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比投入地在重现一个至关重要的问题;刚刚萌生了一组新的测试想法LIST;测试过程在执行一个存储过程;焦急等待中...总在这些时间点,要开会了,开发人员过来说看不懂这个前置条件的描述,产品经理催促用户手册修订完了没。测试人员的工作中经常出现这种情况 。很多测试过程都是一组需要测试连续性的活动,而非随时可以被打断。否则再次进入状态需要浪费更多时间去完成。把自己每天的工作用时间盒来控制试试吧,你会发现惊喜。
类似于高效时间管理方法-番茄工作法,周计划完成后,拆分到每日任务。则基本的工作便可以确定下来,比如:今天主要做测试设计、回归测试、重现一个用户问题等,上午10-11点期间设定一个时间盒,提前处理好其他事务,并且告知他人请勿打扰。10点到后,立刻开始进入状态,如专注地重现问题,11点到时,即使没有重现出来,也要停下,整理思路,去设定另外一个时间盒来继续,因此时再继续效率也会低很多。同时很多沟通也待处理。通常,一个时间盒设定最好在半小时到两小时之间最为适合。时间盒设定结束也是对一些事务的及时止损。
最简单的TDD

TDD,即测试驱动开发(全名为:Test-Driven Development),TDD是敏捷方法中的一项核心实践,其原理是在开发功能代码之前,先编写单元测试用例代码,对要编写的函数或类明确测试方法后,再进行设计与编码。通常中小型项目不会使用,目前也是少数的大公司会有专职的流程。
但其原理与方法论非常值得借鉴,也就是我们通常说的测试先行。很多测试人员在执行测试阶段时会发现与开发人员对产品设计的理解还有偏差,但此时开发人员已交付了测试版本。即使产品经理介入,无论是要重构代码还是修改用户体验设计,都会投入更大的成本。

建议方法:开发阶段中测试人员优先输出冒烟测试用例,评审通过后开发人员根据冒烟CASE来做代码详细设计。这样在早期会扼杀掉流程问题。
风暴会议中我又GET到了新的缩略语
经常参加公司组织的各种研讨会议,听到新的缩略语、专业术语或最新的工具赶快拿小本本记录下来,下班后搜索补充并查阅资料放在自己的测试知识小库中。时时刻刻不要忘记更新你的思维导图与知识库。
我创建了实践社区
工作五年时带了7人的团队,公司还有其他的业务部所以测试人员也比较集中,经常在午餐时间会有测试人员讨论问题,抱怨某些地方的流程不规范,或是经常有冲突,几乎每个中午都会听到这样的话题,当然也包括新技术的讨论,某些测试对新框架的分享等 。于是灵机一动,我创建了一个测试实践社区,当时还是一个比较简陋的WIKI,后来我们内部开发了一个。开始时只有测试人员注册,于是每日中午的话题统统搬到了内部实践社区上,而且还发现很多平时不喜欢发言的测试人员也能参与到其中了。慢慢地,测试人员的吐槽社区逐渐发扬光大,变成了测试问题的解决方案平台,当时还创建了一个版块,叫常见问题。把大概率的问题封装成了Q&A。同时吸引了项目组其他团队的成员,产品、开发 项目经理 业务人员,后来已发展成了公司内部的社区。
第一个测试实践社区的创立,激发了我对测试这个领域的更多思想创造力,它不仅仅解决了一些技术性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学习力、创建力的集合,如何学习解决问题远比解决问题本身更有意义。
掌控你的职业发展
很多候选人在回答“你的职业规划是怎样的”问题时,总会说我会听从领导的安排,与公司的规划保持一致。可能初级人员也没什么问题,但工作一定年限后,如果也这样回答,必定是减分项。面试时如果是中意的公司,可以提前了解下公司的发展以及对候选人的期望。加上谦虚客套的回复,二来自己的职业方向也会被HR记录,比较人性化的公司甚至会根据自己的方向给予一定的培养。
所以,无论是在学习还是工作中,必要清楚自己的目标与方向,才能全身心地投入。给自己的职业发展定一个目标,然后就开始吧。
以上,是节选了测试知识库中一部分比较实用的学习方法与工作实践。其实很多方法也是从其他地方学习后再运用的,比如TDD,最简单的测试先行,实际工作中根本不存在非常标准的流程,只有持续学习,灵活运用,不断实践才会让自己的测试之路越宽。(本文首发“木蚂蚁”公众号。更多测试学习可以关注“木蚂蚁”公众号)#软件测试# #软件测试管理# #中国软件# #软件测试开发自动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