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中,一座中部城市的表现十分亮眼,那就是长沙市。
今年1月,湖南鲲鹏生态创新中心成立。
2020年2月始,长沙就频频布局,提出了“软件业再出发”的响亮口号,召开软件业发展会议、多个软件创业园挂牌、联动华为启动鲲鹏训练营、建设岳麓山大学城软件产业生态圈……

特别是近期集中发布首批124个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应用示范场景,投资额超50亿元,引发广泛关注。
笔者看来,场景全覆盖、用户全覆盖、链条全覆盖已成为当前信息技术产业的主攻方向,抓示范场景就是把握了发展趋势,抓住了“牛鼻子”。

2018年6月,国家智能网联汽车(长沙)测试区正式开园。
应该说,长沙对“场景”建设的敏锐和布局十分超前。
早在2016年,就在全国率先启动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区建设,并于2018年被工信部授牌为10家国家智能网联汽车测试区之一。
相比其他城市,长沙测试区提供了更丰富的测试场景,包括提供228个封闭测试场景及建设100公里智慧高速与100公里城市开放道路,也因此在短短3年内就吸引了华为、大陆、舍弗勒、腾讯、百度等智能网联汽车头部企业及产业链上下游企业340家。
正是因为从场景应用中尝到了甜头,长沙将其作为信息技术发展的重点,并且明确了将智能网联汽车、工业互联网、智慧城市、智慧医疗、移动支付、分享经济、区块链这“七大应用场景”作为主攻方向。
细细梳理此次长沙发布的124个应用示范场景清单,可以说既契合了城市发展的重点,也体现了产业发展的方向,其中有很多可圈可点的亮点:
一是打造平台,有利于提高城市治理能力和现代化。
此次发布的应用场景,智慧城市建设项目有86个,其中,既有致力于打造城市智慧交通体系的“智能网联城市运营维护系统”,也有为园区、企业提供公共管理服务的“智慧微园区大数据云平台”,还有为企业与各金融机构实现融资对接的“湘信融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平台”等等,这些平台类的项目除了能有效提高城市治理能力,还将为企业、产业发展提供智能化服务平台。
二是立足本土,有利于引领和带动产业的转型升级。
长沙作为“工程机械之都”,在制造业转型发展方面有“刚需”,此次发布的应用场景,就包括26个智能制造项目,比如中联重科的“云谷工业互联网平台”项目,将构建工业数据的全价值链条,支撑工业应用的开发与部署,山河智能的“基于高端装备生命周期与价值链的工业互联网平台”项目,将构建基于工业数据采集、治理、存储及分析的服务平台,更好满足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需求。
三是瞄准行业前沿,有利于吸引产业集聚。
此次发布的应用场景,有36个紧盯自动驾驶、5G、大数据、区块链等高尖科技。比如长沙智能驾驶研究院的“基于5G的智能网联场景开发与应用”项目,将使用5G网联,结合汽车、RSU和终端显示等设备,搭建车路协同超视距、协同式编队驾驶、车路协同远程驾驶和自动驾驶场景。这些新应用必将形成示范效应,吸引更多创新企业前往长沙“揭榜挂帅”。
近日,中国首个5G高新视频多场景应用重点实验室在长沙马栏山视频文创园挂牌,可以预见,在“软件业再出发”的号召下,大力发展场景应用、积极融入“场景”的长沙,必将吸引企业和人才积聚,成为信息技术发展的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