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自动识别柱大样过程中,后期检查不到位,导致纵筋及箍筋钢筋型号和图纸标注不一致;
2、地下室挡土墙大样部分,-2层与-1层钢筋部分不一样,识图时不仔细,未发现不一样的地方,直接楼层复制,导致-1层挡土墙垂直加强筋型号错误及压墙筋漏算;
3、因未仔细看平面图,导致梁、板、柱标高处理不到位;

4、梁在原位标注过程中,因粗心造成部分原位标注漏掉;
5、板在负筋识别过程中,因粗心造成部分负筋未布置及钢筋型号布置错误;

6、约束边缘柱箍筋在其他钢筋输入时未与剪力墙水平筋核对,导致钢筋型号错误;
7、因识图能力不足,机房层梁、板、柱无法正常布置;
8、软件操作不熟练,在识别连梁表时,导致后面楼层连梁钢筋信息覆盖前面楼层,导致连梁钢筋几乎全错;
9、在地下室-1层时,未把图看完,导致夹层未布置;
以上就是该同学的总结,很务实,这样的总结后会让自己以后避免出现类似问题。这也说明一个问题,检查机制的重要性,如果没人帮你检查,你是不会发现这么多的问题,以后建模也会一直在这些问题上重复犯错还自以为效果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