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脚本文章 » 软件基地项目施工阶段BIM应用成果汇报(施工项目阶段汇报成果)「工程软件bim」

软件基地项目施工阶段BIM应用成果汇报(施工项目阶段汇报成果)「工程软件bim」

admin 2024-07-23 17:46:35 脚本文章 0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2、项目规模:总建筑面积约14.7万㎡,基坑深度16.4m,包括3栋研发办公大楼、3层人防地下室及附属门卫岗亭等。

3、项目特征:地下室面积大、异形柱多、玉如意造型、曲型桁架连廊等复杂结构多。

4、工程重难点

软件基地项目施工阶段BIM应用成果汇报(施工项目阶段汇报成果) 软件基地项目施工阶段BIM应用成果汇报(施工项目阶段汇报成果) 脚本文章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场地布置难:基坑边距红线距离小,材料及加工堆场布置影响大。

工期压力大:地下室建筑面积8.6万㎡,地下施工工序多,资源投入大。

软件基地项目施工阶段BIM应用成果汇报(施工项目阶段汇报成果) 软件基地项目施工阶段BIM应用成果汇报(施工项目阶段汇报成果) 脚本文章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质量要求高:项目质量目标定位确保江苏省扬子杯,力争鲁班奖。

安全风险高:基坑深度大,高大模板面积广,大跨度钢结构连廊施工危险性较大。

管理难度大:甲指分包多、交叉施工配合多,现场平面的布置及管理难度大。

二、BIM模型整合

1、SU快速建模

项目前期甲方部分施工图纸尚不明确,基于SketchUp快速建立项目整体模型,大大方便管理人员对设计意图的理解。

2、Revit建模与整合

基于设计单位图纸在正式施工前绘制项目整体BIM模型,将建筑、结构、钢结构、机电等专业模型导入5D整合。

三、BIM技术应用

1、钢结构与土建专业碰撞检查

将钢结构玻璃塔模型导入土建模型中模拟安装,在正式施工前检测碰撞点2处。
及时协调分包方调整玻璃塔安装方案,避免安装阶段的返工。

2、竖向净高优化

基于各专业模型,对建筑物最终的竖向设计空间进行检测分析,优化建筑结构布置。
考虑坡道净高的专项要求,在Navisworks中实施漫游净高检测,累计识别净高问题3处,及时与设计单位沟通并优化方案,降低工期风险。

冲突检测与净高优化使繁复的图纸会审更为效率更为精准。
项目管理人员可以更快更深入地理解设计意图,提前解决现场施工环境和设计不一致的问题,深入协调碰撞问题和设计的可施工性,提高项目对工期风险的管控能力。

3、三维交底

项目整体结构造型独特,复杂节点颇多,施工劳务队人员文化水平参差不齐。
因此项目利用BIM三维模型直接交底,既直观又非常便于理解,有效的提高了交底效率,减少了因交底不明所产生的做错返工现象,得到了劳务班组一致认可。

4、二次排砖优化

相比传统的手动砌体排布,BIM二次排砖不仅直接提升出图效率,更能最大化边角料利用,大幅提升项目大宗材料的管控能力。

5、外架方案模拟

原计划在回填土完成后搭设支模架,但由于现场进度影响并未回填,一部分悬挑板只能从基坑底部开始支模搭设,更有部分悬挑板的支模架无法落地搭设。
利用BIM模型提前对该区域的外架、支模架进行搭设方案模拟比较,选取最优方案进行搭设,保证了该区域的施工进度。

6、高支模方案模拟

项目有很多层高超过八米,施工总荷载大于15KN/㎡的高大模板工程,需要编制专项施工方案,利用BIM技术对高支模区域进行支模体系建立,有效地解决了现场搭设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保证了支模体系的安全稳定。

7、管线综合优化

综合排布机电各专业管线,协调机电与土建、精装修专业的施工冲突。
弥补原设计不足,减少因此造成的各种损失。
合理布置设备位置,保证设备的运行维修、安装等工作有充足空间完成各种管线的检修和更换工作。

8、幕墙深化

采用Rhinoceros+GH进行前期表皮模型的处理,提早了解工程施工中幕墙施工难点,数据分析施工方案的实用性;利用CATIA建立幕墙模型辅助幕墙材料加工,针对难点位置导出加工图,提供下料清单,同时提供复杂位置的点坐标,辅助放线。

9、精装节点做法

通过SktchUp快速建模及3D Max快速渲染,辅助精装修工程优化与明确大样节点做法,以直观的照片级渲染图节省沟通成本,降低施工过程风险。

10、场布模拟

利用BIM技术建立三维的现场平面,针对工程的各个阶段,采用平面布置跟随现场模拟施工的方式,模拟各个阶段现场施工时各种材料堆场的布置以及材料进出场线路,以最终决策各个阶段优化的平面布置,以及场区内材料的周转和人员的流动,形成最优的方案,提高生产施工效率。

11、进度模拟

根据计划施工进度模拟项目施工全过程,与实际进度比对,确定不同施工阶段资源配置计划,为项目过程管控提供决策依据。

相比于传统的Project进度管理,4D进度模拟涵盖不同阶段材料用量、施工工序、延误原因分析等进度管理信息。
同时,集成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定期将视频监控记录导入至5D平台,形成完整可追溯的形象进度,有利于实现基于进度计划的动态资源管理。

12、构件预制加工

在使用BIM技术建立钢结构及幕墙等模型后,直接由建模软件生成构件数字化清单,将数字化清单中的尺寸、数量、材质等属性输入对应专业的数控机床,真正实现钢构、幕墙等构件计算机下料、工厂加工。

13、施工样板

利用BIM技术建立项目施工样板,明确施工工艺流程,进一步提高项目施工生产行为规范化,保障施工现场安全生产水平。

14、模板脚手架应用

基于BIM模型快速计算材料用量,精确统计各模板规格、数量等参数,为施工过程的材料管控提供依据。

相比于传统计算,BIM快速计算更符合现场实际用量。
特别在模板投入量的计算上,BIM计算以三维模型为依据,以绿色施工为理念,充分考虑现场实际损耗与边角料利用,以精确的材料下料表直接指导施工,模板投入总量大幅下降。
不考虑人工费用,仅-2F模板用量项目即降低材料成本 45万元。

15、照明模拟

通过 3ds Max Design 对地下室照明方案进行模拟,调整灯的布置位置、间距、数量以及角度,实现对地下室照明方案的优化,从根本上解决了以往依据施工经验来安排地下室照明的现象。

16、消防疏散模拟

利用Pathfinder软件对施工现场人员紧急疏散逃生进行系统评估,科学地分析火灾发生时人员疏散的相关数据,直观、可靠地得出人员疏散的最佳时间与路径,减少人员伤亡。

图形化模拟安全逃生演练,准确确定紧急状况下人员最佳逃生路径和逃生地点,为项目安全应急预案提供有力数据支撑。

四、总结

1、成本管控:提升项目合约规划精准度;提升项目合约管理精细化;节约材料成本 134.5 万元;节约建造费用 245 万元。

2、进度管控:通过图纸会审降低返工风险;三维交底提升沟通效率;5D模拟优化资源配置;相比合同工期提前工期 45 天。

3、数据积累:完善企业级BIM技术应用标准;实现公司范围内族库共享。

完整资料领取方法

声明:部分资料来源[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免责提示: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
如有侵权或原版权所有者不同意转载,请及时联系我们,以便立即删除。

近期推荐

基于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在物流中心项目中的应用方案

基于BIM技术的少年宫文化设施EPC项目一体化应用

建筑设计师如何运用建筑信息模型(BIM)?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