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名称:太湖新城软件园综合大楼方案设计
项目地点:苏州市太湖新城吴江片区
建筑用途:研发办公

用地面积:9809.9㎡
总建筑面积:42014.16㎡

建筑高度:96.15m
建筑设计单位:启迪设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装饰设计单位:上海同济室内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项目负责人:李少锋
建筑设计:陈苏琳、方彪、陈方、周文婷、朱恺、刘平平、张慧洁
结构设计:张志刚、孔成
机电设计:王海港、马琦、陈凯旋、张广仁、庄岳忠、姜编
摄影:张超、杨天周
所获奖项:
第十三届江苏省土木建筑学会建筑创作奖公共建筑二等奖
2021苏州市城乡建设系统优秀勘察设计(建筑工程-民用建筑)一等奖
项 目 背 景
太湖新城软件园综合大楼工程项目位于太湖新城吴江片区的苏州湾软件园的北部启动区内,为软件园首期启动的配套服务设施。基地西侧为S230省道,南侧为规划主路,东侧为夏蓉街,用地面积为14.7亩。
太湖新城地处吴根越角,集秀美山水和灿烂的吴文化资源于一体,立足打造21世纪城市建设最大亮点,围绕“吴江创新发展新引擎”的目标,全力加快“产城融合、城旅一体”格局,发展壮大新兴城市经济。
在这个目标之下苏州湾软件园应运而生,苏州湾软件园是一项由吴江区政府主导,太湖新城具体实施的重大项目,规划重点发展云计算、物联网、大数据及移动互联网技术,将打造成为苏州湾区生态绿色、智慧人文、可持续发展的第四代新型产业园。作为软件园的先导项目和服务配套,综合大楼必然要在创新性以及先进性方面有所建树。
项 目 概 况
太湖新城软件园综合大楼用地面积约9487㎡,总建筑面积42014㎡,其中地上建筑面积33682㎡,地下建筑面积8332㎡,容积率为3.55,建筑高度为96.15m,地上20层,地下1层。地上建筑1-4层主要为综合服务,5-20层为办公。
西侧为S230省道不宜开口,根据周周边条件可判断主要人流方向从夏蓉街来,因此将办公和综合服务的门厅均设置在南侧规划道路上,办公门厅位于塔楼正中,商业门厅位于230省道和规划道路的交叉口处。两大功能的机动车、非机动车和步行交通分开组织,做到既独立又相互联系。
设 计 理 念
— 垂直“智慧谷” —
大楼的西侧越过S230省道即是宽阔的东太湖,为了充分利用东太湖优越的景观资源,于是我们创造了一个面向太湖的垂直“智慧谷”。“智慧谷”是融合商业、酒店、研发、展示、办公等功能,通过交通、绿化、景观的合理组织,从而形成的凝聚着科技与生态的智慧的空间。通常的“智慧谷”在比较宽裕的基地上横向展开。但由于本方案的用地相对紧张,故将横向的智慧谷旋转90°,形成纵向的垂直智慧谷。垂直智慧谷通过楼梯与平台的组织,室内外空间的渗透,景观绿化的点缀,形成了一个能激发软件行业创作灵感的综合性空间。
我们在塔楼的9到10层和17到19层的西侧面向太湖位置设置垂直的交通系统,将运动、绿化同楼梯结合起来,与屋顶花园一起形成整体的景观休闲垂直交通体,并与办公空间进行不同方式的连接,最后成为一个有出挑、有中空的多层次复合垂直“智慧谷”。
垂直”智慧谷”有如植物般的生长动势,全方位湖面景观,人们位于其中,彷佛在城市中爬山,拥有丰富多彩的空间体验。
裙房部分作为办公楼和周边区域的配套设施,设置了多种商业配套,整体布置更为灵活多变。
与此同时本项目整体设计策略,基于对场地自然通风、自然采光、雨水收集、绿化灌溉、土地集约利用、绿化的基本分析,采用多种绿色节能技术,并整合到项目建筑设计中去,就“低能耗”、“环保”的具体要求通过技术手段得到落实,同时实现“舒适”与“健康”。所有技术的实现都将建立在信息与智能化管理平台基础上,并通过相关信息的展示满足使用者“和谐人居”的办公环境。体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社区的和谐相处。在绿色建筑的环境里,享受绿色建筑带来的好处与快乐。
滨 湖 标 杆
太湖新城软件园综合大楼的建成,在东太湖岸线上独树一帜,是生态绿色和智慧人文结合的标杆,同时也标志着苏州湾软件园的初具规模,是苏州进入太湖时代的一个新的出发点。
供稿:建筑创作与研究中心
品牌部综合编辑
资料来源、版权所有:启迪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