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爱链网 » 当AI成为双刃剑:技术进步与安全风险的博弈(诈骗技术双刃剑博弈伪造)

当AI成为双刃剑:技术进步与安全风险的博弈(诈骗技术双刃剑博弈伪造)

admin 2024-07-23 23:28:54 爱链网 0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为了您更好的阅读互动体验,为了您及时看到更多内容,点个”关注“,我们每天为您更新精彩资讯!

编辑:小敏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人工智能(AI)已经渗透到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
从智能手机助手到自动驾驶汽车,从个性化推荐到医疗诊断,AI似乎无处不在。
然而,随着AI技术的普及,一个令人不安的问题也随之浮现:当这项强大的技术落入不法分子之手,会带来怎样的后果?

当AI成为双刃剑:技术进步与安全风险的博弈(诈骗技术双刃剑博弈伪造) 当AI成为双刃剑:技术进步与安全风险的博弈(诈骗技术双刃剑博弈伪造) 爱链网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近年来,AI诈骗案件呈现爆炸式增长。
根据网络安全公司奇安信发布的《2024人工智能安全报告》,2023年基于AI的深度伪造欺诈案件暴增了3000%,而基于AI的钓鱼邮件数量增长了1000%。
更令人震惊的是,瑞莱智慧公布的数据显示,国内AI诈骗案件的涉案金额从2020年的0.2万元,飙升至2023年的1670万元,年复合增长率高达1928.8%。
而2024年仅过半,发生的AI诈骗案件金额已经超过1.85亿元,形势严峻。

这些数字背后,是无数普通人遭受的经济损失和心理创伤。
那么,AI诈骗究竟是如何实施的?它们又有哪些特点?

当AI成为双刃剑:技术进步与安全风险的博弈(诈骗技术双刃剑博弈伪造) 当AI成为双刃剑:技术进步与安全风险的博弈(诈骗技术双刃剑博弈伪造) 爱链网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深度伪造:AI诈骗的"秘密武器"

在AI诈骗中,最常见也最具欺骗性的手段莫过于深度伪造(DeepFake)技术。
这项技术能够通过AI算法,将一个人的面部特征或声音特征"移植"到另一个人身上,创造出极具欺骗性的虚假视频或音频。

想象一下,你突然收到一段视频,里面出现了你的脸,但内容却是你从未参与过的场景。
或者,你接到一个电话,听筒里传来的声音与你最亲近的人一模一样,却在要求你立即转账。
这些看似不可能的情景,在AI深度伪造技术的加持下,已经成为了现实。

2023年初,武汉警方就破获了一起利用AI技术进行诈骗的案件。
受害人杨女士在QQ上收到了一条语音消息,声称是她女儿的同学发来的。
消息内容说杨女士的女儿手机没电,急需3.5万元缴纳培训报名费用。
由于语音中的声音与杨女士女儿的声音几乎一模一样,杨女士毫不犹豫地汇款了。
直到后来与女儿通话,她才发现自己被骗。

这种利用AI技术模仿亲友声音的诈骗手法,正在变得越来越普遍。
诈骗分子只需要收集到目标人物很短的一段语音,就能通过AI技术生成任意内容的仿真语音。
这使得传统的"听声辨骗"方法失去了效果。

更为惊人的是,2024年初发生的一起跨国诈骗案。
一家跨国公司香港分部的职员受邀参加了一场"多人视频会议",会议由该公司总部首席财务官发起。
在会议中,这名职员按照要求先后进行了多次转账,总计2亿港元被分别转入5个账户。
事后才发现,除了他自己,其他与会者全部都是经过AI换脸和换声的诈骗团伙成员。

这起案件展示了AI诈骗的可怕之处:它不仅能模仿单个人的声音和形象,还能同时伪造多个人的视频影像,创造出一个完全虚假但又极其逼真的场景。
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是经验丰富的职场人士也难以分辨真伪。

AI诈骗的特点与挑战

相比传统诈骗手段,AI诈骗具有以下几个显著特点:

高度逼真:AI生成的图像、视频和音频往往具有极高的真实性,即使是专业人士也难以分辨。
定制化程度高:诈骗者可以根据目标受害者的特点,量身定制诈骗内容,提高成功率。
规模化操作:AI技术使得诈骗者能够以极低的成本,同时针对大量目标实施诈骗。
难以追踪:AI生成的虚假内容往往没有明显的源头,增加了执法部门追查的难度。
心理冲击大:当受害者发现自己的形象或亲友的形象被盗用时,往往会产生强烈的心理冲击。

面对如此复杂的AI诈骗形势,我们该如何保护自己?

