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案情】
某市级重点建设项目因急需采购一批工程设备,项目业主未经招标直接与之前合作过的A厂家签订了设备采购合同。后考虑到该批设备金额较大,属于法定必须招标的范围,于是决定补办招标投标手续。项目业主在招标代理公司的配合下,由A厂家自行邀请了另外两家企业配合“投标”,经过评标委员会的“评审”,最终A厂家以综合评分最高的成绩,获得“中标”
后工程审计时,审计人员发现设备实际交货日期早于招投标和签约日期,项目业主虚假招标的行为受到了有关部门的查处。

【法律分析】
在本案中,招标投标工作尚未进行,“中标人”已经开始供货,属于典型的“明招暗定”或者说是虚假招标。实践中,部分招标人以工期紧张等为借口,未通过招标投标手续即选定熟悉的实施单位先期开展工作。由于担心规避招标受到查处,往往又自作聪明地补办虚假的招标投标手续,认为只要招标程序走过了就符合法律的规定。

《招标投标法》规定,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将依法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化整为零或者以其他任何方式规避招标。本案中的项目业主虽然事后补办了招标投标手续,但该次招标属于明显的虚假招标,是不具有法律效力的。根据《招标投标法》的规定,必须进行招标的项目不招标或规避招标的,责令限期改正,可以处项目合同金额千分之五以上千分之十以下的罚款,对于国有投资项目的主管人员还将给予处分。
【特别提示】
对于建设工期比较紧张的项目,业主单位应该提早着手准备有关招标投标工作,避免出现依法必须招标的项目因时间原因来不及组织招标的情况,更不能通过事后补办招标手续的方式搞虚假招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