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会议讨论法
所谓“会议讨论法”,是指开发方和用户方召开若干次需求讨论会议,达到有效弄清项目需求的一种需求获取方法。

这种方法适合于开发方不清楚项目需求(一般开发方是刚开始做这种业务类型的工程项目)但用户方清楚项目需求的情况。因为用户清楚项目的需求,则用户能准确地表达出他们的需求,而开发方有专业的软件开发经验,对用户提供的需求一般都能准确地描述和把握。
这种方法的操作步骤是:

步骤一:开发方根据双方制定的“需求调研计划”召开相关需求主题沟通会(可采用焦点小组或引导式研讨会的形式);
步骤二:会后开发方整理出“需求调研记录”提交给用户方确认;
步骤三:如果此主题还有未明确的问题则再次沟通,否则开始下一主题;
步骤四:所有需求都沟通清楚后,开发方根据历次“需求调研记录”整理出“用户需求说明书”,通过评审后,提交给用户方确认签字。
02
问卷调查法
所谓“问卷调查法”,是指开发方就用户需求中的一些个性化的、需要进一步明确的需求(或问题),通过采用向用户发问卷调查表的方式,达到有效弄清项目需求的一种需求获取方法。
这种方法适合于开发方和用户方都清楚项目需求的情况。因为开发方和用户方都清楚项目的需求,则需要双方进一步沟通的需求(或问题)就比较少,通过采用这种简单的问卷调查的方法就能使问题得到较好的解决。
这种方法的操作步骤是:
步骤一:开发方先根据合同和以往类似项目的经验,整理出一份“用户需求说明书”和待澄清需求(或问题)的“问卷调查表”提交给用户;
步骤二:用户阅读“用户需求说明书”,并回答“问卷调查表”中提出的问题,如果“用户需求说明书”中有描述不正确或未包括的需求,用户可一并修改或补充;
步骤三:开发方拿到用户返回的“用户需求说明书”和“问卷调查表”进行分析,如仍然有问题,则重复步骤二,否则执行步骤四;
步骤四:开发方整理出“用户需求说明书”,通过评审后,提交给用户方确认签字。
03
界面原型法
所谓“界面原型法”,是指开发方根据自己所了解的用户需求,描画出应用系统的功能界面后与用户进行交流和沟通,通过“界面原型”这一载体,达到双方逐步明确项目需求的一种需求获取的方法。
这种方法比较适合于开发方和用户方都不清楚项目需求的情况。因为开发方和用户方都不清楚项目需求,因此此时就更需要借助于一定的“载体”来加快对需求的挖掘和双方对需求的理解。这种情况下,采用“可视化”的界面原型法比较可取。
这种方法的操作步骤是:
步骤一:开发方根据其所了解到的需求(如通过合同、招投标文件或与用户交流),采用界面制作工具描画出应用系统的功能界面;
步骤二:将应用系统的功能界面提交给用户并与用户沟通,挖掘出新需求或就需求达成理解上的一致;
步骤三:开发方就不断获取的需求进行增量式整理,根据新的需求丰富和细化界面原型;
步骤四:双方经过多次界面原型的交互,开发方最终整理出“用户需求说明书”,通过评审后,提交给用户方确认签字。
04
可运行系统原型法
所谓“可运行系统原型法”,是指开发方根据合同中规定的基本需求,在以往类似项目应用系统的基础上进行少量修改得出一可运行系统,通过“可运行原型系统”这一载体,达到有效挖掘项目需求的一种需求获取的方法。
这种方法比较适合于开发方比较清楚项目需求但用户方不清楚项目需求的情况。这种类型的项目,开发方一般都有类似项目的建设经验,因此可以在以往项目的基础上,快速“构建”出一可运行系统,然后借助于这一“载体”来加快对需求的挖掘和双方(特别是用户方)对需求的理解。这种情况下,采用“所见即所得”的可运行原型系统法比较可取。
这种方法的操作步骤是:
步骤一:开发方根据其所了解到的需求(如通过合同或与用户交流),在以往类似项目的基础上,快速“构建”出一可运行系统;
步骤二:通过向用户演示“可运行原型系统”,逐步挖掘并让用户确认项目需求;
步骤三:开发方就不断获取的需求进行增量式整理,根据新的需求丰富可运行原型系统;
步骤四:双方经过多次可运行原型系统的交互,开发方最终整理出“用户需求说明书”,通过评审后,提交给用户方确认签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