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脚本文章 » 如何基于数字化运营进行FP项目管理(续集)(项目需求变更项目管理管理)

如何基于数字化运营进行FP项目管理(续集)(项目需求变更项目管理管理)

萌界大人物 2024-07-23 17:53:59 脚本文章 0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如何基于数字化运营进行FP项目管理

结合最近参加的一些FP项目管理回溯会以及网上的热帖,想针对一些FP项目的坑点(难点)再分享下心得体会,供各位管理者参考。

1 需求变更管理

如何基于数字化运营进行FP项目管理(续集)(项目需求变更项目管理管理) 如何基于数字化运营进行FP项目管理(续集)(项目需求变更项目管理管理) 脚本文章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何为FP?fix price,固定金额,为什么可以固定金额,因为固定了合作的边界-需求范围。
理论上,固定金额项目,需求不可以变更。
实际上,现实很残酷,不仅需求会经常变更,甲方粑粑还经常赖账不给钱,上线日期不变,造成很多项目trouble甚至流产。

老哈的经验主要在软件领域,软件研发项目的需求变更源于软件项目的复杂性,模糊性,不确定性等,引用军方的叫法VUCA。
很难有人在项目的初期想的非常明白,可以让需求一成不变。
有些同学马上会跳出来,搞“敏捷”呀,小步快跑,支持试错。
从软件项目开发本身没毛病,但是回到今天的主题FP项目如何管理(这是甲乙双方合作的商业模式),试错成本谁买单?

如何基于数字化运营进行FP项目管理(续集)(项目需求变更项目管理管理) 如何基于数字化运营进行FP项目管理(续集)(项目需求变更项目管理管理) 脚本文章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甲方粑粑会大胆承认都是我的错,所有变化我买单吗?(这里还有变更内容的价格共识问题,后面再详细讨论)既然游戏规则在这里,我们要尊重,就谈谈在这样的环境下,乙方可以做什么?管理不要有洁癖,即便不能在根本上解决,能缓解也是好的方案。

1.1 火车容量的把控

什么是火车容量?在一定期间内(项目的起始周期内),本团队所能完成的交付量(通常用标准人天衡量)被称为火车容量。

先谈火车容量在于:超员了,就是无法上线,无法保证交付质量。
即便甲方粑粑愿意结算,项目完蛋了,大家都完蛋了。
容量是底线。

如何度量火车容量,上篇已经讲过,有:个人产能,团队产能,需求评估标准人天等概念,清晰的度量火车容量是需求变更是否接受的基础和前提。
这意味着当有新的需求变更到来的时候,如果有必须上车的需求就要有下车的需求作为平衡。

1.2 需求变更的共识

在实战中,乙方的PM经常遇到的困惑是:需求变更客户不认;认可的需求变更,价格对不齐。
这就引来一个话题:需求变更如何被共识。
有四条经验分享给大家:1 需求变更的收集在日常来做,不要在项目结项才做 2 需求变更的确认(跟客户共识),要放在日常来做,如果能有邮件确认最理想 3 需求变更的价格评估(人天评估)要放在日常来做,至少要知会客户干系人知道(比如通过周报的方式)4 良好的客户关系(这是要到钱的核心。
前面三条都是为了要到变更的费用做准备,最终还是要客户拍板,良好的客户关系可以最大程度的保障利益。
如果客户没预算,也要通过客户关系提前了解,提前跟主管汇报风险,进行决策。
没钱还要不要继续了)

1.3 需求变更的受入机制

如果是小项目(10人以内)需求变更的受入owner应该是PM,如果超过10人的项目可以是PL(各个组长)。
受入的评判过程:是否超火车容量->是否加班可以完成->是否有预算保障->是否需要调换需求->是否要接受需求变更->是否需要叫停项目

需求变更是否接受的基础仍然是我们基于数字的运营,基于我们对于团队产能,客户预算,烧掉的成本,预期的毛利之间的平衡。
由于这些都是动态变化的,造成了管理的复杂度。
及时性,准确性,完善的升级决策体系是做好需求变更管理的关键。

PM不要怕变更,不要怕亏损。
我们需要做到的是可视化,准确的,及时的进行升级。
项目是否做,是否亏着做,是中高层管理需要决策的。
我们追求的不是一本万利的项目管理,我们能做的是透明,共识的运营管理。

2 人力资源管理

软件项目是以人为本的。
同一个人心态不同做出的产出物都是不同质量的。
作为软件项目的主导者-人力资源也是FP项目管理的难点。
下面围绕人力资源的各个环节谈谈心得体会:

