档案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资源,不仅是人类智慧的物质结晶,而且也是宝贵的精神财富。它记录 了某一段历史时期民族、国家、社会或者某一个组织机构的发展历程,同时也是体现民族文化、国家 文化、社会文化、组织文化的重要载体。因此,近年来,档案文化资源的利用价值与开发价值逐步突 显出来,尤其是在信息化建设背景下,借助于计算机、互联网、大数据等高端技术,档案文化资源的 开发与利用前景更加广阔。
档案文化资源包罗万象,如果仅仅从档案资料的 表象特征出发,将对深入了解和探查档案资源 的文化内涵起到制约作用。而通过信息技术的有效应用, 能够有效整合各种档案资源,并根据用户需求,提供一 对一的订制服务,在这种情况下,档案的利用率将大幅 提升,潜藏在档案中的各种文化资源也将被挖掘出来。因 此,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给档案文化资源的深度开发与高 效利用提供了强大的技术支撑。
信息化建设背景下档案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面临的机遇

(一)资源共享,便于检索 随着大数据技术、互联网技术的日渐纯熟,档案文化 资源逐步实现了区域共享,即在不同的区域可以同时获取 相同的档案文化资源。这种共享模式的建立不仅节省了档 案资源的查阅时间,而且也为档案文化资源用户提供了高 效而精准的服务。比如以大数据技术在档案文化资源中的 应用为例,运用大数据技术能够建立一个海量信息存储数 据库,所有的档案资料都能够存储在数据库当中而无需担 心存储空间的容量问题。另外,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升 级,档案文化资源的检索系统功能也日渐强大,档案需求 者只需要借助手机APP便可以在短时间内检索到所需的档案 资料,这就使档案文化资源的利用率得到大幅提升。由此 可以看出,信息技术对档案文化资源的深度开发与利用注 入了源源不断的内动力[1]。
(二)精准定位用户群体 大数据技术作为近年来一种新型的信息技术类型,在 社会各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尤其是该技术的目标人群锁定 功能,在档案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过程中,发挥着至关 重要的作用。比如目标群体在检索查阅相关的档案资源时 通常会留下检索和浏览痕迹,而档案信息系统根据这些痕 迹能够快速定位用户对档案文化资源的需求方向。比如用 户在检索历史类档案资源时,系统将自动记录用户的登录 信息,当用户再次登录主界面时,大数据技术的目标人群 锁定功能可以第一时间为这类用户提供与历史相关的档案 资源。这种精准定位用户群体的功能不仅节省了用户的检 索时间,而且,也能够提高档案文化资源的利用率。因 此,信息技术给广大档案文化资源用户提供了最佳的服务 体验。

信息化建设背景下档案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面临的 主要问题
(一)存储安全受到威胁 众所周知,信息化建设背景下,档案文化资源的存储 环境直接与互联网相接,在这种情况下,存储介质极易受 到计算机病毒、木马程序的侵蚀或者网络黑客的攻击,而 造成档案文化资源丢失被盗。比如熊猫烧香,这是一款拥 有自动传播、自动感染硬盘能力和强大破坏能力的病毒, 它不仅可以感染计算机系统中的exe,com,pif,src, html,asp等格式的文件,而且能够删除扩展名为gho的文 件,进而使用户的系统备份文件丢失。因此,一旦档案信 息服务器遭到类似病毒的攻击,档案资源的安全性将遭受 严重威胁。
(二)数据库建设进程滞后 档案文化资源统一存储在数据库当中,但是,近年 来,随着档案数据量的激增,使得数据库容量与快速增长 的档案数据不相匹配,在这种情况下,用户在检索档案文化资源时,常常出现检索进程缓慢的现象,数据库反应迟 钝,这不仅影响了档案文化资源的检索效率,同时,也使 档案资源的利用率大幅下降。比如用户在检索相关的档案 文化资源时,由于资源占用空间较大,服务器始终处于未 响应状态,这时,用户将难以获取相关的档案信息,进而 给工作进程造成严重影响。 (三)档案文化资源开发人员综合素养亟待提升 信息化建设背景下,对档案文化资源开发人员提出了 更高的要求,开发人员不但要具备扎实的档案基础知识, 同时,也需要熟练掌握信息技术的操作使用流程。但是, 受到开发人员思想观念、年龄结构、学历水平等因素的影 响,档案文化资源开发人员一般来说信息意识较为淡薄, 对信息技术的接触能力较为迟缓。比如对于一些年龄偏大 的开发人员来说,他们对计算机、互联网、大数据、云计 算等高端技术的认可度偏低,在实际工作当中,他们依然 采用过去传统的操作模式对档案文化资源进行收集、整 理、建档,这种人为的操作模式不仅严重影响了工作效 率,而且档案文化资源的利用率也将急剧下降,这也使档 案文化资源的开发进程严重滞后[2]。
