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脚本文章 » 产品中试方案(中试文件研发产品工程师)「产品中试是多长时间」

产品中试方案(中试文件研发产品工程师)「产品中试是多长时间」

乖囧猫 2024-07-23 23:15:23 脚本文章 0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1. 为快速交付或回避问题,研发人员违规在现场改动软硬件。

2. 生产指导文件描述不清晰,缺乏可操作性,生产效率低下。

3. 新产品研发过程中未考虑可制造性、可测试性、可服务性,为采购、工艺、检验、售后带来一系列问题。
产品批量生产后仍需要研发人员现场保驾,耗费研发资源。

产品中试方案(中试文件研发产品工程师) 产品中试方案(中试文件研发产品工程师) 脚本文章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1.2. 策略

建立起轻量化的中试团队与流程来保障产品试制,由中试工程师衔接研发与生产过程,原则上不需要研发人员参与生产过程。
依据现状逐步实施:

产品中试方案(中试文件研发产品工程师) 产品中试方案(中试文件研发产品工程师) 脚本文章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1. 选择量产产品中需要研发参与度较大的典型产品,识别影响可制造性的关键因素,补充完善指导文件,观察后续实施效果。
如效果良好则进行推广和培训,反之继续整改。

2. 选择关系未来竞争力的已结项科研项目,进行全流程试制工作,检查试制工作是否可以顺畅进行,如有阻塞,及时通知项目组进行整改。

3. 总结中试经验,补充充足的人力,对重要科研项目均实施中试流程,确保知识产权完整性,并充分吸收关键技术。

4. 建立研发与职能部门人员的中试轮训制度,建立产品全流程思维,为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培养骨干人才。

5. 新产品研发与中试错位并行前进,有效提升研发与交付能力。

2. 中试职能

2.1. 产品试制

a) 消化新产品的技术资料,对新产品技术状态,测试环境要求,控制难点及要点进行规划。

b) 组织实施新产品中试计划,落实中试需要的设备环境,人员的需求计划与配置准备。

c) 检查中试需要的相关BOM文件、工艺文件、检验规程、生产图纸、烧录文件等资料是否齐全,是否具备可操作性。

d) 为生产部门提供技术支持,为研发部门提供产品可制造性建议。

e) 负责分析新产品售后品质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案。

2.2. 产品测试

负责产品中试过程中整机模块的测试验证,完成故障维修及数据分析。
对中试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提报,并跟踪问题的解决进度。

2.3. 中试数据管理

承担技术文件管理工作,建立产品数据管理流程规范。
在中试结束后组织生产,组织编写试生产报告,组织中试评审。

3. 组织结构

行业内有几种典型中试组织结构,见附录A。

大而全的中试部门含有工艺、检测试验与资料管理。
又兼具有交付和工程部门的职能。
好处是制造能力会有大的提升。
研发工程师可以集中精力于技术的提升。
缺点是若研发与中试衔接流程不顺畅,会导致沟通成本不断增加,内耗不断。
此类组织结构比较适合于大批量生产的、产品类型比较少的企业。

公司的产品批量较少、类型多,军品要求流程长,见附录B中的项目流程图(不包括长周期的上级组织的定型流程)。

随着GJB5000认证开展,其流程还会继续拉长。
交付型新产品花费时间最多的是在文档、物料采购、验证这三个阶段。
大约占用研发工程师80%的时间和精力。
而最需要付出脑力的详细需求设计、需求管理、六性设计、模块化设计反而被忽略。

综上所述,建议建立一个研发与职能部门人员组成的中试小组。
进行关键产品和技术的工程化实验。
实现关键技术的消化吸收。
梳理清楚试制产品环节的同时,横向形成快速资料设计能力、BOM管控(防止物料类型过分膨胀,自主可控物料推荐)、验证定型能力。
保留关键岗位同时,鼓励研发与职能部门人员进入中试轮岗,在不断改进过程中,探索最适合公司的组织形式。

中试组组织形式:

4. 人力要求

中试团队可由各部门抽调电气工程师、软件工程是、工艺工程师、测试工程师、资料工程师、BOM工程师、计划管理员、生产管理员、运营管理各一名组成中试团队。

中试工程师人员专业素质比照同级开发工程师,偏重经验,要求沟通能力,乐于分享,强调责任心。

5. 中试流程

1. 由计划部下达试制计划。

2. 中试工程师列出试制必须的文件、设备、工装清单并与项目负责人确认。
(应该在项目验收前就要求项目组与中试团队确认清单,清单中的所有资料均需要归档,实物要入库,所缺物品应提前研发或采购)

3. 中试工程师从产品库中调出生产所需的结构图纸、电气图纸、BOM文件、PCB文件、烧录文件、工艺文件、调试文件、软件测试方案、检验规程等文件,检查资料的完备性和可操作性。
(生产文件在数据库中通过同一ID关联,在PLM中通过一键索引所有文件)(欠缺文件或低质量文件要求立即重新提交或编辑)

4. 中试工程师检查生产设备、检测工装、线束、设备是否齐套。
(如不齐套应提交采购计划)

5. 中试工程师通知计划员下达生产与采购计划,采购物料、单板、结构件、工装等必须物品。

6. 含软件的单板和工装采购回司后由中试工程师验收,并输出详细的验收文件,指导入厂检进行批量验收。

7. 产品所需工装、线束、软件烧录器、可执行文件、测试程序、单板、结构件、生产设备齐套后,生产人员在中试工程师监督下,依据生产文件进行生产组装。
(任意无法依据文件指导进行的工序,都要求项目组或工艺工程师修改指导文件,直到生产人员可正常生产为止)

8. 关键单板和整机生产完成后需要由中试工程师进行完整的硬软件功能性能测试,输出测试报告。
(测试缺陷提交整改回归流程)

9. 试制成功后,中试工程师输出试制总结,总结研发、采购、测试、生产过程中的所有问题与解决方案。
监督试制过程中所有需要整改的文件资料重新归档。

实施计划

5.1. 体系建设

201704-201706

与测试体系建设,GJB5000A工作认证并行进行,与各事业部、重点项目组讨论流程制度,不断优化改进。

5.2. 团队建设

201705-201706

建立起初步的中试团队。

5.3. 项目试点

201706-201712

选择合适的典型项目,进行完整的中试试点工作。

5.4. 项目总结与赋能

202001-202002

针对中试过程中的典型问题进行总结与分析,并与研发进行分享,将中试经验融入研发流程中。

附录A 传统中试组织

附录B 项目管理流程

标签: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