於是在网上找到了国家知识产权局,又找到了专利审查协作中心,发现正在招人!
(其实是一年四季都在招人……)而且正好有高分子化学专业的实审审查员岗位(603)。於是想都没想就上传简历(是在网上一项一项填写的那种),报名参加网测。
网测是规定在报名后四十八小时内测试的,於是我上网搜了一下以往报考这一单位的人的经验,说会考行政能力测试和心理测试。心理测试没什麼可复习的,我就找了些往年考公务员的行政能力测试,随便看了看——这才发现那些图形题挺变态的。也没多想就在第三天去考了。
网测分三部份,第一部份是八道题,行政能力测试,四选一的选择题,跟考公务员的也差不多。第二部份是心理测试,都是一些场景,选项都是“完全赞同”、“部份赞同”、“完全不赞同”、“部份不赞同”、“不知道”这一类的,五选一。第三部份还是心理测试,都是些职场情境设计,也是单选题。

网测之后就没去想它,毕竟没报多大希望。没想到的是,过了几天居然收到短信(这里的一切通知都是短信),让我参加笔试。
於是立刻搜索笔经,知道是要考英语专利翻译和汉语写作。临时抱佛脚地啃了啃美国专利,在一个大雪的下午拿著一本化工专业词典和一个电子词典就奔向了考场……

在考场外等著的时候,和另一位考生闲聊,他突然告诉我,“写作”是英语写作……於是立刻抓狂。
进得考场,大家按报考岗位坐好,我发现603岗的考生加上我才俩——顿时增加了不少信心。考官发下考卷,603岗的翻译部份是一份英文专利,三十三项权利要求……考官直言:笔试三个小时,前两个半小时是翻译——谁都翻译不完,大家尽量多翻译;后半个小时是写作,写一篇议论文,五百字以上。
翻译题是一篇关於聚氨酯方面的专利——惭愧啊,我的英文水平和专业水平,本来聚氨酯还是我的本行呢——磕磕巴巴翻译了十一项,看看时间要到了,构思作文。作文题目是《敏于行而慎于言》,倒是真不难写,轻松写出七百多字,交卷。
回得家去,不几日居然真的收到了参加面试的短信。惊喜,立刻联系她,做了些思想上的准备。
通知的面试时间是7:50,我到得比较早,就在指定的房间里等了一会儿,然后一个工作人员准时给我一份中文专利,关于聚酯碳酸酯的,让我看半小时,给几张纸可以随便记录(如果你写字足够快,全抄下来也没问题)。我问,603岗有几个?答曰:5个……我这才知道原来是几次笔试的入选者同时面试,前面的乐观很没有意义啊。
半小时后引我到面试室,两男三女五个考官,中间一个男的主持——后来才知道,这些是处里的领导。
先让我用两三分钟介绍自己从高中到现在的情况,我重点就是说希望换一种眼界看科研,想广博一些。他们问爱好,我答:文学。
然后一个女的问了我一些刚才那份专利的问题,其实就是短期理解能力。
然后就抓住博士后这问题不放,我说其实没跟化工研究院正式签约。他们说如果让你四月来报到能否做到?我说能。
然后问我的文学爱好,有无发表,我说会写诗贴在博客裏,有个胖子们让我背一首……我的诗词写忘就忘根本背不出来,最得意的《七律•牡丹亭》平时能背出来,现在背了两句实在背不出来了,於是说那是2006年写的诗,虽然自己很得意但是实在记不起来了。
然后问我对这份工作的认识,我就答:理解专利申请者的技术创新之处;检索国内外文献;理解法律和国际公约的规定。
然后是些八卦问题,比如女朋友,比如有没有师兄师姐在这里工作……我说有俩本科同学当年考了专利局的公务员,也几年没联系了。
然后一个女的问:你是从网上看到我们的面试通知还是短信?我答:都有(其实是根本没上网看,就是短信。后来才知道她就是人事处长)——说实话我至今也是真不知道她问这个问题的用意是甚麼。
然后说:你可以问些问题。我就说希望更多的了解这裏的工作流程,以及如果我入职会有什麼样的培训和提高。胖子就仔细解释,说其实跟你自己理解的差不多,但是更复杂……进来之后会培训四个月……然后有人带你做六个月……一年之后还会有不脱产的培训……以后会有英文的任务……
然后就问我六级的具体分数和二外,我说六级好像是75分……2003年的事了,实在想不起来了;学过一年德语(其实是半年),他们问给你本字典能否看懂德文专利?我说复习复习可以(其实是吹牛)。
然后……就结束了,告诉我说结果很快出来。(写了这麼多“然后”,自己都觉得自己的文字能力其实狗屁啊)
回到家和父母商议了一下,一致认为很不好……於是不抱什麽希望……没想到几天后很快接到了体检和“面谈”的通知。
体检很简单,就是身高、体重、血压、验血、胸透。我偷偷看了一眼花名册,发现603岗参加体检的有四个人。
所谓“面谈”,其实是第二轮面试,603岗去了三个人(本来该是四个,但有一个人是到了规定时间也没来)。这次是6字头(就是化学处)所有的候选者全都进入一个大会议室,也是七个考官——他们是中心领导——面试我们。
过程极端简单——每人自我介绍一分钟。我重点说我的专业视野比较广阔,而且文字能力强,在团队中富有亲和力。后面问问题,每个考生都被问了一个问题,基本上都是“本科哪个学校的?”“北京哪里人?(要求具体到区)”。问我时就是:“本科也是南大的?你家在北京哪个区?”然后就结束了。我个人感觉他们是在没话找话——譬如某个有工作经验的人就被问“你那个公司在什麽位置?”……
然后就是等啊等啊等啊……其实也没等几天,然后就居然真的得到了录取的通知!
虽然后面的人事手续费了一些周折,但总体来看还是比较顺利的,呵呵。
来源:zxmnju 如有侵权请联系本人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