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如此麻烦的自动续费,频频遭到消费者投诉,“进坑”容易“出坑”难,“自动续费”都有哪些陷阱,来看的调查。
前不久,温州市消费者李女士投诉称,她通过苹果App Store下载了一款视频剪辑类软件,软件首页上醒目地标明了“7天免费试用,之后按298每年自动续费”的字样,她选择了先试用。但在试用过程中,李女士对试用效果并不满意,于是决定不再使用,并卸载了这款软件。但是过了试用期之后,她突然看到自己的账单上多了一笔开支,发现自己还是被强制收了费,李女士认为,商家行为属于强买强卖,于是想找商家理论,但根本联系不到后台售后客服。于是李女士上网查询到该商家有关信息,并通过温州市12345热线平台进行了投诉。
消费者 李女士:我觉得这方面确实不合理,应该给我们一个确认,在扣款之前试用期使用是否满意,要不要续费,再确认一下会更合理。还有试用跟真正使用订阅,不应该是这种捆绑方式。

温州市鹿城区市场监管部门接到李女士的投诉后,第一时间介入调查。
浙江省温州市鹿城区市场监管局南汇市场监管所副所长 卓侠心:因为7天可以免费使用,但7天后直接变成自动续费了,但商家提示消费者的字很小,消费者无法进行辨认或者识别。

执法人员注意到,自动续费的提示信息很不“显眼”,常常容易被忽略,导致消费者在不充分知情的情况下“被迫”开通了付费会员。而针对这一问题,涉诉商家却表示,这是因为不同手机系统存在不同的操作要求而导致的。
涉诉商家:安卓系统的订阅,有一些可以直接在App内关闭,但苹果用户必须本人进入设置,在个人账户订阅里面关闭。
部分App自动续费取消订阅难
按照涉诉商家所说,李女士被自动续费,是因为她没有在苹果手机系统个人账户下进行“关闭订阅”的操作,所以被默认为继续订阅。针对这一说法,很多消费者都表示不理解。
消费者 范先生:我也经常遇到这个问题,在试用时候提示字体特别小,经常会忽略掉,根本看不清。7天试用期结束之后,就直接把钱从账户里划走了,我感觉也不太合理,至少在划钱之前给我们一个提示。
不知情被扣费 侵犯消费者合法权益
专家指出,自动续费问题的核心在于没有充分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消费者在不充分知情的情况下,没有经过同意就被直接扣除了费用。
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 陈音江:这里面最大的问题,第一次授权之后,后面不通知,就一直在扣费,哪怕把App卸载了,完全不使用了,仍然在扣费。即使没有享受这种服务,实际上也一直在扣费,严重导致消费者的知情权和财产的安全受到侵犯。
目前,在市场监管部门工作人员的积极调解下,商家给李女士退了款。但是还有更多有类似遭遇的消费者依然在为解决问题而苦恼。
消费者 倪女士:我和我的同事都遇到过,比如首月一元,后面可能99包月,大家都不知道怎么扣费的,也没有通知。所以不知不觉,过了好几个月才反应过来。
根据黑猫消费投诉平台的数据,仅在2023年4月1日至2024年3月31日一年内,这一家平台就接到自动续费投诉70011次,消费者合计损失金额超过两千万元(21963639.54元)。
中国消费者协会表示,有关网络自动续费的消费投诉主要集中在开通付费服务前的侵权问题和服务过程中的权益保障问题两方面。
中国消费者协会投诉部副主任 郭耀宗:主要表现为以低价免费试用等形式诱导消费。还有比如到期未尽到有效提示义务;强制提前续费;还有消费者取消自动续费以后,已付费服务被立即终止;还有自动续费退费难,关闭自动续费以后仍被扣费以及无法联系人工客服等。
中消协表示,现在网站和App的各种付费会员越来越多,有的首月优惠、次月高价,有的默认勾选、擅自扣款,让消费者防不胜防。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实施条例》今年7月1日起施行。《条例》规定,经营者采取自动展期、自动续费等方式提供服务的,应当在消费者接受服务前和自动展期、自动续费等日期前,以显著方式提请消费者注意。
您是否收到过这样的短信提醒,通知您账户内累计有多少万积分将于明日清零,同时短信里还附带兑换商品的网址。仔细一琢磨,自己从未在相关平台消费过。
