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此,国兴智库董事长朱峰向中新社@国是直通车 分析,一些商家会借助送券、奖励等办法,让消费者发表不完全走心的评价,混淆了真实情况。 据了解,目前市场上的刷分营销大致分为两种规模,一种是由总部营销中心操盘的连锁品牌商铺,营销费用动辄几十万元;另一种则是个体商户,属于给多少钱办多少事,一般投入大概1万至2万元。
有分析人士认为,如果评分在各种营销操作下演变成庞大的、组织化的“产业链”,埋没了自发的、真实的顾客评价,饭馆的高评分更多代表了“氪金、烧钱”的多少,而无关菜品与服务好坏,那对平台、商家、消费者而言都不是个好消息。“3.5分饭店”受热捧,本质上就是人们对各种营销手段下的评分产生了怀疑。
在朱峰看来,把自主选择权归还给消费者,不干扰、不侵犯,才是美食榜单、评分甚至所有数字经济经营者的正确出路。滥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形成的消费推荐,是建立在侵犯消费者隐私基础上的人为操控,依赖骗好评、赚高分、买流量换取的客流量和曝光度并非长久之计。

根据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经营者不得对其商品的性能、功能、质量、销售状况、用户评价、曾获荣誉等作虚假或者引人误解的商业宣传,欺骗、误导消费者。
作为平台,也应该对商家过度刷分等不合理行为进行跟进筛选和监管,这样才能保持平台的信任值。否则,最严重的后果是用户逐渐离场,最终仅剩平台、商户和“达人”深陷自嗨式的营销游戏。(赵斌 徐豫)

来源: 国是直通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