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脚本文章 » 印尼小聪明抵不过中国科技?我国直接重塑电池格局!(禁令我国小聪明重塑电池)

印尼小聪明抵不过中国科技?我国直接重塑电池格局!(禁令我国小聪明重塑电池)

萌界大人物 2024-07-24 04:56:28 脚本文章 0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印尼,这个世界矿产资源“水龙头”国家,近期又发生变故了。

此前,世界化工巨头计划在印尼的镍钴精炼投资项目,被巨头自己叫停了。

印尼政府估计要气炸了,巨头们不在他们那里设厂,又将失去一笔很大的买卖。

印尼小聪明抵不过中国科技?我国直接重塑电池格局!(禁令我国小聪明重塑电池) 印尼小聪明抵不过中国科技?我国直接重塑电池格局!(禁令我国小聪明重塑电池) 脚本文章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近10年来,印尼为了向全世界卖国内的矿产资源,可以说是在“卖原矿”和“产业升级”之间反复横跳。

此前印尼推出过的镍出口禁令,差点对我国的矿产需求带来影响。

印尼小聪明抵不过中国科技?我国直接重塑电池格局!(禁令我国小聪明重塑电池) 印尼小聪明抵不过中国科技?我国直接重塑电池格局!(禁令我国小聪明重塑电池) 脚本文章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那么,印尼究竟是怎么想的?为什么就不能安安静静做个矿产供应国呢?

要想回答这两个问题,就得先看看被取消的投资项目具体是什么。

26亿美元的投资被放弃

此前准备在印尼投资的,是化工巨头巴夫斯和矿业公司埃赫曼。
两家企业此前准备出资26亿美元,在印尼建设一座镍钴精炼厂。

但就在上月底,两家公司突然发布声明,取消这项26亿美元的投资。
至于取消的原因,两家公司并没有给出详细说明。

镍,伴随着新能源汽车而被看重的矿产,生产电池,它是三元锂电池的主要材料之一。

2023年之前,镍在全球市场的价格一路高歌。
但是从去年开始,镍的价格不再上涨而且开始持续走低。

像伦敦镍的期货价格,去年至今下跌了至少50%,到目前为止,镍的市场价为每吨1.7万美元左右。

此前正是因为价格高涨,化工巨头巴夫斯才考虑在印尼投资建设精炼厂,这样可以在新能源汽车原材料的供应上,占据上游有利位置。

然而随着镍价格的走低,巴夫斯似乎认定没有必要在该领域大规模投资了。
因为镍价格的下跌不是一时的市场波动,未来很可能是一种长期趋势。

为什么会这样?因为目前磷酸铁锂电池的应用,正在一步步挤占三元锂电池的市场份额。

数据显示,磷酸锂电池在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的供应份额已经达到50%。
相比于三元锂电池,其性价比优势更明显。

再者,除了锂电池类型外,在新能源电池的研发上,目前各国也在加快推动其他类型电池的研究,未来综合性价比不高的电池,都会一步步被淘汰。

也就是说,三元锂电池在未来的市场,还会被别的电池分割和挤占。
如此一来,作为关键材料的镍,它的价值自然就不会像之前那么高了。

同样,印尼作为镍的重要出口国,自然也就无法待价而沽了。

从印尼自身的出口利益看,他们当然希望世界的矿业巨头们来投资。
可从整个产业和市场来看,要不要去印尼投资,要看市场和未来的利润预期如何。

显而易见的是,化工巨头和矿业公司目前都不看好。

如此一来,在镍的出口上,印尼下一步可能又得回到只卖原矿的地步。
而在10年前,关于镍的出口,印尼就曾折腾过一次。

那一次,印尼本以为会对我国的镍进口造成影响,但我国却轻松化解了。

想买矿,得在他那里精炼

2014年,包括镍在内的一系列矿产出口禁令正式生效。
按照规定,所有原矿将停止,在印尼的采矿企业要出口,所有矿石需要在当地冶炼和精炼后才能出口。

按照这个禁令,首当其冲受影响的,是世界上各大矿产进口国。
其次,在印尼的矿业公司利润也会受损。

尤其是矿业公司,他们受到的影响更大。
按照以往惯例,从印尼购买的矿石,都是运输到别的国家,再进行冶炼和精炼的。
这样一来,矿业公司的精炼厂,可以设置的更灵活。

而禁令出台后,在印尼设置冶炼厂或者精炼厂,由于印尼落后的基础设施状况,企业需要投入更多的资金才行,这样他们的利润势必会受影响。

2014年印尼刚推出禁令,世界矿业巨头就纷纷表示,要压缩在印尼的产业规模。
其中一个铜金矿公司表示,他们将要削减在印尼60%的产量,并裁员7500人。
而这其中至少3000多名员工,都是印尼本国的工人。

