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究竟什么是技术平台呢?各个标准及文献可以说众说纷纭,基本都不统一。我索性根据自己的理解给技术平台下个定义。
所谓技术平台,就是通过积累或规划而形成的企业独有的用于提升产品品质和提高研发效率的一切技术成果的总和。这里面有几个要义:
目的:用于提升产品品质和提高研发效率。有一点需要解释,技术平台中包含核心技术,但核心技术在技术平台中不占主导地位。因此,技术平台在输出产品核心卖点上的贡献是有限的。途径:积累或规划。平台前期主要依赖积累,后期主要依赖规划,当然,这个积累和规划一定是和技术所服务的产品息息相关的。特点:企业独有的。而不是广泛意义上的,比如国标、设计手册中的技术条文是不是平台,当然是。但它不是企业的技术平台。这里讨论的技术平台一定是企业自己独有的,符合自身实际情况的。范围:是技术成果的总和。不包括管理成果,因为管理工作在提升产品品质、提高研发效率上发挥的作用同样不容小觑。搞清楚了定义,我们再来探讨一下,技术平台在企业中是怎么发展的。一般来讲,可以分为三个层次或者说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还没有技术平台的概念,设计人员各自为政,会出现各种各样、层出不穷的低级设计问题,前期往往是遇到问题再想办法解决问题,等问题多到手忙脚乱,处理不过来的时候,就意识到了问题的严重性。这时,通常会将出现的问题做一总结归纳,给出某一类问题的解决对策,形成文档,并强制要求技术人员均按此进行设计,这就形成了企业的技术规范或技术标准或checklist清单。总结起来,这个阶段就是规范大家如何把事情一次性做对,解决的是对错问题。
第二阶段:解决了对错问题,下一步就是如何能把产品做得更好,也就是品质更高。这个时候简单的归纳总结式的积累恐怕就派不上用场了,就需要团队中的相对厉害的高手上场了。这些人之所以是高手,就是因为他们设计的产品不仅问题少,而且品质高。所谓品质高,即指外形更美观、可靠性更高、可制造性更好等等。让他们用自己丰富的经验和知识,把之前若干种产品抽象化处理,进行系统规划,形成典型功能模组,这些模组可能无法直接在产品上使用,但其体现的设计套路则可以复用。一两个人优秀不是真的优秀,要让整个团队无论是谁设计的产品都能体现这个团队的最高水平,这才是平台的价值所在。

第三阶段:前面一个阶段,高手将若干的零散产品进行了归纳总结,形成了典型模组,那这些高手大拿为什么能比一般设计人员设计水平高,他们在做设计时究竟是如何思考问题的,又是如何解决问题的,可以将这些思路、理念写出来,供其他人学习。这不仅仅是技术平台积累的过程,更是团队建设的过程。
需要指出的是,这三个阶段不存在严格意义上的时间顺序,这里分阶段只是从做事逻辑上讲更加合理而已。实际情况是,三个阶段的事有可能同时都在做,毕竟事物总是在向前发展的,技术平台建设也是一个滚动的、不断迭代完善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