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爱链网 » 农行徐瀚:开源破解基础软件“双不”困境(开源信息技术软件基础技术)

农行徐瀚:开源破解基础软件“双不”困境(开源信息技术软件基础技术)

神尊大人 2024-07-24 00:48:37 爱链网 0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信息技术同时实现“双不”的重要性

首先,信息技术关系国计民生,是国之大事。
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深刻地影响着全社会的思维方式、经营模式、竞争格局,深深嵌入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
特别是金融、电力、交通等大型国企的信息系统直接关系国计民生,能否安全运行将直接影响着人们日常的生产生活,乃至整个经济社会的运行和发展。
以与每个人生产生活密切相关的支付为例,2020年全国支付系统共处理支付业务7320.63亿笔,金额8195.29万亿元。
如果相关支付系统出现故障,轻则会酿成不良影响的公众事件,重则会对整个经济社会正常运行造成严重冲击。
可以说,“没有网络信息安全就没有国家安全”。

其次,IT领域基础软硬件受制于人,是心腹之患。
从整个信息技术产业技术栈层次(见图1)来看,信息系统主要由基础硬件(包括芯片和硬件)、基础软件(包括操作系统和平台软件)和应用软件(包括行业应用和常用软件)等部分组成。
其中以芯片为代表的基础硬件和以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为代表的基础软件是最重要的技术环节,属于底层核心技术。

农行徐瀚:开源破解基础软件“双不”困境(开源信息技术软件基础技术) 农行徐瀚:开源破解基础软件“双不”困境(开源信息技术软件基础技术) 爱链网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目前,芯片、操作系统、数据库等底层核心技术产品绝大多数受控于美国。
在美国极限施压的背景下,供应链一旦断裂,将对我国经济社会造成巨大冲击。

再次,实现信息技术自主可控,是必由之路。
“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坚持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强作为国家发展的战略支撑。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只有把关键核心技术掌握在自己手中,才能从根本上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国防安全和其他安全”,要“努力实现关键核心技术自主可控,把创新主动权、发展主动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农行徐瀚:开源破解基础软件“双不”困境(开源信息技术软件基础技术) 农行徐瀚:开源破解基础软件“双不”困境(开源信息技术软件基础技术) 爱链网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最后,信息技术与世界主流脱钩,是危险之举。
“古往今来,人类从闭塞走向开放、从隔绝走向融合是不可阻挡的时代潮流。
”这些道理在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工作中也同样适用。
如果要求只能使用国产产品和技术,或者所有技术和产品都自主研发,放弃与世界主流技术的交融互动,那就只能在国内市场自成体系,形成低水平国内自循环,造成技术和市场层面的实质脱钩,且不利于中国技术和产品开展国际推广。
因此,脱离全球主流技术生态搞封闭的自循环,从头开始定标准、建生态,短期内可能在一定程度上实现自主可控,长远看必将阻碍我国信息技术的发展。

综上所述,通过自主可控解决关键技术领域不被卡脖子,是近期非常急迫的任务;而保持与主流技术不脱钩,是关系到信息技术长远发展的问题。
这两个目标既关系到眼前又关系到长远,对我国信息技术发展至关重要、缺一不可。
当前,国家已对基础硬件作出安排,应用软件基本不存在卡脖子的问题,笔者着重就基础软件领域问题进行了思考。

基础软件的发展应对策略

从我国信息技术发展现状出发,结合当今国际新形势,我国在基础软件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工作方面可采取三大应对策略。
一是积极防御策略。
要在“不被卡脖子”的防御中基础软件的发展规律到“引领”,要在“不脱钩”的被动中思考“如何成为主流”,要以积极防御策略构筑安全底线,全面梳理技术栈,找准可能出现的供应链断点,着手打造安全可控供应链,发力补齐短板。
习近平总书记在《国家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若干重大问题》中指出,“要在关系国家安全的领域和节点构建自主可控、安全可靠的国内生产供应体系,在关键时刻可以做到自我循环,确保在极端情况下经济正常运转。
”同时在这些供应链断点中选出战略支撑点,如分布式数据库等,重点培育,为战略反攻筑牢基础。
二是非对称竞争策略。
要不断拉长长板,以攻为守,“形成对外方人为断供的强有力反制和威慑能力”。
当前,我国在新一代操作系统、分布式数据库、人工智能框架等领域奋起直追,部分指标已经达到国际前沿水平。
在这些取得一定优势的领域,要继续做大做强,打造拳头产品,利用“赢者通吃”规律,逐个在相应领域引领主流。
计算机操作系统是信息技术代际的标志之一,也是每一代软件生态的核心。
当前,要加大国产物联网操作系统的支持力度,迅速构建起万物互联开源软件生态。
利用“代际颠覆”规律,在物联网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和量子计算等可能形成代际替换的技术领域,提前布局,加大投入,培育出新的垂直生态行业领军企业,占领最新技术制高点,实现弯道超车。
同时在人工智能框架、大数据处理、区块链等目前尚未清晰的重要领域采取多技术路线布局,确保万无一失。
三是开源共享策略。
开放合作是人类共同的诉求。
“开源共享”是趋势、是潮流,开源将是我们利用世界软件行业现成机制,实现与国际接轨甚至引领主流的一个新机遇。
我们要深刻理解“自主可控”和“开放合作”的辩证关系,把“不被卡脖子”和“不与主流脱钩”都作为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工作目标,把自主可控和开源结合起来,明确基础软件的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主要就是基于开源的创新。

