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访多个社区发现,邻里共享的“群生活”五花八门,养娃、养宠物、健身、团购、互助……邻里快乐共享,可能见面不熟甚至不说话,但社区“群生活”让大家找到了集体。
A
“拼”接孩子

“育子联盟”组团陪伴孩子
新型的社区邻里情,可不只是靠手机微信群建立的共享生活方式,在很多社区,因为接孩子“拼”出了“育子联盟”,解决了很多家庭的实际问题。

家住泰海花园的汪芸,家里孩子4岁了,她说,怀孕产检时结识了小区里两位邻居,孩子出生到现在,三家组团上早教课,结伴自驾游去过长春、大连、珠海、上海……三个孩子的生日也相近,生日都一起过。虽然几次想换个大点的房子,可是又舍不得多年处下的情感,现在三家商量着,想着一起换房子,还住一个小区。
汪芸他们的“拼”孩子模式,是因孩子生发的新型邻里关系,这在社区里越来越多见,而且队伍在壮大。
“当年,两个孩子住在同一个小区,幼儿园放学没地方去,邻居就和我商量,把他家孩子放我家,两家轮流接送……”南岗区汉祥家园小区的赵俊飞说,“从幼儿园到现在上小学,我们两家一直轮流接送,孩子下午放学时间早,我们两家谁也不能保证一定有空接,这样轮流接孩子解决了大问题。”
赵俊飞两家人因为孩子“拼”成了牢固同盟,早上俩孩子手拉手去上学,叽叽喳喳聊着班里趣事;放学后,两个孩子一起做作业。有时候,赵俊飞准备好两个孩子的晚餐,吃完饭、做完作业再把邻居孩子送回去。两个孩子相伴成长,一点儿也不孤单。后来,小区里又有孩子加入“育子联盟”,家长们轮班接送,赵俊飞家的车库改造成了“自习室”,每天由一位家长把孩子们带到“自习室”,照看着写作业。解决了好几家的接孩子难题。
手记:
JiZheShuo
原本是为了解决接孩子的问题,结果加深了邻里情,现在“育子联盟”的邻居家庭经常AA制互动,一起吃晚饭、郊游,大人谈事业、聊生活,谈培养、陪伴孩子的心得;孩子们有了小伙伴,相互影响着,视野都开阔不少。
B
小区老人爱“拼”团
比逛早市勤
“亲们,团购的手抓饼、洗衣液、调料、牙膏都到货了,到楼下便利店取吧。”河松小区团购群很热闹,“团长”(便利店主)在群里发布团购信息、到货信息,参加团购的小区居民热烈响应。河松小区居民宋大爷到楼下仓买买瓶醋,“试”吃了店主网购的苹果说:“前几天出门了,没参加这次团购,这苹果真甜,比早市还便宜,下次啥时候?喊我一声。”现在,这个小区里的老人爱上了“拼”团,比去逛早、夜市还勤。
“我除了买水果、生鲜,生活用品也在小区团购,牙膏、毛巾、浴巾,价格、质量啥的都不用我操心,就跟着邻居年轻人买,但我一般要‘货到付款’。”家住鼎园明府的宋女士告诉,现在她去逛早市都不带小车了。
与宋女士一样,运华广场小区居民朱女士家的水果基本成箱团购,“拼团享受折扣价,小区旁边的便利店取货,物美价廉。”现在小区业主群里正拼着买刀鱼、冻虾,热心业主带着相机先去了批发市场问价、砍价,拍片回来发群里。大家这次拼团不是网购,是“本地购”,两位男业主自驾车去帮大家搬了回来。为保证采购价格、流程公开透明,业主们制作了明细清单,公布账目。
朱女士说,这些年,她在小区里团购过空调扇、电视、床上用品、邻居家亲属“自产”葡萄、木耳、瓜子、地瓜干……小区附近的浴池澡票100张以上5元优惠,大家都是“拼”着买的。
手记:
JiZheShuo
这些年,很多网络平台、手机APP希望落地,进冰城社区,用自己的平台优势直击社区居民的痛点,甚至在社区开设连锁实体店,但经营惨淡。因为他们咋也没想到,他们一直不得要领的业态推广难题,被小小的邻里微信群破了“局”。
C
社区“群生活”
让邻里情越“拼”越瓷实
家住宝石花园小区的张璐瑶是位新手妈妈,她说,孩子第一次生病时,她慌张到手足无措,一着急,把求助信息发进了邻居群。邻居们告诉她,哪家医院有夜间急诊,哪位医生有名儿,甚至有姐妹要陪她去医院……现在她的育儿经,都是在小区宝妈群里学来的。
“怀孕时囤了不少小孩衣服、纸尿裤,可孩子长得太快了,还没开封就用不上了”,张璐瑶说,经她手在宝妈群里转让出去的母婴用品不知多少件了,玩具、婴儿车……妈妈们经常互通有无,价格便宜还都是好东西。
张璐瑶说,妈妈群让大家找到了组织,连“溜孩子”都约着一起,“既安全又省心,孩子也有玩伴”。
社区邻里间的共享“群生活”,可不只是方便实惠这么简单,不久前,南岗区桥北小区业主们曾组织过不一样的“拼”团——团购了1000袋冰糕。卖冰糕的老田是三孔桥社区居民,今年50岁,他和妻子都没有固定工作,女儿读高中。老田找了个卖冰糕的活儿,他踏实、肯吃苦,干了没多长时间,领导告诉他:如果3个月能卖5万元到7万元,他能拿到辖区代理权。
看着老田一家起早贪黑地推销,有邻居上心了:“咱们社区有位居民,家里不宽裕。想靠卖冰糕自力更生,咱们都帮他多卖点,他就能拿下冰糕的代理权。”这条消息在三孔桥社区居民微信群里传播着。
辖区居民忽然像备年货一样“拼”买冰糕,每栋楼楼长都在忙着统计,“我们院买290袋”“我们院买120袋”“我们楼人少,买80袋”……楼长们把数目汇集到社区。老田把1000袋冰糕送到小区,半小时就搬空了。取冰糕时,大家竟像过节,这次爱心“拼”团让邻居们越发熟络起来。
在这个社区,大家因爱相聚,冬天相约出门扫雪,夏天结伴出游,老人们相互陪伴溜弯儿、买菜,甚至小区人家做了好吃的,都不忘给独居老人送一份。
现在,在三孔桥社区,谁的车灯忘了关,群里喊一声就能联系到车主;谁家跑水没人,群里问一问,就能通知到业主;谁临时出门需要找个顺路车,群里马上有人搭话;谁家装修缺个钉子、木板,群里的邻居总能伸出援手……
手记:
JiZheShuo
都说远亲不如近邻,采访中了解到,搬进坐电梯都要刷卡的小区,市民生活越发私密、孤独,但如果有一个有爱的邻里群,哪怕只有一次感动,都会融化隔阂的坚冰,甚至能找回住大杂院的那种亲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