发动机,本身价值是很大的,在8000万的飞机里,价值也占到了6.25%。
我们1.1万元的电动机,占1500万元生产线的金额为0.07%,占比较小。
这是我产生的第1个疑问:
价值占比能否成为确定固定资产的依据?
接下来,我找到了对固定资产后续支出的解释:
“固定资产在使用过程中产生的磨损、各组成部分耐用程度不同,会导致资产局部损坏,为了保持正常运转,进行的必要维护,因此发生的修理费用,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在发生时直接计入成本或费用,”
什么是“不符合资本化条件的”?
这是我产生的第2个疑问。
我带着这两个疑问,去咨询了正在学注会的朋友,他给了我以下解释。
他说:资本化条件,就是资产确认条件,即“预期可以为企业带来经济流入,且成本能可靠计量”。
我们更换一个低价值的电动机,作用是恢复生产线的功能,更换后,这条生产线并不会创造更多的价值,它的使用寿命是仍是10年以内,没有增加新的寿命,那它就不能带来新的经济流入。
但上面那个飞机发动机的例子就不一样了,换发动后,可以显著增加飞机的航程和飞行时间,这就可以给企业带来新的经济流入,所以要确认为固定资产。
这不就是大学入学第一章的内容吗,我却没有想到。听完他的解释,让我思绪豁然开朗,经济流入才是判断是否确认固定资产的关键,价值占比是没有依据的。
想通这两个问题后,随即我需要去确认第3个疑问。
修理费应计入费用还是资产?
翻看注会上的资料认为,固定资产的修理费可以在发生当期直接扣除,直接扣除就是计入费用。
这里用的是“可以”,说明在特殊条件也可以计入资产的。
接着就是讲了可以计入资产的情况:对于固定资产的改良、改建支出,如果固定资产还在折旧期内,可以增加固定资产的价值,如果已经提足折旧,就可以计入长期待摊费用进行摊销。
说明改良、改建、大修这三种情况,是可以把修理费拿入资产进行核算的。
固定资产的大修理支出,是不记入固定价值,而是使用长期待摊费用这个资产科目,但税法上认定的大修理支出的2个确认条件较为苛刻:
1、修理支出达到固定原值的50%。
2、修理后可以延长2年使用年限。
没有达到这个条件,税务局认为只能费用化,如果会计在核算中将没有达到这2个条件的计入固定资产价值,就会产生会计与税法差异,在每年的汇算清缴时,需要进行纳税调整。
通过这些查询,我的疑团一一被解开,我已知道这5万多元的账务处理方式了:
将它们全部记入存货的备品备件明细账中,在以后领用时,直接记制造费用,月末将这些费用分摊进产品的成本中。
我计划今天再向财务经理讲清楚我的思路,大家对这件事有没有不同的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