优化体制机制,做实基础软件开源工作

做好基础软件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工作,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新型举国体制,充分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独特优势。

发挥强大政治优势,做好统筹协调工作。
充分尊重技术发展规律,鼓励多主体参与和多路线发展,补齐战略短板,做强战略优势,合理布局全栈开源生态,绘制发展蓝图,实施战略引领。
做好统筹协调,建立协调沟通机制,做好供需双方的对接。
改变目前国企基础软件各自为战、多头押宝的局面,不断增强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工作领导力、组织力、执行力。

建立开源激励机制,扶持开源产业发展。
一是鼓励开源建设。
以国家开源技术体系布局为指引,鼓励建立开发者社区,推动我国主导开源项目的建设;鼓励优秀的信息科技企业进行开源转型、积极参与国际主流开源项目,促进企业提升其在开源社区和开源项目的贡献度与影响力,逐步引领国际开源主流;推动有条件的企业与信息技术厂商成立行业信创联合体,积极承担重点信息技术应用创新攻关项目。
作为首个国家级开源基金会,开放原子开源基金会要面向重要领域、重大基础技术,积极发挥核心开源项目的运营载体作用,为开源项目运营提供资金、基础设施及专业技术支持,通过开源项目孵化,推动国内开源生态体系的快速建立。
实施优惠政策,为优秀开源项目提供投融资服务。
二是鼓励开源使用。
积极引导用户使用技术可控的开源软件,通过使用技术可控的开源软件来不断完善其功能、提升其性能、扩大其市场影响,夯实开源软件创新的财务基础。
对使用一定比例开源软件的企业,要在税收上给予一定的优惠。
三是发挥国企主力军作用。
明确国企采购基础软件时,技术可控的开源软件应占的最低比例要求。

积极发挥市场作用,推动开源产业可持续发展。
鼓励和引导国内开源企业参考红帽、谷歌等成熟开源商业模式,打造商业生态体系。
成熟开源商业模式包括销售基于开源项目的产品、对高级产品或附加功能收费、提供有偿商业支持服务和开源项目相关云服务等。
积极支持开源企业和开源组织开展多模式、多元化的商业运作,确保开源产业健康、良性、可持续发展。

完善开源法律体系,降低开源知识产权风险。
开源软件知识产权作为一个特殊的专业领域,建立相关的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并提供完善的法律服务十分重要。
要建立良好的法律环境,降低开源使用者法律风险,保证开源项目使用的权利与义务。

做强开源基础建设,做大开源统一战线。
快速推进代码托管、知识产权托管等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完善的开源领域标准化体系,加速开源产品发展与渗透。
吸引国外顶尖开源项目来国内设立中文社区或成立合资企业,同时引导国外成熟的开源基金会来华设立分支机构,以这种方式增强对全球开源生态的影响力和掌控力。
另外要积极鼓励国内优秀开源项目和基金会走出去,争取更广阔的市场,向全球开源体系输出中国智慧。

大力培养开源人才,积极培育开源价值观。
推进高等院校深入开展开源教育,大力培育开源人才,努力打造产、学、研、用一体化人才培养体系。
扩大开源价值认同,汇集产业链上下游力量,最大程度激发开源生态发展潜力。

防范化解开源风险,确保航向坚定正确。
一是坚持把“自主可控”和“不与主流脱钩”同时实现作为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工作的基本要求。
严禁利益集团高举信息技术应用创新大旗推销与主流脱钩的技术和产品。
二是分类施策、审慎开源。
不是所有的项目都适合开源,要建立审慎的分级分类管理体系,对于信息安全等敏感领域的重要软件不能开源。
三是防范开源软件闭源风险。
针对主流的开源操作系统、数据库、中间件,提高参与度和贡献度,培养专业人才队伍,不断增强消化吸收后的自主研发能力,从而在开源软件闭源时有能力另起炉灶,避免开源软件再被“卡脖子”。

作者|徐瀚‘中国农业银行(港股01288)副行长’

文章|《中国金融》2021年第18期

本文源自中国金融杂志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