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软件开发 » 打着“国家政策”“国家项目”旗号的虚假APP有待整治(诈骗虚假仿冒国家项目)

打着“国家政策”“国家项目”旗号的虚假APP有待整治(诈骗虚假仿冒国家项目)

雨夜梧桐 2024-07-23 22:04:29 软件开发 0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虚假APP层出不穷,用户防不胜防。
当前,打着官方旗号的虚假APP的数量呈现出快速增长的趋势,涉及金融、教育、医疗、养老、房地产等多个领域,严重干扰了正常的市场秩序。
人民日报2021年11月《高仿APP实施诈骗!
山寨APP的圈钱套路,你避开了吗》就曾发布,公安部统计数据显示,当前通过虚假App实施的电信网络诈骗案件占所有电信网络诈骗案件的60%以上。
这意味着虚假诈骗APP已经成为电信网络诈骗的重要手段之一。
另据经济参考报2024年1月《多家金融机构警示防范“李鬼”诈骗》发布,近日,公安部公布第一批民族资产解冻类诈骗项目及涉诈App名称,主要涉及“圆梦行动”等78个虚假项目。
值得注意的是,其中还包含了“富国基金”“博时养老”“中信建设”等多个金融机构类“李鬼”。
这些诈骗项目的主要特点是不法分子打着国家、民族旗号,通过伪造国家机关公文、证件、印章,编造国家相关政策等手段,虚构各类“投资项目”和不法组织,诱骗受害人在网上签订协议、购买商品参与投资或缴纳“项目启动资金”“会员报名费”,从而实施诈骗。
此外,据证券时报网2024年2月《诈骗套路深!
数字人民币APP出仿冒版本了?》发布,目前,数字人民币的试点工作正如火如荼地在全国多个地区展开,各地纷纷举办各种形式的推广活动。
然而,无处不在的诈骗分子利用民众对数字人民币的关注,打着数字人民币的旗号,制作仿冒的App进行诈骗活动。
这些仿冒App可能会诱导用户输入个人信息、交易密码等敏感信息,从而窃取用户的资金和个人信息。

技术门槛较低,监管难度较大。
虚假APP之所以能够泛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其技术门槛低,不法分子可以轻易地制作出看似正规的APP进行诈骗。
同时,监管部门面临众多APP的监管难度大,很难逐一进行审查,这导致虚假APP能够在市场上长期存在,给用户造成损失。
据扬子2019年12月《各大应用市场冒出高仿类APP你是否也深受其害?》发布,打开淘宝,输入APP制作,就有大量可以提供这一服务的技术公司。
表示要制作一款交通违章查询的APP,并明确表示要高仿官方的设计。
客服人员表示,这类产品的开发周期大概在1到2个月左右,根据功能的复杂程度,价格也不尽相同,一般在2-5万左右。
业内人士表示,多数应用商店在APP上架时,机器审核只进行病毒和兼容性测试,人工审核一般只审核名称、内容是否存在违规,对是否存在模仿,多数应用市场都疏于甄别。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快速发展,制作一个看起来专业且功能齐全的APP变得更加容易。
据新华视点2023年6月《当心!
和你视频聊天的他未必是他》发布,AI技术的进步使得合成技术门槛持续降低,逐渐向低算力、小样本学习方向演进。
这意味着即使是非专业人士也可以利用开源软件和技术来制作高度逼真的虚假APP。
据投资界2023年12月《中原消费金融积极打击假冒APP,保护消费者权益》发布,这类仿冒App背后通常牵涉到互联网金融黑灰产,具有隐秘性强、花样不断翻新、技术手段持续升级等特征,部分App将服务器设置在境外,抑或是背后团伙组织身处境外,大大增加了执法难度。

经济损失严重,社会信任下降。
仿冒官方的虚假APP给群众造成的经济损失是非常严重的,一旦用户受骗转账,资金便难以追回。
由于这些APP往往假冒官方机构或知名企业,公众很容易将其与真正的官方机构混淆,从而对政府的诚信度产生怀疑,甚至可能引发社会不稳定因素。
据央视网2022年4月《仿冒App、冒充民警……国家网信办曝光一批电信网络诈骗典型案例》显示,2021年6月,诈骗分子冒充浙江省某市派出所民警,联系郭某称其已涉嫌诈骗被立案,并要求郭某登录仿冒的某公安局官网查看立案信息,将资金转移到“安全账户”。
郭某按照诈骗分子要求转账,合计被骗50余万元。
2022年2月,河北省某市受害人胡某看到炒股广告,下载“平安证券”仿冒App进行相关投资操作,开始投入小金额盈利并提现成功,遂加大投资金额,最后提现失败,合计被骗50万元。
另据澎湃2023年11月《维权平台“12312”也被仿冒了,诈骗分子又出新花招!
》发布,诈骗分子伪造了“12315”维权平台的“高仿”政务APP,通过非法购买和爬取个人信息等方式,圈定易受骗人群,诱导他们下载安装这些虚假政务APP。
这种方式不仅造成了群众资金损失,也损害了国家的公信力。

打着“国家政策”“国家项目”旗号的虚假APP有待整治(诈骗虚假仿冒国家项目) 打着“国家政策”“国家项目”旗号的虚假APP有待整治(诈骗虚假仿冒国家项目) 软件开发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虚假app##虚假APP诈骗占电信网络诈骗60%##诈骗#

打着“国家政策”“国家项目”旗号的虚假APP有待整治(诈骗虚假仿冒国家项目) 打着“国家政策”“国家项目”旗号的虚假APP有待整治(诈骗虚假仿冒国家项目) 软件开发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