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资讯 » 想升职加薪并非难事(产品数据经理用户都是)「数据产品经理转行」

想升职加薪并非难事(产品数据经理用户都是)「数据产品经理转行」

落叶飘零 2024-07-23 19:09:11 技术资讯 0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年底了,职场人忙着做年终总结。
有的产品经理犯难了,每天加班加点,一年做了很多事,可真要总结,却不知该写啥。
抓耳挠腮挤出来,又变成流水账。

类似的情况,还有写简历时,不知道怎么写项目经验。

这里面有一个关键,就是要用数据去量化自己的工作产出,才能更好地体现你的价值与能力。
这将影响到你的绩效、年终奖,以及晋升。

想升职加薪并非难事(产品数据经理用户都是) 想升职加薪并非难事(产品数据经理用户都是) 技术资讯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不过,到底该用哪些数据量化工作产出,又是个问题。

做 C 端产品的容易点,对业务数据的影响比较直观。
但 B 端产品,尤其做后台系统给内部人员使用的,就很尴尬,好像没啥数据可说。
还有的是产品没上线,或刚上线没啥数据。

想升职加薪并非难事(产品数据经理用户都是) 想升职加薪并非难事(产品数据经理用户都是) 技术资讯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这些情况我都遇过,经过摸索,我在定 OKR 或总结时,会从这 3 个方面去挖掘数据:增收益、降成本、讲付出。

一、增收益,体现核心价值

从公司的角度,毫无疑问要追求商业价值,增加收益,才能活下去。

产品经理想要更有价值,要避免沦为工具人、需求传话筒,而是要有意识、想办法主动研究业务,用专业能力帮公司、用户解决问题,才能促进收益增长。
通常可以重点关注这 2 个方面的数据。

1. 显性收益的业务数据

业务数据,是公司主营业务的数据指标,直接体现收益。
比如订单量、销售额、GMV(网站成交金额)等。

有人会问,我做的产品或功能上线了,与公司销售卖出多少、赚多少,关系似乎不够直接,怎么体现我在当中的价值呢?

一般来说,只要产品功能支撑了业务的运转,这种支撑已经很有价值了,大胆写出来吧,例如:

当然,你也得明白这不是你一个人的功劳,别忘了提及团队。

2. 隐性收益的用户数据

收益不仅是赚多少钱,还包括隐性的价值增量,这些可能本身具有价值,或能间接提升收益。

比如,你做的功能,使得用户数据有所改观:

带来xx新增用户;日活跃用户/月活跃用户/留存用户/使用时长提升xx%等。

此外,还有优化功能设计,提升带来收益的关键转化率。

我曾负责一个 APP ,当时用数据分析,找出用户询价(类似下单)流失的环节,通过优化产品设计,在零推广情况下,将订单转化率提升了 200 %。
这不仅让我得到公司的肯定,也为后来跳槽积累了一个很好的案例。

利用好收益方面的数据,这是产品经理核心价值和竞争力,最直接的体现。

二、降成本,大有发挥空间

当然,不是每个人负责的产品都能有直接收益。
如前面讲的,尤其 B 端后台产品。

没事,我们可以从另一个角度下手,思考我们的工作有没有帮用户、团队提升效率,从而降低成本。

这一点经常被人忽略,但对大部分产品经理而言,只要在工作中,稍微留心,就能做到。
这里给 2 个方向,供你参考。

1. 对用户的价值

首先,从用户的角度,看我们做的产品对用户的工作效率提升了多少,节省了多少人日,即「效率数据」。

比如,原先 1 个人做某工作,得花 2 天才能完成,用了系统半天就能搞定。

其次,有多少相关人员在使用(占比多少),他们的使用频率、使用时长如何,即「使用数据」。

这些都能通过数据统计得出。

2. 对团队的贡献

从团队的角度,我们可做的事就多了。
比如总结实用的方法、规范或模版,在团队中推广,提升工作效率,节省时间成本。
这也是有价值的产出,且同样可从效率和使用数据去评估。

我在做一些经常性的需求时,会有意识去整理模版。

有段时间,我们做 H5 充值页面比较多。
因涉及用户信息、支付,刚开始得花 1 天才能做完,做了 2 次,我干脆把流程、页面结构和需求描述等进行归纳,结合竞品整理出通用模版。
再来类似需求,我基本 1 小时内就搞定,也少有遗漏。

对公司来说,既要开源,更要节流,提升效率,即降低成本,从这个角度梳理效率数据、使用数据,也能量化工作成果。

三、讲付出,过程同样重要

万一你很不幸,上述两方面都没啥可说,那讲讲自己的苦劳吧。

以前,我总认为职场讲功劳不讲苦劳。
后来,我发现过程也很重要,没有过程的付出,难以保证好的结果。

因此,我们不妨把工作过程的关键产出进行量化。
比如:

负责xx个产品,迭代xx个版本,做了xx个项目;接到xx个需求(粒度应适中,视自身产品与团队情况而定),处理了xx个,完成了xx个;调研访谈xx个用户,设计了xx个产品功能方案,输出了xx份需求文档;做了xx次团队分享等等。

千万别小看这些事,以为是玩套路、堆工作量。

实际上,一个产品要出成果,不可控的因素太多,且有些付出不一定立马有收获,但对后续的产品或工作往往会有帮助。
所以,产品经理要学会适当讲讲工作量。

刚带团队那年,我当着全公司汇报,说了一个数据,当时连我在内只有 3 个产品人员,一年完成 280 个以上的需求(说明了需求粒度,大部分粒度不小)。
老板一听很感慨,原来你们做了这么多事,真不容易呀。

你看,有些事,你不讲别人就不知道,适当展示工作量,既体现付出,也反映工作态度。
如果你老在摸鱼,也做不了多少事。

最后再分享一招。

如有时间,还可以从知识产权的角度,利用产品经理对产品的理解、写文档的能力等优势,帮公司申请专利、扶持项目、高新技术企业等,能帮公司提升知识资产。

这也是非常重要的工作成果。
要知道,有的互联网大厂,成功申请专利的奖金可是上万的。

好了,照例小结一下。

不管你是否要做年终总结,有无 OKR 或 KPI,在工作中,都可以多关注增收益、降成本、过程付出这 3 个方面的数据,有意识去做事。

这样不仅能锻炼能力,还能积累不错的成果,一举两得,何乐不为。

作者:四月,10年产品经理,扎根B端,死磕过C端,出过高校教材,和你一起,用产品思维,打通产品与职场任督二脉。
公众号:四月喃哗

本文由 @四月 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
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Unsplash,基于CC0协议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