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需求收集:这一阶段包括内外部需求的收集,涉及客户、行业分析、竞争对手、媒体等多个渠道。华为常用的需求收集方法包括客户顾问委员会、概念原型验证、第三方调研、行业专家聘请、访谈、β测试、竞品分析等。
2. 需求分析:对收集到的需求进行加工处理,包括需求解释、过滤、分类和排序。目的是去粗取精,确保需求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3. 需求分发:根据需求的特性和重要性,将其分配到最合适的组织或流程中进行处理。

4. 需求实现:需求进入开发阶段,进行跟踪管理和指导发布测试。
5. 需求验证:包括模块、子系统、确认测试、系统需求验证、特性验证和客户验证等,确保产品满足需求并高质量交付。

华为采用IPD(集成产品开发)方法论,其核心理念之一是“以客户需求为中心”,强调需求管理的全生命周期管理。在需求管理中,华为特别强调对DFX(Design for X)需求的收集和分析,包括可测试性、可制造性和可维护性等。
华为的需求管理方法论还强调产品需求不仅仅是功能需求,还包括DFX需求,这有助于在产品开发过程中全面考虑产品的生命周期和竞争力因素。
通过以上流程和方法,华为能够有效地管理需求,确保产品开发满足市场和客户需求,从而提升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面向用户需求管理的需求分析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个步骤和方法。下面是一套具体的用户需求分析方法,包括需求解释、过滤、分类和排序等步骤:
1. 需求解释:
- 方法:使用5W1H(What, Why, Who, Where, When, How)方法来深入理解需求。
- 工具:问卷调查、访谈、用户故事地图等。
2. 需求过滤:
- 方法:区分“需求”和“需求背后的需求”。去除不真实、不实际或与业务目标不符的需求。
- 工具:MoSCoW方法(Must have, Should have, Could have, Won't have)来优先排序需求。
3. 需求分类:
- 方法:根据需求的性质、来源或影响范围进行分类。
- 工具:亲和图(Affinity Diagram)用于组织和分类大量需求。
4. 需求排序:
- 方法:根据需求的紧迫性、重要性和可行性进行排序。
- 工具:Kano模型来区分需求类型(如基本需求、性能需求、兴奋需求等),并据此排序。
5. 需求验证:
- 方法:通过用户反馈和数据分析来验证需求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 工具:A/B测试、原型测试等。
6. 需求文档化:
- 方法:创建清晰、详细的需求文档,包括用户故事、用例等。
- 工具:需求管理工具,如JIRA、Trello等。
在整个过程中,重要的是保持与用户的持续沟通,确保需求的准确性和时效性。同时,需求分析是一个动态过程,需要根据项目进展和市场变化不断调整和优化。
这些方法和工具的结合使用可以帮助团队更有效地理解和处理用户需求,从而开发出更符合市场和用户期望的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