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说,这个管理工具应该是越来越现代化,诸如数据化、IT化、手机终端、模型分析、自动报表生成之类。
不过,对于传统行业的小微企业来说,出于使用习惯、员工文化水平、成本、工作量等方面的因素,对这些高科技管理措施多少还是有些玩不转。这都2021年了,仍然还在使用最原始的管理措施,诸如习惯人与人的当面沟通,靠口头语言来发布工作指令,靠大脑记忆来存储信息,靠经验和感性进行评估判断,指望员工的悟性和自觉等等。
这些传统的管理方式,貌似简单,也没明确标准,无需教学,是个正常人都会。不过,实际的管理效率却是有限,因为人的记性、悟性、语言表达等方面,都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且还存在人际差异。

对于人员和事务的管理,有些基本的原则还是要有的,诸如:
1.信息传递要到位,要确认信息接收的完整和及时性。

2.信息的发出方和接收方,都要有记录存底,便于事后核查,明确责任。
3.工作事务的进度,要直观可见,便于及时跟进,避免虎头蛇尾或是半途而废。
4.对于存在的问题,无论当前能否解决,首先得要摆在明面上,不能怕有问题,而是怕问题被隐藏起来,或是被遗忘了。
基于小微企业的实际运营环境,可先导入一些简单的管理工具,诸如本子加图表,对管理效率进行一些初步的提升。
一、每人三个本
从老板到员工,每个人配发三个本子,设定不同的用途,专本专用,切忌混记在一起。从靠脑袋做记录,转为简单的书面记录。
1.信息记录本。
用于记录自己对别人发出的信息,以及别人发给自己的信息,设置基本的记录格式:
这个别人也许是内部员工,也许是外部客户,老板告诉员工的事情,员工要当场记录,员工告诉老板的事情,老板也得当场记录。在记录之后,若是该工作事务处理完毕,可画线或是用荧光笔标注。
2.会议记录本。
这个简单,专门用于各类会议的记录。
3.学习本。
记录各类技术方法,也许是自己想出来的,也许是在实际工作中总结出来的,也许是外部学习交流中得来的,也许是事故教训总结出来的。总之,是属于工作方法类的,进行汇总记录,这些内容今后可进行内训,横向交流,或是纳入到公司的规章制度和标准化操作说明里。
二、五张图表上墙
图表上墙,也就是最简单的看板管理,把相关工作事务和信息写在图表里,再张贴上墙,让大家都能直观可见,方便及时查看和跟进处理,避免遗忘。
1.年度时间表。
以年度为单位,绘制大开时间表,将一年12个月,365天绘制成大表格,如图:
这个大开的年度时间表,可进行全年度的工作事务标注,几月几号要办理什么事情。同时,年度时间表又可划分为公司整体年度时间表,部门年度时间表,单岗位(个人)年度时间表,某个项目专用的年度时间表。
2.项目进度表。
基于某个特定的项目,所设置的专项表格,主要用于标注该项目的计划进度和实际进行情况,如图:
3.固定重复工作一览表。
对一些需要重复执行的固定工作,进行汇总标注,诸如每年都需要定期执行的政府职能部门年审,每年的车辆保险,每月的工资造表与发放,每两年一次的邮箱和网站地址续费等等。
4.应收账款一览表。
一提到外面的应收账款,老板脑壳都青疼,其实,这应收账款有相当一部分因素是自身的疏于管理造成的,这里具体原因不展开,只是建议设置应收账款一览表,且要以日/周为单位进行更新,如图:
5.待办事务/问题一览表。
整个公司,或是每个岗位,截止到当前,有多少件工作属于待办状态,得要列出来。同时,当前存在多少问题需要解决处理的,或是还没处理完毕的,甚至拖延已久,属于历史遗留问题了,也得汇总罗列出来。能否解决,怎么解决,是下一步的事情,先得把汇总列出来,不能藏着掖着,或是直接给忘了。如图:
三个本子,五张图表,花不了多少钱,执行上也没什么难度,虽然能解决的问题有限,提升的效率也有限,但也是在一点点引导大家,要减少内耗,要有逐步提升工作效率的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