信息化建设背景下档案文化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创新举措
(一)加快推进电子档案建设进程 过去,由于档案文化资源多以纸质形态出现,这样既 占用了大量的存储空间,而且档案资料的存储安全也将受 到严重影响。因此,在信息技术迅猛发展的今天,档案文 化资源开发人员应当始终秉持“与时俱进”的态度,利用 扫描仪、数码设备等专用工具将原始的纸质档案转化为易 于存储、易于检索、易于保管的电子档案,然后,统一建 立一个电子档案数据库,并利用大数据技术对档案文化资 源进行分类与归档。同时,为了提高档案资源的利用率, 档案管理人员可以利用互联网技术,对数据库中的档案资 源予以共享,这样一来,档案文化资源的需求者可以随时 随地对所需的资源进行查阅和浏览。
(二)持续完善档案文化资源数据库 目前,档案文化资源已经实现了信息化、标准化、规 范化管理,每一个类别的档案文化资源都已经建立了信 息管理系统,但是,由于大数据技术的应用时间较短,目 前档案数据库中缺少大量的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资源。针 对这种情况,档案文化资源开发人员可以充分发挥互联网 的资源共享优势,对一些具有保存价值的档案资料进行收 集,然后利用大数据技术对其进行分类和筛选,以进一步 充实和完善档案文化资源数据库。比如针对历史上某一个 时间段形成的文字档案、实物档案,工作人员应当根据这 些档案的历史参考价值来建立一个历史档案数据库,并结 合档案资源的属性、用途,进行统一归类,这样,可以为 档案文化资源用户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服务。
(三)构建安全存储环境 档案文化资源的存储安全始终是档案资源开发过程中 的一项关键任务,尤其是对于U盘或者移动硬盘这些存储介 质来说,一旦感染病毒,将给档案资源的安全性构成直接 威胁。因此,档案文化资源的开发人员应当协同相关的技 术人员,为档案资源数据库构建一个安全屏障。首先可以 通过设置防火墙的方法,来阻断计算机病毒的侵入通道, 然后,开发人员在日常管理过程中,应当定期对档案文化 资源数据库进行杀毒处理。另外,为了防止外来人员登录 系统界面,技术人员应对档案数据库进行加密处理,并通 过设置复杂的登录密码、身份信息识别或者人脸、指纹识 别的方法,来限制访问者的登录权限,进而为档案文化资 源的安全性保驾护航[3]。
(四)创新档案文化资源的开发方式 目前,档案文化资源的开发方式较为单一,资源的受 众度相对较低,因此,档案文化资源的利用率也受到严重 影响。面对这种情况,开发人员应当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 优势,构建一个多样化的档案文化资源开发机制。比如抖 音、快手短视频是目前较为火爆的网络宣传渠道,这种渠 道不但受众群体多,而且反馈效果好,因此,开发人员可 以将档案文化资源拍摄成各种类型的短视频,然后上传至 短视频软件后台,这样,登录短视频网站的用户就可以在 第一时间浏览到相关的档案文化资源。另外,也可以将档 案文化资源按照利用价值的高低,将其制作成电子书,并 设置在线阅读模式,进而使广大用户能够享受到最佳的服 务体验。 信息化建设背景下,档案文化资源的存储介质与传播 方式发生了根本性转变,因此,档案文化资源开发人员应 当借助于信息技术,为档案文化资源的快速传播建立一个 信息化平台,使档案资源在得到高效利用的同时,为社会 各领域提供更加真实、更加确凿、更加权威的参考信息, 以丰富人民群众的业余文化生活。
参考文献
[1]王梅红.特色地域文化档案信息资源的开发路径研究 [J].科技创新与品牌,2021(04):71-73.
[2]王玥瑄.企业档案信息资源文化阶值开发研究与思考 [J].档案学研究,2020(01):119-121.
[3]董心红.信息化建设背景下档案文化资源的开发与利 用研究[J].兰台内外,2020(24):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