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技术资讯 » 聚焦防汛抗洪丨提前研判快速响应 灾后重建分秒必争——西安市秦岭山区受灾一线直击(受灾新华网重建山区研判)

聚焦防汛抗洪丨提前研判快速响应 灾后重建分秒必争——西安市秦岭山区受灾一线直击(受灾新华网重建山区研判)

落叶飘零 2024-07-24 03:38:43 技术资讯 0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新华社张斌、邵瑞

近期,陕西省西安市的秦岭山区遭遇强降雨,部分山区出现不同程度的受灾情况。

7月22日前往秦岭深处的西安市蓝田县辋川镇采访了解到,受近期强降雨影响,辋川镇内的甘家坪、红门寺、七安子、西河等五个村受灾比较严重。
当地科学研判、响应迅速、提前转移群众,灾后重建正在争分夺秒进行中。

聚焦防汛抗洪丨提前研判快速响应 灾后重建分秒必争——西安市秦岭山区受灾一线直击(受灾新华网重建山区研判) 聚焦防汛抗洪丨提前研判快速响应 灾后重建分秒必争——西安市秦岭山区受灾一线直击(受灾新华网重建山区研判) 技术资讯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前往辋川镇受灾乡村的道路并不好走。
暴雨导致多处坍塌,原本一个小时的车程需要2个多小时才艰难抵达,山上滚落的巨型石块堆在路旁,原本清澈的溪流已变得浑浊。
沿途可见多辆应急便民车将老乡们运往山外。

“现在外出的路不方便,镇上就安排我们就从早跑到晚,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一趟趟接送老乡,满足大家的出行需求。
”一辆应急便民车的司机说。

聚焦防汛抗洪丨提前研判快速响应 灾后重建分秒必争——西安市秦岭山区受灾一线直击(受灾新华网重建山区研判) 聚焦防汛抗洪丨提前研判快速响应 灾后重建分秒必争——西安市秦岭山区受灾一线直击(受灾新华网重建山区研判) 技术资讯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辋川镇面积超200平方公里,绝大部分区域位于秦岭山区。
按照居住习惯,村民们一般将房屋建在山脚下、河道旁。
7月19日,辋川镇遭遇暴雨,当地甘家坪村当日12个小时内累计降雨量近160毫米。

“眼看河里的水涨高了三米多,没见过这么大的雨!
”讲起几天前的遭遇,部分受灾村民眼神里仍显惊恐,“还好镇村干部提前把我们转移到安全地点,悬着的心才慢慢放下。

一位年迈的受灾村民说,刚跟着村干部到避灾点没多久,家里的房子就倒塌了。
“多亏了他们,多亏了他们!

响应迅速背后离不开当地制度化、长效化的防汛避灾机制。

蓝田县辋川镇党委书记刘娜说,近年来,县里制定了“扁平化呼叫应答、全链条夯实责任、‘撤封控’避灾减灾、全覆盖排除隐患”的“四项机制”,乡镇不断强化落实。
“这次接到灾害性预警信息后,我们对危险区域的群众采取集中转移、投亲靠友等方式妥善安置,确保应转尽转、快转,没有造成人员伤亡,最大可能保障了广大群众的生命安全。
”刘娜说。

雨过天晴,灾后重建分秒必争。

在红门寺村里一处河道旁,三辆挖掘机正在清理河道、修复损毁路段。
因通讯设施还未恢复,辋川镇副镇长薛武杰只能一路小跑,刚安抚好老乡情绪,又跑到施工现场协调进度。

为了让一些年迈的老人不愁吃喝,雨后第二天,薛武杰就和二十多个镇村干部每人背着二三十斤米面油,给老乡们送去。

在现场看到,在辋川修建西十高铁的施工人员也加入到抢险救灾中。
“看到老乡们受灾了,我们第一时间就开着铲车赶到现场参与重建。
”中铁十八局一位施工人员说。

离开时,仍有多辆应急救援车辆源源不断地驶入村里,施工机械发出的巨大声响在山间回荡。

“尽管施工难度很大,但是我们会竭尽全力,尽早让老乡恢复正常生活!
”薛武杰说。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