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保证后期没有审计风险,客户一般会要求每一项费用都需要严谨的计算依据。因涉及到自身利益,施工单位在谈判过程中也往往“会寸土不让、寸金必争”,故其计价模式的设定及合约框架的搭建及就尤为关键。
二、把控要点想要做好独家议标项目,如下五点是基础:
1. 计量计价原则必须明确;

2. 合约规划、工程范围必须清晰;
3. 技术要求最大程度的完善;

4. 图纸尽可能的精确;
5. 合同条款完善适用,能够指导后期工作开展。
三、各要点详细论述1、 关于计量计价原则的建议
一般情况下,独家议标计价原则有如下两种方式,其一,市场价,其二,套定额进信息价,整体下浮。
先来说说市场价模式。
对于招标项目来说,市场价模式有非常大的优势,投标人可以根据自身企业情况进行报价,客户可以通过控制投标人的数量、质量、设置合理的评标办法、商务条款,来保障充分竞争,获得更贴合市场行情的价格。
对于独家议标项目来说,市场价模式却很难操作,主要是因为每一个清单价格均要探究,但就单一清单子目价格而言,什么价格才是市场价没有权威部门的认定,只有一个大概的范围区间,这个区间可能相差10%甚至更多,这个误差区间往往是客户及后期审计不能接受的。
造成上述差异的原因其实很简单,市场价格除了受项目体量、工期、客户方的付款条件、质量要求(质量要求绝非空谈,除了国优、省优、市优这些奖项外,某些地产设置的“实测实量”,对成本的影响巨大,甚至超过了5%)等可见的因素影响外,还受投标人投标策略、中标意愿、竞争激烈程度影响,这些因素(包含可见的因素),很难完全精确量化,即使同一地区同类项目,也会有较大波动,且项目越小,振幅越大。再说得直白点,就是他们家的市场价,未必适合于你们家,因为市场不一样了。相信有过较多的精细清标、评标经验的同行,深有体会。
再者,市场价模式,计入依据往往要配合大量的询价工作,即使要求报价单位加盖公章,随意性也很大,一般拿到的价格差异性很大,采用较高还是较低的价格计入,是很难抉择的事项,极易与承包人争执不下。
既然说到询价,这里多说一句,关于询价这个事情,尤其是客户要求盖章的询价单,让几乎所有顾问单位头疼,个人判断,会造成恶性循环,毫不客气的说,提这些要求的客户,眼光谈不上长远,人云亦云者居多。我曾经有个机会在一个场合,与不少供应商深入聊过这个事情,这些被“忽悠”报价盖章的供应商,也是气得咬牙切齿,也和我讲了不少反制手段,害得我再也不敢相信所谓的盖章文件了,改天再详谈。
回到主题,采用上述操作手法导致的结果是,与承包人议价过程中,往往掉入到大多数单价都有争议的窘境,且承包人越强势,占线拉的越长,大多数结果是客户受进度等条件制约,一步一步的妥协。
一般采用市场价模式,操作又比较成功的案例,均为议标单位与客户在有大量的合作及合同价格,或者有自己的数据库,如果这样的话,独家议标就可以上升到集采甚至战略采购的层面了,不过多论述。
如果没有上述条件,独家议标项目,就实操层面而言,本人更加推崇“古老”的定额模式。
采用套定额+信息价下浮的方式,好处有如下几点,
1) 定额、信息价均由国家或地方权威部门发布,审计风险小;
2) 对于预算人员来说,不管是客户聘请的顾问,还是总包预算人员,目的明确,仅信息价之外的主材需要询价确定,工作量小很多;
3) 把握整体下浮率即可,建议要求咨询公司提供同类合同,一般下浮率是多少区间,客户根据实际情况可在区间内适当选择,这相当于总价控制,比每个价格都要搞到所谓的市场价好把控多了。
当然,定额模式也有不少弊端,大体和定额招标类似,不过实操性我认为明显高于市场价模式。
就计价原则而言,独家议标项目,做不了缥缈仙子,给个平台就随他而去,这样大多数情况下会失去控制,要做到脚踏实地,有据可依,有理可查,而定额最大程度上提供了这种便利。
2、合约规划、工程范围必须清晰、技术要求最大程度的完善
合规规划设计、施工方的自施范围描述,对于独家议标单位来说十分重要。如果后期发生较大变更,尤其是议标单位自施范围减少,施工方又足够强势,往往已经谈定的合同价格要从头来过,所以建议在议标之前,有明确的规划及约定。
除此之外,对于现场的垂直运输、脚手架、临水临电、垃圾清运等,这些措施费用,一般都是实际施工中的争议点,最好在工程范围内有详细的说明,在谈判时与议标单位逐项确认。
技术要求也同样重要,需要提前和施工方交底,避免进场后以不熟悉技术要求为由,推翻既定的计价原则。
如果材料设备品牌规格难以限定,建议采用暂估价形式先行计入,待后期认价。
3、 图纸尽可能的精确
图纸精确,是预算文件完善的基础,如果拟与独家议标单位签订总价包干合同,那么预算图纸最好采用施工图,后期变化以变更形式出具,整版形式出图,设计又不能提供图差,变化超过10%,工程量不亚于重新计算、核对。
4、合同条款完善及适用
合同条款完善及适用,其实与招标项目并无差异,商务方面,重点关注如下几点:
1) 计量计价原则,是否与议标过程中采用的相同;合用外单价(变更、签证)是否有明确的约定;
2) 人材机调整内容及调差原则;
3) 专业分包的招标,是客户主导还是总包主导,如何签订合同;
4) 对于总承包工程而言,是由客户支付工程款还是通过总承包人支付,以及总承包人的主管责任;
5) 甲供材的结算办法。
以上,就是本人对于独家议标项目合约架构及计价模式的一些看法,有些地方,可能一次没有写明白或者本人没想明白,有时间再做补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