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瑞士、中国的两家切削过滤设备厂商为这次会议首先分享了各自的技术优势和经典案例,这样的安排的确是个巧合。透波过滤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总经理陈侠讲解了产品的特殊应用场景如玻璃加工行业,以及近年来的热点,如清洗与印刷电路板领域的应用。来自瑞士的透波公司不做某一标准产品的规模生产,只做非标定制的解决方案。上海富优自动控制有限公司总经理庞力行讲解了冷却液配比、过滤、温控以及渣屑输送、压块与油雾收集、排放的一站式解决方案。他列举了该公司在通用汽车武汉工厂、瓦轴、比亚迪等公司的应用案例及优异的使用效果。对于处理含切屑的脏液,其技术在国内独此一家。
蒋文德副理事长在发言中指出,2023年可称作中国刀具快速发展的元年,得益于资本在过去十年对刀具行业的大量投入,其背后的原因是刀具的利润率相对较高。外面很冷,我们刀具人还是觉得暖洋洋的。蒋总还分析了宏观、国际形势,提出在当今大气候下,刀具企业家要如何找到生存点,建议在座的企业家在今年慎重投资,但要关注新技术的应用,让刀具业务更上一层楼。
吴荣华理事点评了过滤设备厂商的演讲,他认为加工企业先要解决好切削液的选用,然后考虑过滤系统的选择。假设中国刀具市场规模为500亿人民币,那么切削液的市场规模大概是200亿人民币。上海海事大学董丽华教授向庞总提问了渣滓泵的使用寿命问题,并分享她的研究,零件做表面防护处理后使用寿命提升8倍。

张翊伟理事分享了以往不被重视的去毛刺技术动态,上海在2023年举办了专门针对去毛刺技术的展览会,随着零件加工整体要求的提高,越来越多的客户在重视这个细分领域。他认为在刀具设计制造方面关注零件去毛刺的需要是一种高效率的方式,也有助于降低加工成本。
伏年根理事从事非标槽刀片的设计与制造,在2023年成功进入3C与医疗器械领域。在经营中他经常面临客户的降价要求,他需要在产值、产能与新投入之间慎重抉择。

张泽理事从事机床配刀项目,他看到国产机床的可喜进步,针对新能源汽车副车架、叶片铣削、叶轮加工的国产设备可以媲美进口产品。在新项目业务方面,传统的汽车发动机投资项目基本看不到了,生产线改造还有一些。这种形势下,需要找到新的增长点才能维持配刀业务的平稳发展。在2023年他看到了半导体加工设备如真空泵、腔体项目以及风电减速机项目的增长。
陈焜理事来自上海国际展览集团,分管中国国际模具装备展项目。他从模具展看到了国内刀具企业的崛起,因为这些企业申请的展位越来越多。很多行业受到了全球需求放缓的影响,中国模具行业在2022年模具行业产值3300亿元人民币的基础上继续增长,尤其是2023年前三季度出口总额增长达9%。上海国际展览集团将在2024年6月5-8日在浦东新国际博览中心租用全部17个展馆,六展联动,并将继续与上海金切协会合作举办金属切削高层论坛。
白佳声监事长分享了临港的发展机遇,浦东开发30年才使得GDP达到万亿,临港目前才开发两年,但2035的目标是GDP达到万亿,这其中蕴含非常多的机会,他建议相关企业重点关注临港的发展。
吴天明监事分享了发电设备行业的最新动态。在双碳目标指引下,国内燃气轮机的组装取得新进展,即将用于临港的试验电厂。煤电机组订单量翻倍,得益于国家确保电网安全的政策,新能源基地一定要配套煤电项目。
老秘书长余礼品回顾了他在80年代由朱大仙理事长推荐加入协会的场景,目睹几十年来协会不断地新陈代谢,期望协会在新领导班子的带领下进一步发展壮大,提升行业影响力。
陈明理事长公布了协会下属组织、咨询、学术、普及等四个工作委员会的负责人名单。陈理事长展望了协会下阶段的工作思路,立足上海,对接国家战略,联合周边地方刀协,组建长三角联盟。制定联盟标准、地方标准、团体标准,加强贯标工作。大力发展用户单位,以问题为导向,帮助用户解决业务痛点。收集协会历届典型事件资料,通过采访老领导、老专家,撰写回忆录,出版协会大事记。委托普及部筹划全国性年会,出版论文集。今年组队参访大型企业,如位于闵行的上海汽轮机厂与临港的交大智邦无人化工厂生产线。
开年的茶话会,陈明理事长在总结发言时进一步明确新一届协会理事会的工作思路,并具体部署今年的重点任务。让我们紧密团结在陈明理事长为首的协会理事会周围,大家一起努力,展现生龙活虎的精神面貌,开创上海金切协会工作的新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