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天都要学习,每天都在进步,这种感觉真的很棒! “只能拼了命地学” 2018年7月,陈婷婷从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模式识别与智能系统专业毕业后,便入职中煤航测遥感集团智慧矿山分公司,从事软件研发工作。“在校专业主要偏向识别类,比如人脸、指纹识别等。刚进公司时,我完全不懂什么是煤矿智慧化建设,一度很迷茫。” 刚入职的半年,陈婷婷先跟着前辈做些小项目,但由于专业技术欠缺,每次收到工作任务时“心里很怯,没底气”,工作成果不尽如人意。“挫败的经历让我明白了自己的短板是什么。我开始通过学术论文、技术交流会、专业网站、公众号、B站教学等渠道,恶补智慧矿山专业相关知识。”经过几年的学习积累,如今陈婷婷对智慧矿山系统包含人员定位、水害监测、应急救援、通风、爆破监控、防灭火、污水处理等众多子系统,以及每个系统所涉及的安全生产业务流程都熟稔于心。 矿山的数字化、信息化是智慧矿山建设的前提和基础,要更好完成智慧矿山系统建设,需要掌握专业的软件开发技术。为快速提升个人专业能力,陈婷婷从前端可视化入手,自学大数据可视化技术,待精通后再攻克后台技术、数据库技术、UI设计等,完成从前端工程师向全栈工程师的转型。“不夸张地说,那一年多的时间里,我像海绵吸水一样拼了命地学,并争取各种去一线的机会,实操让我对知识的理解不再是‘纸上谈兵’。” 基于其“硬核”的矿山知识背景及技术手段,入职四年,陈婷婷出色完成了多项智慧矿山建设项目,如今已成长为可带领百万级开发项目的项目经理。 “不革新就会落后” 通过专攻前端开发及GIS应用,自学前沿技术,陈婷婷攻克了前端框架、二三维可视化等多项智慧矿山建设所需技术,大大提升了公司产品竞争力。“之前很多矿山打钻孔是通过人工手绘来定位,费时费力。我们用代码生成孔位的二三维可视图,能在节省劳动力的同时提升精度。” 几年来,陈婷婷参与了煤矿智能通风系统、智慧水务系统、选煤厂系统、智慧园区系统、智慧化信息平台、防突综合管理系统、碳资产管理系统和智慧矿山系统工程开发建设,为煤矿企业安全高效开采提供了专业服务,为推动智慧矿山建设提供了专业技术支持,为提升矿山安全监管水平、国家能源本质化安全贡献了力量。 “独木难以成舟,各项工作的进展都需要团队协作。”除了技术革新,陈婷婷在团队管理上也不断摸索创新。为增强团队战斗力和凝聚力,她对团队成员从不藏私,乐于分享经验,帮助新成员制定学习计划,指导快速上手,耐心答疑解惑。用半年时间打造了一支高水平的开发团队,改变了以往以项目为单位单打独斗的生产模式,实现团队与项目的双向绑定,挖掘每个人的发展潜力,同时做到责任落实到人,保障项目的高效完成,也让成员找到了自身定位与价值。“我们团队最大的90年,最小的97年,两年时间里大家一起完成了7个项目,越来越默契。”陈婷婷告诉。 “越努力,越幸运” 众所周知,矿山类项目多分布在交通不便的偏远地区,现场工作辛苦且枯燥。为了更直观地了解智慧矿山业务细节,陈婷婷多次主动申请到内蒙古、安徽、山西等地矿山一线驻场开发。 2022年11月,在零下二十多度的鄂尔多斯,陈婷婷和男同事一起冲在一线,铺设管线、安装流量计、监测数据,一丝不苟完成各项户外工作。在鄂尔多斯矿山项目中,陈婷婷既是项目经理,又是软件开发负责人,不仅要熟悉项目各个环节,还要和甲方不同部门、自身团队、外协公司等多方不断沟通。“相比坐在电脑前敲代码的软件工程师,项目经理的综合能力要求更高,这种挑战也加速了我的成长。” 由于爱琢磨、爱钻研,陈婷婷在科研上也取得了多项成果——发表学术论文一篇、参与发明专利一项、获得三项软件著作权,参与的《智慧矿山安全生产综合服务系统研发》项目组获得了中煤航测遥感集团科技创新优秀团队一等奖。 因其优秀的表现,她先后获得“中国煤炭地质总局优秀共青团员”“中煤航测遥感集团智慧矿山分公司先进个人”“中煤航测遥感集团先进工作(生产)者标兵”等多项荣誉称号。 在陈婷婷看来,成绩已经是过去的事情了,计算机行业日新月异,一天不学习就可能被淘汰,但她说,“我始终相信,越努力,越幸运!
”从迷茫胆怯的职场小白到能挑大梁的项目经理,陈婷婷用了四年时间。在她看来,不辜负成长中的每一天,是对青春最好的诠释。
”虽然身处平凡岗位,但千千万如陈婷婷一般的毕业生们,带着那份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劲儿面对迅速迭代的行业发展,用拼搏击打出最美的生命花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