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策12项原则
1,如果决策涉及不止一人,确保每个人都充分了解自己的角色和责任。
2,所有决策都应在组织中尽可能低的层级做出。这会增强员工的能力,让他们为晋升做好准备,并避免了不必要的延迟和瓶颈,因为决策会通过管理链向上传递。

3,容易纠正的低成本决策一旦出错,应该迅速解决。不应该在小事上浪费时间、精力和金钱。我曾经参加过一门管理培训课程,有一名高级管理者一周大部分时间都在接听公司电话,说有位员I的工作服太紧,问他该如何处理!
4,所有决策都基于不完整的信息/数据,这意味着会遭遇质疑和不确定性。对此要习以为常!
如果你有完美无缺的信息,就没有必要对现有的证据做出判断,因为行动的过程和结果会显而易见。

5,高成本、难以逆转的决策需要经过深思熟虑后才能做出。作为一名会计师,我总是惊讶于董事会对数百万英镑的决策草草盖章,对一万英镑的决策却争论不休。我能说高管和董事对于重大决策可以不假思索就通过,因为他们总认为所有细枝末节都已考虑,这种设想很危险。
6,做决策时不要考虑已经花了多少钱。如果你有一个项目已经超支且无法挽回,不要试图把已经花费的金额考虑在内。无论你做何决定,钱都已经没了。是的,在一个项目上损失1000万英镑却没有什么明显的成果,这很令人尴尬,但如果你试图挽救失败的项目,并在这个过程中再花2000英镑,那就更加尴尬了。因此,做决策时只考虑未来的现金流。
7,决策是一门科学,也是一门艺术。在考量时,同时使用定量(硬)数据和定性(软)数据。如果经验丰富后员工告诉你,你的决策很糟糕,即便他们无法解释原因,你也要认真聆听。为什么?因为他们的隐性知识在起作用,除非你己深思熟悉过,否则不应对其视而不见。
8,避免次优化。管理者经常根据对自己部门或办公室最有利的方式来做决策,最好的决策应基于对组织整体利益的考虑。那些能够超越自已狭隘目标的管理者很快就会受到上司的关注,并成为未来晋升的对象,因为他们是所有组织都需要的具有“大局观”的管理者。
9,避免固定思维。让其他人参与决策过程,从多个角度解决问题一一他们很可能会提出你没有考虑过的选项。很少有什么决策需要如此保密,只能你一人知道。此外,通过让员工参与到决策过程,他们更有可能认同并支持这项决策,因为对于该决策,“他们曾经有过发言权”。
10,只要时间允许,在宣布一项重大决策之前,一定要三思而后行。这可认给你的潜意识最后的机会来获得隐性知识,反之可能对你有意识的决策产生质疑。
11,一旦做出决策,就要全力以赵争取成功,但如果确实没有取得成功,也要有按受失败的准备。
12,如果你做出了错误决策,不要自责(很多人会这么做)。相反,要分析哪里出了问题,从错误中吸取教训并尽快回归正轨。
与任何指导方针一样,如果形势需要或有助于组织获得更好结果,违背以上原则也未尝不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