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秋送爽,硕果累累。
走进瓮安县,一幅美好的画卷徐徐展开。一条条通组水泥路四通八达,在山坡上蜿蜒盘行,连接起一栋栋各具风格、整齐又美观的民房。秋收好时节,瓮安呈现出一派丰收景象。
近年来,在决胜脱贫、振兴乡村的实践中,瓮安县委、县政府找准乡村振兴和脱贫攻坚的契合点,创造性地将“信息技术网络”与“乡村扶贫服务网络”结合起来,打好组合拳,走出一条“双网强基”促脱贫、促振兴的新路子。

截至目前,瓮安县46个贫困村出列,6个贫困镇全部“摘帽”,贫困率由14.5%下降至1.22%,脱贫攻坚成效显著。
“网络民情台账”连民心

“打开手机,就能知道各家各户的现状。”瓮安县猴场镇青池村党总支书记、网格员周凤超告诉,他对青池村下堡组各家各户的情况了如指掌。
自脱贫攻坚冲锋号吹响以来,他就担任了青池村下堡组网格员,包保责任共计28户,其中7户属于建档立卡户。
“群众的户口信息、生产生活资料、就业情况、收入情况等收集在一起,打开手机就能明确知道群众困难的具体原因是什么,群众的需求是什么,一目了然,对症下药才能更好地服务群众。”说到运用网络数据因户施策带来的好处,周凤超头头是道、滔滔不绝。
运用大数据网络平台建立民情台账,脱贫攻坚有的放矢,平台服务的对象,涵盖了瓮安县所有农村人口和农村党员基本信息。
“青池村下沉干部有48人,按照20-30户为一个单元,划分成48个网格,对全村1388户4869人逐户核对记录家庭基本信息,包括生产资料、生活条件、收入情况等信息,建立‘户户清’民情大数据平台。同时,信息数据向合作医疗、民政、教育等民生综合信息数据联通、共享,形成攻坚合力,确保真脱贫、脱真贫。”周凤超边介绍边打开手机App向演示。
“雷天福,猴场镇青池村村民,家庭主要经济来源于务工和种植养殖,收入稳定,年人均收入达9203元、饮水有保障、有四季换洗衣物、住房安全、九年义务教育无辍学人员。”
“杨胜出,猴场镇青池村村民,家庭主要经济来源于务工,收入稳定,年人均收入达13794元、饮水有保障、有四季换洗衣物、住房安全、九年义务教育无辍学人员。”
……
民情系统让周凤超的工作岗位实现了“无缝对接”。通过民情系统建设,驻村干部们可以第一时间了解群众的信息,困难群众住哪个位置,家庭成员的基本情况,致贫原因是什么,然后针对致贫原因,因户施策来制定帮扶措施,让群众顺利脱贫。
民情信息数据化让基层干部对扶贫工作有了精准定位,扶贫成效事半功倍。
“网格化管理”助扶贫
网格化管理工作,是精准帮扶基础性工作的一个创新举措和成功模式。
瓮安县按照县、乡两级下派干部到村(社区),探索农村网格化管理模式,推行“三个下沉”(干部下沉、责任下沉、服务下沉)网格化管理模式,助推脱贫攻坚进程。
帮扶干部下沉到网格。瓮安县11万余户农户按照30—50户为单元划分为3392个网格,机关单位包村,乡镇干部包村,共下沉的2805名驻村干部,安排到具体的网格上担任网格员。
扶贫责任下沉到网格员。以农户为单元的网格化履责服务,网格员重点围绕精准扶贫、村级基础设施建设、农业生产发展、乡村环境治理等方面开展工作,聚焦重点难点,压实责任。
服务下沉到农户。调动起网格员的服务激情和社会资源优势,将项目、资金、人才引入到网格和村组上,使脱贫攻坚工作精准到每一网格、每一户、每一人,保证每一个贫困群体有人帮扶、诉求有人回应、难事有人处理。
网格员定期走访,体察村情民意,查看基础设施、道路交通安全、产业发展、教育医疗等,并将相关情况及时上报。
“网格员就是老百姓的服务员。”瓮安县平定营镇三合村驻村第一书记、网格员宋碧勇说,创新建立的网格讲习所,让网格员们深入村寨院落、田间地头,传达各项惠民政策。
通过与群众互动交流,群众民情变动信息进一步精准掌握。网格员对贫困户家庭人员、经济收入及致贫原因进行摸底,并与帮扶群众进行商讨脱贫对策,助力贫困群众早日摆脱贫困。
通过网格员的引导,理清发展思路,引导群众从“贫困户”向“示范户”转变,不仅激发群众内生动力,助推了乡村振兴,干群关系也更为实在。
目前,瓮安县充分利用网络平台的信息精准优势,除民情数据App外,该县13个乡镇还配备了网络电子展示屏,98个村配备了电脑和网络电视,并建立支部QQ群、微信群,开通县、乡两级党建公众号。
线上联动提升扶贫效率,线下为打赢脱贫攻坚战献计出力。瓮安县以网络平台为纽带,以网格组织为载体,“双网”合力创造出“三会一体”议事组织网格(即村民代表议事会、村民组议事会、网格议事会)和一事一议治理模式(即村民代表、村民组、网格组各“一事一议”)。
村民自治显活力
瓮安县猴场镇青池村村民唐少成生活贫困,没有增收门路,房屋漏水。
网格员陈圆了解情况后,召开网格议事组会议,就唐少成的困难问题进行专题“一事一议”,把唐少成家庭列入帮扶对象,并在当地解决了就业问题。
“现在房子、水、厕所都得到了有效改善,自己还有一份公路保洁员的工作,每个月能领500元工资,生活有了保障。”唐少成笑眯眯地告诉。
“三会一体”议事组织网格和一事一议治理模式的创立,让村民参与村务管理、居住环境治理、邻里矛盾调节等具体事务民主协商决策过程,使其行使自己的民主权利,决定与其自身利益相关的事情,调动起村民当家做主的积极性。
“建立民情大数据,进行大数据管理。主要是为了在脱贫攻坚路上做到不漏一户、不漏一人,才能做到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瓮安县委办副主任、扶贫开发局局长何克冈说。
何克冈说,如何做到精准,必须结合民情大数据APP,把每家每户具体情况摸清楚,对照政策才能做到客观公正,应帮尽帮做到动态管理,真正实现公平公正因户施策。
瓮安建立民情大数据管理,用不到一年时间,对农业农村户籍11.37万户、439287人分别建立民情数据档案,做到民情户户清,为决胜脱贫攻坚,振兴乡村建设打下坚实基础,为精彩出列作出贡献。
(文/张涛 梁晓琳 金志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