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爱链网 » 懵圈中(本地化译员翻译客户项目)「什么叫翻译本地化」

懵圈中(本地化译员翻译客户项目)「什么叫翻译本地化」

少女玫瑰心 2024-07-23 21:03:03 爱链网 0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我本来也是一名服务于传统翻译公司的译员,后来在熟悉本地化的Angie引领下开始接触本地化项目,慢慢尝试出海,再后来发现大家经常把海外项目跟本地化项目直接划上等号(好像不全是),因为不懂本地化而踌躇不前。

自带高冷气质的“本地化”到底是啥?跟传统翻译有什么区别?正好刚看完崔启亮老师的《本地化项目管理》,在这里结合实战体会给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浅见吧,说得不对的地方欢迎本地化大佬纠正(轻点喷~)

01

懵圈中(本地化译员翻译客户项目) 懵圈中(本地化译员翻译客户项目) 爱链网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本地化最早其实是与全球化相伴而生的,主要服务于跨国公司的需求。
比如说像微软这样的公司,它们开发的软件要想在全球范围内复制、销售和传播,就要适应不同的“本土”需求,翻译只是其中的一个环节,软件功能重构、界面调整、软件测试这些都要跟上,但对于译员来说,其实参与的也只是“翻译”这个环节而已。

从这个角度来说,参与本地化项目的译员和普通译员并没有什么不同。

懵圈中(本地化译员翻译客户项目) 懵圈中(本地化译员翻译客户项目) 爱链网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真要说有什么不同,其实是终端客户的不同而决定的。
我们平常处理的翻译稿件的最终客户可能是出版社、公司、个人,等等。
这些稿件的用途各异,给我们派稿的翻译公司,很多都是皮包公司(只论规模,不含贬义),这些公司未必会有相对统一的质量评判标准。

而本地化项目通常都是服务于跨国大公司,它们的产品通常都是要卖往多个国家,翻译质量如何对其的传播效果有很大的影响,通常会聘请本地化专家来对语言等各方面进行把关。
本地化也有专门的行业协会,出台了各项质量标准、技术标准、质量评估标准、排版标准等等。

加上这样的项目通常体量比较大,管理起来更复杂。
我们对接的大多数是多语言服务商,要能拿下大客户,顺当地协同完成这项工作,还要保证延续性和质量。
所以除了翻译团队之外,还需要强大的销售团队、技术团队加持,有些公司甚至本身就具备很强的技术研发能力。
这些公司往往管理更正规,懂行的人更多。

多重因素叠加下来,最终的结果就是,本地化项目的译员往往要遵守更细致的规范,更严格的质量标准,也要具备更强的技术操作能力。

02

说到这里,就不得不提很多译员都担心的问题,我不会用Trados怎么办?什么Memoq, Memsource, Wordfast,听都没听过怎么办?看到术语对齐、记忆库管理就犯怵,看到tag(标记)就晕菜,更不要提什么英文、数字前后空格这种总是会忘记的事情。

其实大可不必担心,这些都是上手之后很快就能熟悉起来的东西(前提是你严格按照客户发来的各种培训资料和风格指南去做)。
用惯了之后,反而会发现有记忆库和术语参考,有QA工具帮你规避肉眼发现不了的低级错误,而且还不用操心排版的问题,还是很幸福的。

刚才很多例子都是举的IT和软件,因为这个领域确实可以说是本地化的起源,而且占比也很大。
但现在需要本地化的内容越来越多,除了软件,还有网站、产品手册、市场营销材料、视频、游戏等等。

本地化的定义有很多,其中有一条我觉得最好理解:本地化是将一个产品或服务的交互式数字文本按特定国家/地区的需要进行加工(翻译只是加工环节的一种),以应用于不同的语言和社会文化语境的商务活动。
所以有时也要考虑一些风俗习惯和合规方面的问题。

什么意思呢?这里说一个老生常谈的梗,我们在平常翻译country的时候,就是翻译成“国家”,没有任何问题,但是本地化项目中通常会翻译成“国家/地区”,这样原本出现在美国网站“country”下面的Hong Kong,就不至于在中国的网站上因为按照“国家”分类而引起轩然大波。

再比如说unique,我们一般都会翻译成“独一无二”吧,但这个词是违反《广告法》的,如果客户的材料跟广告宣传有关,那就必须要换词了(这种情况一般客户会提供禁词表)。

有些做得细致的国外公司,还会请懂方言的人来看它们的营销材料,尤其是品牌宣传语,以防出现什么令人尴尬/冒傻气的谐音梗。
这些都不属于传统译员通常会去操心的事情,但也不要因此就怀疑自己无法胜任,因为通常客户那边会有language lead来规范这些事情。
译员只要保持一定的敏感性就可以了。

03

再说回刚才提到的风格指南的问题,不同的公司都有自己的风格偏好,很多客户都会在风格指南中告诉你我喜欢严肃庄重的文风,还是轻松诙谐的文风,甚至还有客户说我不要你参考我竞争对手的那种调调,有的还会举一些具体的翻译例子,告诉类似的句式怎么翻译是不可接受的。

还有一些是本地化行业相通的标准,比如说普遍不喜欢显得有些过时的古腔古调,要用简单明快的现代词汇,比如说多用主动结构,少用被动,比如说各种标点符号也是要翻译的,中文里不可以出现英文的半角标点,英文和数字前后要空格,等等。
事无巨细,你甚至可以在里面学到很多自己原本忽略的中文语法知识。

还有一点更重要的就是,本地化的目的本来就是要打入本地市场,要使用最符合本地风俗习惯的表达方式,所以本地化翻译天然就带有“母语写作”倾向,要求译员提交的文字“看不出翻译痕迹”。
嗯,就是最好这个洋品牌在传播方面看上去就跟本土品牌差不多,完全不违和的那种。
这也是跟一般意义上的翻译工作略有不同的地方。
有很多译员做得666之后,就转行去做文案写手了。
直接消化客户需求,输出中文文案。

04

至于大家都普遍觉得本地化更吸金一些,也很好理解,毕竟服务的客户都是全球大公司嘛,相比于其他方面的支出,翻译费简直不足挂齿。
但是人家再有钱,你能不能赚到自己的口袋里,也是要各凭本事的(讲真,有时候更考验的是找客户的本事)。

再说了,本地化项目的译员群体现在也内卷的厉害,加上因为一些技术层面的原因,项目零碎化的原因,管理流程的原因,有时候会不太出活儿。
所以很多在国内做得风生水起,偏偏出海不顺(找客户讲究缘分)的译员其实也没有必要耿耿于怀。

说白了,翻译道路千千万,各自有各自的路数。
还在国内低价坑里呆着想要出去看看的译员,撸起袖子干就行了,那些云山雾罩的本地化行话,多听几次就知道了,不会用的工具捣鼓几次就好了,本地化和传统翻译之间并没有隔着天堑。

不过出海之前可以先接国内本地化公司的单子适应一下,或者参加培训课程去观光体验一下也是可以的。
(此处推荐Angie小姐姐的本地化课程,不是广告!
)~

另外,如果有小伙伴想要对某些翻译要求的细节有更直观的了解,可以去网上下载微软的风格指南,虽然总体偏IT,但很多内容都是通用的~

相关文章

IT编程,引领未来,塑造创新时代的基石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IT编程已经成为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在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的大背景下,编程技术已成为各行各业不可或缺...

爱链网 2024-12-26 阅读0 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