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如下这十个名词,
简单说,比如出门买衣服是一个大项目,买到合适的衣服是可交付成果。那么A如何坐车,B挑选合适的店铺,C挑选合适的衣服就是分解出来的子项目。每个子项目下又会出现各个不同的任务。比如在如何在如何坐车这个子项目,可能会出现公交和出租两个选择。
WBS最大的用处就是,能够一目了然看到所有能够促成达到最终目的的所有子任务。当所有子任务完成也就代表了最终项目目标实现。
Milestone
Milestone里程碑。在制定项目计划时,我们在进度时间表上设立一些重要的时间检查点,这样一来,就可以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利用这些重要的时间检查点来对项目的进程进行检查和控制。这些重要的时间检查点被称作项目的里程碑(Milestone)。

这个就跟高速路上的路标是一个性质的,如果你需要开一个长途车,一共1000公里,每隔10公里就会有一个路标告诉你,你跑了多远。
里程碑的作用非常明显,除了能够让项目经理准确掌握现在项目的进度之外,它另外一个作用就是降低人们对远大目标的畏惧。

例如,你想要说服一个人减肥——如果你直接告诉他,今年你跑步1500公里,绝对可以瘦30斤,估计他听完就决定放弃了。但是你可以告诉他,你只需要每天跑5公里半小时就好。他也许还能跑几天。
对于上述减肥这个例子,如果你是项目经理,你就有了365个里程碑,每天只需要每天督促他跑步5公里即可。
Baseline
Baseline基线。这个很难翻译,但是在另外的应用中,也就是打球的时候,这个词语的意思是边界线。如果出界,就代表这球玩完了。
那么它到底什么意思呢?Baseline是在一个项目或者一个项目重要阶段启动前,项目策划人给出的一个底限。这底限往往包括了,成本,质量,时间等等重要内容。无论后续项目如何发展,一旦马上就要越过Baseline(底限),一定要提前汇报并且备案。
简单说,就是我们小时候出门去同学家玩,一定要提前问下妈妈我玩几个小时可以不。在她承诺之后的前提下,只要不超过这个时间,回家她就不打你……
Triple Constraint
Triple Constraint。制约条件,一般来说,制约条件都是三个,比如交付一个产品,它会有三个制约条件,时间,品质和价钱。
通常来说,在三个制约条件的约束下,不会有三个条件都最大化的选择,往往只存在一个平衡点。
Project Life Cycle
项目生命周期,一个项目既然有启动,就肯定有完蛋的那一天。这整个流程就是一个生命周期。
例如,我们今天又很闲,出门买衣服,一旦衣服买到了也就满足了。今天买衣服这个项目算是完成了。
Gantt Chart
甘特图,这个
CCB
Change Control Board,项目变更控制委员会。
翻译出来是这样的,有点难以理解这是个啥委员会。简单说,就是项目一旦出现异常,往往这个异常会造成时间/成本/品质上面的延迟或者亏损,核实并且批准这些延迟/亏损可以接受的那组人,就是CCB。
简单说,CCB其实就是项目的最终大BOSS——那些能拍板的人群。
以后再有人跟你拽英文,说什么CCB批准的那些Baseline你一定要严格Follow啊,Delay了我们就Gave Over了。你就可以理直气壮的告诉他:“一切尽在掌握之中。”
Shareholder
干系人,这个之前也推送过,可以参考如下。
Change Management
变更团队。这个往往出现在甲方需求紧急变更之后,乙方的团队成员随之发生变化来符合甲方的要求。
不过这次词汇在制造和建筑行业很少会出现,根据
Risk Mitigation
弱化风险。在有一些行业,可能会经常出现变更或者异常(例如IT和金融),那么针对这些行业,他们往往会有一个弱化风险团队。
这个团队不仅仅是每天拍脑袋去猜会发生什么,而是根据以往的经验,确定某种行为发生后有很大几率出现某个损失,这样就可以提前弱化甚至规避风险。
这个就比如我们听到警笛声就知道附近可能有案件发生一样。
如果想要彻底理解这个词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