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4年前后,正当中国的软件产业从起步走向发展时,大批外国软件厂商和软件产品如潮水般地涌入国门,极其脆弱的国产软件产业遭受巨大的冲击。
“发展我国软件产业必须要有一个相对稳定的符合软件企业成长的环境。”1995年5月,在原国家科委召开的“推动我国软件产业的形成与发展”研讨会上,与会专家认为,建设软件园是个值得探索的思路。
为此,科技部提出“局部优化,地方政策突破”的思路,由科技部认定、地方政府政策和科技贷款支持,开始组建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并列入“国家火炬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计划”,作为重点发展和扶持项目。

在这种背景下,济南提出要在高新区建设一个齐鲁软件园,大力发展软件产业。这给当时刚成立4年的济南高新区打响了发展软件产业的发令枪。1995年11月,齐鲁软件园正式挂牌成立,各项筹备工作陆续展开。
1997年5月,经过多方努力,齐鲁软件园被国家科委认定为全国首批“国家火炬计划软件产业基地”,并与“东大软件园”、“西部软件园”及“创智软件园(后更名为长沙软件园)”共同名列全国“四大软件园”。

“四大软件园”之一的金字招牌,再加上雄厚的部委资源支持,齐鲁软件园的起点是相当高的。然而,早期的齐鲁软件园虽已挂牌,却缺乏专职的管理人员来具体来运作齐鲁软件园的建设,所有的事情都是由相关的政府职能部门来兼职解决,办事效率并不高。
2000年12月1日,“齐鲁软件园发展中心”成立,成为园区建设和发展的专职操盘手。从政府主导到成立专门的机构进行企业化运作,这是齐鲁软件园运作模式的一个创新。从体制机制模式上,齐鲁软件园开了国内软件园的一个先例,政府的角色开始向服务转变。虽后经多次改制,但企业服务职能一直在逐步加强。
体制机制一活,园区发展也提速。齐鲁软件园从建园之初的数十家企业,到如今服务覆盖企业超过9000家,其中主导产业领域企业超过3000家,从业人员20万人,园区发展可谓一路“高歌猛进”。
找、求发布、求帮助,各大应用市场下载“齐鲁壹点”APP或搜索微信小程序“壹点情报站”,全省600多位主流媒体在线等你来报料!
我要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