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实施计划,往往是指从批准可行性研究报告,并且确定建设项目为开始,到项目竣工投产正常运行这段时期,IT类系统工程和数据类项目亦是如此。项目实施计划通常就是针对这一时期的各环节工作进行统一规划、综合平衡,从而科学安排和确定合理的建设顺序和时间、建设工期的投产等过程。实施计划评估是指围绕项目实施计划是否合理和周密,在实施时间的安排上是否紧凑而开展的综合评价。
当有了纲要性指导原则后,工程类项目能否在预定的工期内竣工并交付使用,才是项目管理者或企业经营者更为关心的问题,因此就必须编制一个周密的项目实施计划。这个计划既是预测和评价项目财务经济效益的重要依据,又是指导项目实施的文件,因此项目实施计划对整个项目而言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工程项目越复杂,专业分工越细,就越需要全面的综合管理和总体协调的工作进度安排。项目实施计划编制的合理与否,将直接关系到项目的实际建设情况和项目的经济效益。
项目实施阶段的基本目标就是通过确定项目实施的不同阶段的技术和财务影响,来保证投资者有充分的资金实施项目直至投产经营。这就需要充分考虑发生在项目实施时期的一系列相互联系的投资活动,以及它们可能对项目产生的财务影响。实施计划包括以下主要任务:
确定项目实施类型及必须执行的有关规定。确定项目实施阶段各项工作任务的内容及要求,以及工程和环节的逻辑顺序。编制分时间阶段的实施进度表,使所有工作任务正确地定位并考虑完成每项任务有充分的时间。确定每项任务需要的资源和相应的投资成本费用,并逐项予以落实。根据投资概算和现金流量表,编制资金分阶段使用计划,以保证项目实施时期获得足够的资金。将所有实施数据计人文件,以便使实施计划能做出及时修订。(图片来自网络侵删)在了解完上述基本概念和执行条件后,我们再来看IT类工程项目执行应该如何贯穿,如何执行。系统实施是在系统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以后的系统实现与交付过程。它通常包括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系统技术实现过程和对这个过程的管理,通常在我们的开发和交付团队完成,它着重于技术实现,并完全覆盖需求规格,达到系统目标和指标,即从技术角度实现系统满足用户需要。第二阶段是用户转化阶段,这个阶段着重于管理,通常在用户端完成。虽然侧重点不同,但目标都是为系统成功实施,并让用户用好系统。
大数据项目如果秉承上述原则,那么也应该有工作的起点和项目的终点,整个闭环链路则触达项目管理的全制度和流程。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在工作起始点可能涉及与客户的前期沟通或技术交流,进行相关的问题澄清并制定项目目标。在需求调研和确认阶段,需要与客户确认实施目标,完成相关问题澄清的反馈,并进行前期技术交流、商务流程与确认。在迁移与测试阶段,需要完成数据迁移环境与测试,开始着手于程序准备和迁移测试。在数据割接、新系统部署阶段则是关键环节,涉及机房环境准备以及旧系统配置收集,包括环境初始化,配置与同步,备份与恢复,Build与迁移检查等。上述四个步骤基本已经完成了一半的工作,需要在与项目管理者和客户紧密的沟通协作下完成,力争做到严谨无疏漏。
接下来还有四个步骤则更多涉及到新系统的部署和真是生产环境割接。关于系统数据迁移,需要考虑系统切换到生产网络,靠考虑新ETL服务器迁移,考虑停止原系统应用访问,考虑执行数据迁移程序并进行全量数据验证、连通性测试。在并行验证阶段,需要考虑追数测试、新旧系统启动批量处理、增量数据验证确认和应用程序配合联通等。在系统切换阶段,是工程最后的一道关卡,需要考虑新旧系统停止批量处理,系统IP切换,新系统批量启动、服务脚本启动以及应用功能切换等工作。而最后则是老旧系统下线,整个系统迁移工作也可以按照既定计划完成。
整体上看,以上数据类项目的系统迁移和实施计划,主要关键在于数据迁移。数据迁移的实现通常可以分为3个阶段:数据迁移前的准备、数据迁移的实施和数据迁移后的校验。由于数据迁移的特点,大量的工作都需要在准备阶段完成,充分而周到的准备工作是完成数据迁移的主要基础。而数据迁移的实施是实现数据迁移的3个阶段中最重要的环节。它要求制定数据转换的详细实施步骤流程;准备数据迁移环境;业务上的准备,结束未处理完的业务事项,或将其告一段落;对数据迁移涉及的技术都得到测试;最后实施数据迁移。
项目实施计划评估是指分析项目从提出、批准一直到竣工投产全过程的时间安排以及分段实施计划。分析可行性研究的承办单位、负责人、工作起止时间、项目实施计划安排的主要依据。具体说明项目前期准备工作、安装调试工作以及正式投产的时间安排,并对其进行科学分析,以考察其是否切合实际。
数据类项目的系统迁移和实施计划如果这样安排,您看行吗?分析世界讲方案,为您带来精彩的一页;
——垂直领域、专注原创;
——感谢阅读、感谢共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