近年来,“积分清零”短信陷阱等乱象屡禁不止,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本周发布的积分兑换消费调查显示,有近六成消费者收到过“积分到期兑换”短信陷阱,部分商家以积分额度到期提醒的名义,通过广泛发送带有链接的短信,诱导消费者兑换高价或伪劣产品,严重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
南京的刘女士不久前收到一条短信,说她有157830个消费积分即将到期,如果不用几天后就会“清零”。于是,刘女士登录了短信中附带的网址链接进行查看。
消费者 刘女士:平时我在各个网购平台消费比较多,自己也弄不清楚什么时候有了这些积分,但是看到短信提醒说积分即将作废,我就赶紧点进链接看了看商品,想把积分赶紧用掉。
刘女士登录短信中的网站链接看到,页面上可以兑换的商品可以说是琳琅满目。其中,一款标称足金四叶草的吊坠引起了刘女士的注意,购物页面提示29900会员分+299元就可以兑换。
消费者 刘女士:上面显示原价是1299元,可以用积分抵扣1000元,我觉得299元买一个足金吊坠还是挺划算的,于是我就下单了。但是收到货之后我又傻眼了,坠子上面刻的是足金999,但是检测证书上又显示是金包银的坠子,我就搞不清哪个是真哪个是假了。
产品网页宣称是“足金四叶草吊坠”,收到的产品上也刻印是“足金999”,但是附带的检测证书写的却是:金包银吊坠,总质量2.10g。这让刘女士怀疑自己是不是买到了假货。
随后,她来到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进行投诉。江苏省消保委工作人员为了收集证据,在刘女士购买金饰的购物平台根据客服提供的链接下单了一个同款所谓“足金”的四叶草吊坠,然后将消费者刘女士购买的吊坠一起送往国家金银制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进行权威鉴定。
国家金银制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南京)高级工程师 张帆:经过我们检测,这个产品是银上面镀了金,也就是一个镀金的产品。按照我们国家标准要求,它是不能打足金字样的,这样打可能会让消费者误以为这个产品整体是一个足金的产品。
短信链接购买的产品“足金”变“镀金”
在检测中心看到,工作人员轻轻摩擦了几下,四叶草吊坠黄金表层下的银色基质就露了出来。
经过检测,这款四叶草吊坠的材质并非“足金”,而是一个镀金的产品,实际重量不足1克。然而,购买产品时附带的检测证书上写的却是:总质量2.10g。这让检测中心的工作人员对这个检验证书也产生了怀疑。
国家金银制品质量检验检测中心(南京)高级工程师 张帆:我们看这两个产品的证书,其中有一张证书反面有CMA和CNAS的标志,但是标志下面没有机构的号,没有号的证书是不正规的。证书上还会有单位名称以及地址,如果这个机构查询不到,那么很有可能就是一张假证书。我们查了一下,没有查到这个单位名字的检测机构。
参与这种积分换购后落入陷阱的消费者远远不止刘女士一位。据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统计,2023年江苏省关于积分兑换消费维权的舆情有12000多条,平均每天有30多条在网上讲述被骗经历的信息。
有消费者称,收到短信,以为是话费的积分,兑换一款手表,结果不仅质量差,而且无法退货。
有消费者用积分兑换109元的套装,收货后发现衣服质量很差,裤子有破损,还一直联系不到客服。
还有消费者投诉称,收到货物为“三无”产品。
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副秘书长 居上:近年来,以“积分清零”为幌子来“套路”消费者的现象,扰乱了积分兑换正常开展,也影响了消费者消费热情。事实上,部分商家以积分额度到期提醒的名义,批量发送带有链接的“积分兑换”短信,诱导消费者兑换高价或低劣的产品,该行为已经涉及了欺诈、误导消费者。
江苏消保委:积分换购产品质量问题频发
近日,跟随江苏省消保委对多个“积分到期”短信链接的平台开展消费体察,随机买来一些商品进行检测。
通过一个106开头号码发来的短信链接,工作人员进入“今日有选”商城,以79元+11800会员分购买了一台宣称蓝光负离子水润吹风机。
