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软件质量,质量模型,质量的形成等概念…
什么是质量?
比如说我们买手机,同牌子的手机有5000元,也有2000元的,我们不能说5000元的质量就高于2000元的,他们的功能需求都各不相同,这是等级的不同。使用说明书上有明确的使用说明,如果5000元的手机不能打电话或者不能发短信了这就是质量问题了。
所以质量是满足要求的程度,包括符合规定的要求和满足顾客隐含需求.

例如手机的使用说明书有明确的功能和性能描述,而操作方便、外观漂亮等可以是隐含的需求。
软件质量软件质量是软件满足明确说明或者隐含的需求的程度。

例如:课程软件项目有课程介绍,课程内容,成绩查询等是明确的需求。简单应用等是隐含需求。
刚才提到成绩查询等属于功能需求,简单应用属于性能需求,这些都是质量特征。
质量模型人们通常把影响软件质量的特性用软件质量模型来描述。
以下三个是比较经典的质量模型:
1976年 Boehm质量模型1979年 McCall质量模型1985年 ISO质量模型ISO质量模型ISO质量模型是最经典的一个层次模型,我们先来看第一层有7个质量特征:
功能性可靠性易使用性效率可维护性可移植性使用质量通过采集质量特征值,并根据权重可以计算质量分值。
举个例子:这是某项目的质量模型,也是层次模型,模型中也确定了各个质量特征的权重,通过改进质量特征值,可以计算量化的项目质量值。
那么这个图是给出了项目在不同测试阶段的质量分值。
质量的形成
接下来我们看看,质量应该是在哪个阶段形成的。一些开发人员认为可以通过后期的测试、把关来提高质量,这种想法是错误的。
质量最终是在开发过程当中形成的,软件项目的质量在需求阶段、设计阶段、编码阶段已经逐步确定了。后期的检测,修复不能直接提高质量,只是一种打补丁行为或者一种评估行为。
质量成本知道了质量在什么阶段形成,就可以合理安排质量成本,将质量成本更多花在前期,而不是后期,这样的安排是最合理、最经济的。
前期的质量成本是预防成本。后期的质量成本是缺陷成本。
这个数据展示了一个缺陷在前期修复的成本远远低于后期修复的成本。
总结
总之 本次质量基本概念介绍了质量的定义、软件质量、质量模型以及质量的形成等…
质量最终是在开发过程中形成的,质量成本应该花在前期才是最经济的!
到这里,第八章 第一节 软件质量基本概念就讲解完毕了!
下一节介绍软件项目质量活动~
如果您觉得这篇文章有帮助到您的的话不妨点赞支持一下哟~~
后续将持续更新【软件项目管理初级学习路线】的全知识点,大家感兴趣的多多关注博主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