自我防范:AI时代的个人安全指南

提高警惕心:对于任何突如其来的转账要求,无论对方声音或形象多么熟悉,都要保持怀疑态度。
多方验证:收到可疑信息时,尝试通过其他渠道与相关人员联系确认。
保护个人信息:尽量减少在网上公开发布个人照片、视频和音频,降低被AI模仿的风险。
使用AI检测工具:一些公司已经开发出了专门用于检测深度伪造的AI工具,可以在必要时使用。
学习AI知识:了解AI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应用,有助于识别可能的AI诈骗。
定期更新安全软件:及时更新手机和电脑的安全软件,以防范最新的AI诈骗技术。
参与安全教育:积极参与社区或公司组织的网络安全教育活动,提高防范意识。

AI对抗AI:技术公司的努力

面对日益严峻的AI诈骗形势,科技公司也在积极寻找对策。
目前,主要的应对方向是"以AI制AI",即利用AI技术来检测和防范AI诈骗。

国内公司瑞莱智慧就开发了一套基于贝叶斯深度学习技术的多模态AIGC检测技术体系。
这套系统能够从多个角度挖掘并建模AI合成的线索,通过度量真假差异来识别可能的AI诈骗内容。

具体来说,这套系统主要从四个方面提取伪造特征:人脸先验、视觉伪影、数字图像信号和视听一致性。
例如,系统会检查视频中人物的眨眼频率是否正常,瞳孔形状是否规则,左右眼角膜的高光是否一致等。
即使是人眼难以察觉的细微差异,AI系统也能捕捉到。

除了瑞莱智慧,国际上的科技巨头如微软、谷歌、Meta等也都在积极布局AI安全领域。
他们不仅在开发检测工具,还在研究如何从源头上提高AI系统的安全性和可控性。

然而,AI安全领域面临的一个重要挑战是,诈骗技术和防范技术之间的竞争永无止境。
每当出现新的防范手段,不法分子就会想方设法突破。
这就要求AI安全公司不断更新和优化他们的技术。

监管与法律:构建AI安全的社会防线

仅靠个人和企业的努力是不够的,有效应对AI诈骗还需要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
目前,世界各国都在积极探索AI监管的法律框架。

例如,中国在2021年发布了《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明确要求深度合成服务提供者建立用户注册、信息审核、数据安全和个人信息保护等管理制度。
美国也在2023年发布了《人工智能权利法案》蓝图,强调了AI系统的安全性和可问责性。

但是,由于AI技术的快速发展和跨境性质,制定全面而有效的法律法规仍面临诸多挑战。
如何在鼓励创新和保障安全之间找到平衡,如何确保法律的执行力,都是需要深入探讨的问题。

未来展望:AI诈骗与反诈骗的博弈

随着AI技术的不断进步,我们可以预见,未来的AI诈骗手段可能会变得更加复杂和难以察觉。
但与此同时,AI反诈骗技术也在不断evolve。
未来,我们可能会看到更多创新的防范措施,如:

实时AI验证:在进行重要的网络交流时,系统能够实时分析对方的音视频是否经过AI处理。
个人AI助手: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的AI助手,帮助识别潜在的诈骗风险。
区块链身份认证:利用区块链技术建立不可篡改的身份认证系统,提高身份验证的可靠性。
情感AI:能够识别人类微妙情感变化的AI系统,有助于发现异常行为。
量子加密:利用量子技术构建更安全的通信和加密系统,从根本上提高网络安全性。

结语:共建安全的AI未来

AI技术就像一把双刃剑,它能给我们带来前所未有的便利,但也可能成为不法分子的犯罪工具。
面对AI诈骗的挑战,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提高警惕,学习必要的防范知识。
同时,我们也要相信科技的力量,支持那些致力于AI安全研究的科学家和企业。

只有政府、企业和个人共同努力,我们才能构建一个既充分利用AI技术优势,又能有效控制风险的数字社会。
在这个AI 日新月异的时代,让我们携手共创一个更安全、更美好的未来。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
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
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做出更改。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