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监督部工作人员 戴媛媛:我们通过在其他购物平台搜索发现,该产品售价仅有十几元,而且经过购买到手对比发现,相关产品的生产厂家型号以及外形构造等均无差别。
发现,一样的商品,以积分兑换的方式购买的价格远比其他平台卖得高,那么它的质量又如何呢?工作人员将这台吹风机送到国家智能电网应用产品质检中心进行测试,没想到的是,这台吹风机刚做完第一个检测,就出现了损坏,无法再继续其他测试。
国家智能电网应用产品质检中心测试工程师 吴瑞茜:电吹风的电磁兼容项目端子骚扰电压限值是有明确规定的。我们通过波形可以看到,检测波形是远远超过我们标准要求限值规定的。在正常使用过程中,对在同一电源网络中使用的其他家用电器会产生一些电磁干扰的,严重的话可能会故障。
目前,江苏省消保委将汇总本次积分清零短信调查的相关内容,将相关号码通知运营商,并将违法线索通报通信管理局,通过合作及时分享线索,协同治理积分到期短信陷阱乱象。
根据“积分到期提醒”买来的一些产品不仅质量堪忧,安全性也存疑。随后,江苏省消保委围绕积分兑换市场出现的问题开展了专题调查。通过网络问卷、投诉数据分析和体验员暗访体验相结合的方式,对20个平台中积分兑换、选购商品、退换货等全流程服务进行了深度调查。
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副秘书长 居上:江苏省消保委根据积分兑换平台的使用频率以及消费者关注度等因素,随机选取了20个热门积分兑换平台开展调查。主要涵盖了银行、航空公司、通信运营商、购物App等。
发现,在此次调查中,积分兑换的产品大多质量欠佳,有的甚至还是“三无”产品。
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监督部主任 赵鑫:这个杯子我们看到它所有的外包装上面,以及我们收到的快递盒子上面是没有任何的关于产品生产企业的厂名厂址信息,其实它就是一个“三无”产品,它的质量很难得到保障。
积分兑换商品,七天无理由退货难
那么,消费者对收到的产品不满意时,能不能顺利退货呢?注意到,此次调查的数据中,有38.8%的消费者遇到积分兑换的产品不可以退货,35.6%消费者遇到人工客服难以接通或没有,31.4%消费者遇到平台和商家推诿责任。
江苏省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监督部主任 赵鑫:体验调查发现,部分平台积分兑换存在不履行七天无理由退货的规定,有一些明确规定说非商品质量问题不予退换。还有平台和商家推诿责任的情况。总体来讲就是售后服务还不完善,部分平台七天无理由退货难。
专家表示,消费者认为用积分兑换商品可以抵扣部分现金,所以价格会更便宜更合算。但部分商家趁机以发送“积分到期兑换”“积分清零”通知的方式,发布虚假宣传信息,销售假冒伪劣产品,而且不支持七天无理由退货,这些行为无疑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 陈音江:依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经营者跟消费者发布商业广告,你没有经过他的允许或者同意,你是不能随意去发布的。我们的经营者要去为消费者提供相应的积分回馈机制,而不能做一些虚假宣传,更不能通过这种方式去销售一些价高质次的或者假冒伪劣的商品。
专家建议,平台应当建立完善清晰的积分兑换规则,设置积分兑换价值体系以及积分清零政策,避免出现抵扣现金标准不统一、积分兑现难实现等情形。
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 陈音江:相关的商家在制定积分规则的时候,一定要公平合理,要把积分规则当中跟消费者有重要利害关系的信息,以有效方式提醒消费者注意,要确保消费者在充分知情的情况下,去行使积分给他带来的相关权益。
在这里提醒消费者,近期正是“积分清零”诈骗短信高发时期,收到不明信息或不明链接时,切勿随意点击,特别是不少伪装成银行或运营商的不明信息出现时,应当拨打官方电话进行核实,同时及时删除不明信息。
在积分商城兑换时,要注意甄别选择信誉度较高、公示营业执照等信息的卖家,通过平台进行交易,并保留促销信息、商品截图、聊天记录等重要信息,为后期维权保留证据。
内容来源:每周质量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