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能源汽车时代,五菱宏光 MINI EV 在去年创下 了150 万辆以上的销量记录,登顶 A00 级车型销量榜首。
爆款的出现让更多车企盯上了这块“小型车”市场,比亚迪、江淮、长城等车企都接连推出了A0 级纯电小车,这对在 A00 级和 A0 级小车市场均有布局的五菱来说,压力随之而来。
今年以来,五菱的销量也在逐步下降,今年 1-8 个月上汽通用五菱的累计销量为 75.14 万辆,同比下滑 17.63%,此前动辄月销四五万的五菱宏光 MINI EV 也跌至一万左右,6-8 月销量分别为 1.38 万辆、1.55 万辆和 1.58 万辆。

虽然五菱在小微型电动车市场依旧占据着重要位置,但爆款优势锐减让五菱不得不绷紧神经应对市场竞争。
五菱亟需自证实力。今年新能源混动车型以及动力电池技术的进步,尤为被市场关注。10 月 16 日,五菱向外界发布了其“灵犀混动”和“神炼电池”两大自研技术,并且公开亮相了搭载这两大技术的首款 A 级轿车“五菱星光”。
五菱有技术吗?
五菱此前鲜少将其技术摆到台面上讲,这也是为何外界会质疑五菱是否有技术沉淀。
“针对市场上一些误解五菱的声音,我们很有必要予以还击,告诉市场和消费者五菱有足够的技术在新能源市场上立足。”五菱产品创新中心总经理赵奕凡在会后交流中表示。
为了打破外界对五菱技术的负面猜想,五菱打出了“灵犀混动”和“神炼电池”两张牌。
先看灵犀混动,其由“混动专用发动机”、“电磁式DHT”、“电驱系统”和“混动专用电池”等硬件做基础,结合“五菱式”全场景数据软件标定。
在能耗表现上, 五菱灵犀混动配备 1.5L 排量混动发动机平台,热效率为 43.2%,热效率覆盖率达 40%,有 92% 的时间工作在高效区,发电功率覆盖 8kW-60kW,最高效率达到96.8%,系统效率 85% 以上的区间占比大于 85%。
电控最高效率达到 98.8%,并使用了新一代 IGBT 高功率芯片和 OreoPACK 双面散热塑封等技术来缩小 2/3 系统体积和减少 25% 热阻损耗。另外,通过智能能量回收技术,能够实现 30%能量回收率。
五菱方面表示,电磁式 DHT 是其首创,能够实现 0.1 秒响应,通过智能软件开发和标定,以及进气压力传感器和惯导系统的智能识别,适应平原、高原、坡度、平路、山路等不同的工况。
混动系统之外,五菱认为站稳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另一个武器在于电池。为掌握电池研发技术,五菱建立了电芯和电池双系统实验室,而五菱此次推出的“神炼电池”正是出自其广西新能源汽车实验室。
相较于比亚迪的“刀片电池”、吉利的“神盾电池”,“神炼电池”虽是后来者,但五菱在发布环节上多次将其它品牌电池拉出来比较。
“有人把针刺试验作为检测电池安全的珠穆朗玛峰”,但在五菱品牌及市场总监思行看来,仅是针刺不起火还不够。需要说明的是,针刺试验是比亚迪自证电池安全的试验项目之一。
从现场播放的测试视频来看,除了挑战针刺实验外,五菱“神炼电池”用电芯刺穿三分之一模拟极端侧碰受伤依旧能正常循环、挤压形变 40% 不起火、极端温变、浸水依然不起火不爆炸等。
五菱方面解释,这是因为其从电芯内部结构、固液界面和材料体系等多方面进行了优化,具体包括——
为规避整车应用振动工况中极耳下沉与机片接触带来内短路风险,其采用了 L 型极耳替代传统 U 型极耳;基于极片顶部绝缘保护层和宽裕 overhang 设计,避免了自放电与顶部析锂;在材料方面,通过采用高热稳定、低热导率的陶瓷层涂覆,抑制隔膜收缩,熔融,进一步防止热失控发生。虽然是五菱首次谈及其在混动系统和电池方面的技术细节,但实际上这些技术早已应用在产品上,例如宏光 MINI EV 就已经搭载了“神炼电池”的相关技术。据赵奕凡透露,未来五菱的高压快充方案将基于神炼电池推出。
值得一提的是,五菱在大不会上还提及打造了全新原生新能源架构,但并未做过多介绍,仅透露打造全新原生新能源架构累计投入近 20 亿元。
在活动现场,五菱还发布了搭载上述技术成果的 A 级轿车产品“五菱星光”,这也是全新原生新能源架构的首款车型,提供纯电和 PHEV 两种动力的版本,计划于今年 11 月上市。
另外,据官方透露,后续还将推出全新原生新能源架构打造的其它车型,下一款新车会是 SUV。
五菱的反攻
无论是“灵犀混动”还是“神炼电池”,都足以窥见五菱在新能源路线上的布局,并且值得注意的是,五菱发布的并非技术期货,而是可以实现量产上车的实用性技术。
此次亮相的“五菱星光”,不仅搭载了五菱的新技术,其也是五菱从 A00 级车向 A 级车的试探。
众所周知,技术的投入需要成本作支撑,由于 A00 级和 A0 级小车的单车利润不高,考验的是车企对成本的控制能力,一旦销量减少,难以形成规模化效应,营收也将大打折扣。
去年以来,比亚迪海鸥、熊猫 MINI、长安 Lumin、零跑 T03、奇瑞小蚂蚁等微型车的推出,无不与五菱的产品形成了竞争和分流。
尤其是 A0 级市场,海鸥和海豚与五菱缤果和五菱星云形成正面竞争。在今年上半年,海豚已经成为 A0 级市场位居首位的选手,排在后面的是五菱缤果和欧拉好猫两款车型。
面对竞争对手的凶猛攻势,五菱也在积极应对,A00 级市场依旧是宏光 MINI EV 坐镇,A0 级车型则是交由五菱缤果和五菱星云担起重任,而小车领域的智驾则是由旗下品牌宝骏云朵和 2023 款 KIWI EV 进行占位,五菱星光的到来则是五菱冲击价位更高市场的举措。
另外,从此次新技术与新产品的亮相也不难看出,五菱“灵犀混动”和“神炼电池”两大技术瞄准比亚迪意味明显。但事实上,比亚迪的强项不仅是三电技术,还在于其垂直整合能力带来的成本控制能力。
在如今竞争异常激烈的汽车市场中,与“电动化”并行的,还有智能化。今年以来,各家车企在智驾上的开城之战、成本之战不断加剧,智能座舱的战役更是从车内智能向车机联动方向“卷”。
从目前五菱在智能化上的动作来看,其在智驾上并非走自研路线,而是选择与大疆合作打造“灵犀智驾系统”,2023 款 KiWi EV 和宝骏云朵灵犀版均有搭载,但目前还未真正上量。
虽然此次五菱仅在电动化层面输出,并未谈及智能化上的布局,但当下的汽车市场早已不是打完电动化上半场才开启智能化下半场的比赛,即使是微型电动车,其对于智能化、软件层面的需求也并未减少。
对五菱来说,要在微型电动车领域站稳脚跟,还需再造爆款。而五菱星光能否在两大新技术的加持之下成为爆款,还未可知。
(本文首发钛媒体App ,作者 | 肖漫,编辑 | 张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