也就是说,印尼推出禁令,原本是想让矿产企业在自己国家多投资,设立精炼厂后可以创造更多税收和就业。

而印尼政府根本没想到,随着禁令的推出,很多矿产企业直接跑路了。
包括从印尼进口矿产的国家,也逐步放弃印尼市场,从别的国家弥补缺口。

这其中就包括我国。

镍的价值被改变

在2014年之前,我国每年从印尼进口的镍,占总进口量的50%,这一规模很大。
所以当年印尼推出禁令,对国内的很多矿产企业也有大的影响。

为了应对这种情况,国内一些矿产公司,要么提前进行了储备。
当时一些矿业公司,提前储备了一年多的货。

除此之外,也有一些矿产企业,做好了在印尼设立矿产加工企业的打算。
为了控制成本,不少国内的矿业企业,都是在印尼联合投资的。

围绕镍的出口,印尼政府最先的目标,是希望将国内镍的出口和精炼,跟全球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对接起来。

想法不错,然而随着禁令的开始事实,全球镍市场的格局,也在一步步被塑造。
新能源汽车领域,开始研发新类型的电池,以降低对镍的过度依赖。

正是在这种趋势下,镍在前几年的价格确实出现过一段时间的走高,但随着其他类型的电池逐步推向市场,镍的需求度在持续下降。
到现在,印尼政府希望的对接产业链,也未能有效建立起来。

值得一提的是,印尼目前镍的出口禁令还在实施中,该国现在出口的镍,大部分都进入了不锈钢产业。
也就是说,镍的价值被重新塑造了。

不光是镍,铝土的市场格局也被改变了。

从印尼改成几内亚

铝土矿的禁令,也是被印尼政府在2014年一并实施的。
在禁令之前,我国每年从印尼进口的铝土,占全部进口量的70%。

所以这一禁令刚开始实施的时候,对我国的影响还比较大。
不过到了2017年时,印尼取消了铝土的出口禁令,但我国彼时铝土矿进口的重心,已逐渐从东南亚转向了非洲。

此后,我国逐渐从几内亚开采进口铝土矿。
到2020年以后,从几内亚进口铝土矿的比重也越来越大。

时至今日,几内亚成为我国铝土矿的主要进口国,每年从该国的进口量,占到了总进口量的50%。

从现在几内亚的产量看,哪怕我国完全不从印尼进口铝土矿,单单在几内亚的开采,也能弥补这个缺口。

也就是说,经过几年的市场格局转变,印尼已不再是我国铝土进口的主要来源国了。

可能有人会疑惑,既然是资源大国,印尼政府好好卖矿就是了,为什么动辄要出台禁令呢?

这就要说到印尼利益最大化的考量了。

从卖矿到产业升级

近10年来,印尼政府不光围绕矿产出口出台过一系列禁令,在经济作物的出口方面比如棕榈油,印尼政府此前也出台过禁令。

为什么要这么做,其实也很简单,就是印尼想通过卖矿多赚钱。

在此前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印尼都只是单纯的卖矿和卖原材料。
印尼的矿产种类在世界上很齐全,各国的需求量又很大,单纯的卖矿,确实让印尼赚了不少外汇。

但这其中的大部分利润,只进入了矿产企业、运输企业以及部分印尼官员的口袋。
对矿产所在地的百姓来说,大部分人分不到矿产利润,却又得承受采矿带来的对环境的破坏。

正是在这种情况下,印尼矿产卖的越好,本国的老百姓反对声音就越大。
就这样,近10年来印尼新一届的政府,便打算改变过去只卖矿的模式。

他们希望通过禁令的方式,促进产业的升级。
比如一种矿产开采以后,在印尼进行冶炼或者深度加工,企业要创办工厂,便能增加政府的税收,同时还能促进印尼本国人的就业。

相比只卖原矿,深加工和产业升级后,印尼赚得钱更多。
可就像上面所提到的,印尼改变方式,矿产企业和他国肯定也要有应对措施。

所以近10年来围绕矿产的出口禁令,印尼和很多国家以及国际组织都有过交锋和谈判。

比如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去年就曾公开表示,印尼应该终止镍的出口禁令。
但印尼政府却强调,这一禁令对他们的工业发展至关重要。

结语

就目前的趋势看,印尼政府的一系列禁令应该不会取消。
作为资源供应国,当某种矿产具有高度价值的时候,围绕其利润,上下游各个环节,肯定会进行争夺。

这会改变一些产业的格局,比如镍为主的三元锂电池市场,正在被别的电池替代。
同样,这也会重新塑造矿产进出口的产业格局。

总之,这是一个动态变化的形式,每个国家都身处其中。
就现在的形势看,印尼依然不会取消某些禁令,而且这种趋势在未来会更加明显。

说到底,一种东西只要有价值,并且又被某国掌控,那么它很快就会成为利益博弈的关键和重心。

你看,就没有哪个国家去抢石头的,因为它的价值不高。
未来,如果人类的科技能发展到从石头中提取出关键能源的话,围绕石头的争夺战才会开始。

信息来源:

《巴斯夫放弃百亿级印尼镍钴项目投资》 界面 2024年6月25日

《印尼开始禁止原矿出口》 人民日报 2014年1月13日

《镍、铝土、棕榈油……印尼连出禁令,对中国影响多大?》 环球时报 2022年5月31日

《印尼与IMF就镍出口禁令“交锋”:发展中国家如何利用资源》 澎湃 2023年7月9日

#头条首发大赛#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