2.1 项目人员配备

也可以叫项目的排兵布阵。
项目团队是个群体作战的游戏,越大的项目,个人英雄主义的效果越差。
成熟的项目管理,应当基于体系的,组织级的管理方法来体现团队作战的能力。

作为项目的领军人物PM,老哈给出的建议:使用同一个甲方客户的经验者,从其他项目的PM进行协调。
最差从公司其他团队进行协调。
使用社招的PM做新项目,特别是新领域是非常忌讳的。

这里有人会说,老项目的PM协调走了,客户会投诉,交接成本高等等。
换个思路想一下,换个成熟项目的PM的交接成本高,还是让一个新人无客户经验,无内部协调能力,不懂客户和自身规则去承接一个新项目造成的re-work成本更高?又有人说,可以岗前培训。
说的好,已经有进步了,但是也过于理想化了,简单的几小时培训就可以copy一个合适的PM吗?

那么如何应对变化,应对老PM的调岗呢?计划性的梯队建设+AB角。
所谓计划性的梯队建设,是指对于内部资源进行人才盘点,主动计划性的进行赋能(内外部培训),使更多的资源具备项目管理者的能力,作为后备资源池。
所谓AB角,就是常说的备份机制。
重要岗位必有备份。
在有突发状况发生的时候,B角可以马上顶上,PM轮岗也可以通过AB角顺滑交接。
这里涉及的人力资源管理项很多:比如绩效管理,任职管理,人才发展,人才配置等等。

其次是资源的共用。
对于SA,UCD,特殊测试等岗位,在项目中属于阶段性投入的角色,建议共用。
既可以节省成本,又可以保证投入资源的专业度。
这个同样需要在绩效考核,客户沟通,汇报关系上做好规则,方便兼职的执行性和交付质量的可靠性。

2.2 项目人员募集

招聘永远跟不上需求,这是一个永恒的话题。
如何破局,如何缓解?

从需求端尽量做到滚动预测刷新,建议每个月刷新基于角色的人力资源计划。

从承接端优先进行内部资源协调。
这里再强调下,对于核心岗位,特殊技能并不是简单的资源池空闲资源协调,而是新项目用老人,老项目用新人的方式来推动资源的内部盘活。

社招,校招培养这不仅仅是项目管理的范畴,今天就不在这里多讲,可以作为专题来探讨。

2.3 项目人员维稳

在项目交付周期内的人员变动影响很大,特别是敏捷交付,人员切换即便不考虑成本,交付质量/交付进度都很难满足。
项目人员的有限维稳也是项目管理的一个核心工作,是项目成功的关键。

为啥叫有限维稳。
对于软件行业,流动性较大,期望一个资源在一家企业干一辈子是不现实的。
控制计划外离职是项目人员维稳的核心工作。
做好项目维稳的关键:把握员工的欲望(钱,企业文化,学到东西等)+责任田方式。
稍微详细说下,对于中大型项目,由于人数众多,PM一个人很难把控所有人的动态,可以采用责任田的方式,分区分片的进行把控。
根据以往的离职分析,完全由于收入离职的员工比例不超过30%,说明软性因素,工作环境,职业发展,企业文化等对员工的稳定性也有着很大的影响。
这里推荐HRBP的方式加强员工沟通和思想的刷新(俗称洗脑)。

对于【如何基于数字化运营进行FP项目管理】在上篇

如何基于数字化运营进行FP项目管理

中讲到了报价,进度管理,风险管理,进度管理,今天在续集里又讲到需求变更管理和人力资源管理。
最后用小篇幅来聊聊什么样的项目适合采用FP的商业模式进行合作:

1 需求管理成熟

需求管理成熟度=需求相对稳定+需求清晰+变更流程明确

这个对需求的owner要求很高,甲方如果能力不足,乙方一定要投入资源协助甲方承担起需求对接,需求管控的责任。
如果项目规模可以,即便是免费投入也要做。
磨刀不费砍材功,需求的频繁变更造成的re-work成本会远高于BA的投入。

2 需求价值价格的共识

由于是fix price,到底需求列表的需求该值多少钱?这是个行业难题。
目前还没有行业标准,只有一些评估的方法论,没法很好的做定量分析。
这就造成了甲乙双方会经常就需求的价值和价格的匹配扯皮。

成熟的接包公司需要结合自己公司的交付能力建立报价模型,如果差异较大的客户(项目),或则连续数期不能共识的客户(项目)需要考虑放弃。

3 灰度管理

由于项目的复杂度,需求的不确定性,项目的预算要有一定程度的buffer来平衡变更和re-work造成的影响。
甲方在申请预算对比PO包的金额要留有buffer,应对各种不确定因素的影响。
对于预算紧张,0buffer,后续不清晰的FP项目,如果预期毛利率不高,建议慎重。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