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软件开发 »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实施方案(风险排查预防体系建设隐患)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实施方案(风险排查预防体系建设隐患)

神尊大人 2024-07-24 01:29:00 软件开发 0

扫一扫用手机浏览

文章目录 [+]

资料盘上新第25节“双重预防体系全套资料”

一、工作目标

建立集团公司、项目部二级双重预防体系运行机制,将其贯彻于施工生产的全过程,做到安全管理可控、可追溯、全覆盖,努力实现项目本质安全水平和职工行为安全能力的明显提升,通过安全风险评估、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使安全隐患始终处于受控状态,杜绝项目生产安全事故的发生的工作目标。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实施方案(风险排查预防体系建设隐患)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实施方案(风险排查预防体系建设隐患) 软件开发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二、组织机构

(一)成立项目部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小组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实施方案(风险排查预防体系建设隐患) 安全风险分级管控与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体系实施方案(风险排查预防体系建设隐患) 软件开发
(图片来自网络侵删)

组 长: (项目经理)

副组长:(生产经理) (总工程师)

成 员:等

各成员负责项目部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的具体工作推进。
工作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工程部。

(二)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小组职责

1、传达学习和贯彻关于双重预防体系政府及集团公司有关文件、精神和要求。

2、制定符合项目实际运行状况的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3、明确时间节点和工作要求,适时指导和调度,全面开展体系建设工作。

4、组织、监督、指导双重预防体系工作的开展及各项措施的落实。

5、按照“一岗双责、分级管理”的原则,做好风险分级评价过程控制,组织排查风险点、危险源辨识、确定重大风险、隐患排查治理、安全风险四色图、岗位风险明白卡、重大安全风险公告栏等。

(三)组长职责

1. 负责组织项目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和有效运行;

2. 督促落实双重预防体系工作责任制和各项工作制度,定期组织对责任制落实情况进行考核奖惩;

3. 组织开展对项目的风险辨识、评估和分级管控;掌握本项目的风险分布情况、可能后果、风险级别和控制措施等;

4. 组织并参与事故隐患排查治理,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5. 保障项目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的资金投入;

6. 定期组织对项目双重预防体系运行情况进行评估或更新,并根据项目进展情况,及时更新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

(四)副组长职责

1、协助组长建立健全企业双重预防体系,保障体系有效运行,部署安排各项具体工作;

2、建立双重预防体系责任制和工作制度,对体系开展情况进行考核奖惩;

3、掌握企业风险分布情况、可能后果、风险级别和控制措施,全面开展企业风险辨识、评估和分级管控工作。

4、组织并参与隐患排查治理,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5、部署落实项目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的资金投入;

6、督导项目双重预防体系学习、培训和工作专题会,固化建设成果。

(五)成员职责

1、传达落实政府及集团公司关于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相关文件、要求和精神。

2、组织制定本单位和项目部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实施方案;

3、按照“分级管理、分线负责”、“管业务必须管安全”的原则,各成员具体落实安全生产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与隐患排查体系建设过程中的具体工作,完成各自区域内和本业务范围内的风险点识别、风险分级及风险评价,对评价结果负责;

4、制定风险点分级管控措施,并在工作现场制作悬挂风险管控标识牌;

5、建立常态机制、加强动态管理,每年至少一次对风险点进行调 整,遇有法规变动、重大人事调整、工艺变更、更改扩项目、原料、设备、产品变动等及时进行风险评估,确保风险点的安全;

6、掌握本项目风险分布情况、可能后果、风险级别和控制措施,全面开展风险辨识、评估和分级管控工作;

7、具体落实本单位隐患排查治理工作,及时消除事故隐患;

8、定期评估本项目体系运行情况,及时更新风险与隐患信息;

9、保障本项目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的资金投入。

(六)办公室工作职责

1、组织协调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体系建设的日常工作;

2、研究提出项目决策、事件和业务流程的风险识别、评估标准;

3、研究提出项目风险分级管理策略和隐患排查治理解决方案,并负责该方案的组织实施和对该风险的日常监控;

4、负责对风险分级管理有效性评估,研究提出风险分级管控的改进方案;

5、负责组织建立风险管理和隐患排查治理信息系统;

6、负责指导、监督各分包单位开展全面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治 理工作;

7、分析识别项目主要风险,负责组织各项安全制度的建立、完善、执行、评估工作。

三、实施步骤

(一)动员部署阶段

召开项目部双重预防体系启动大会,成立体系建设领导小组,部署各人员工作任务和职责分工,项目部制定实施方案,明确责任人、路线图、时间点,同时利用各种形式进行宣贯,快速形成全项目自上而下积极行动、落实的工作局面。

(二)培训学习阶段

采用集中培训形式,贯彻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的重要性,掌握省、市和集团公司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的工作内容,深度学习《房屋建筑和市政工程施工安全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实施细则》文件,重点解决如何推、怎么干、抓典型的问题,达到提高认识、掌握方法、保持定力、抓紧抓好的工作目的。

(三)制度建设阶段

制定安全生产风险分级管控制度、隐患排查治理制度、双重预防体系教育培训制度、双重预防体系考核奖惩制度等各种文件、表格,使双重预防体系建设、运行工作有法可循,有规可依。

(四)风险辨识及分级管控阶段

1、排查、确定风险点:依据豫建建[2019]21号文件规定的原则和方法,进行施工现场风险点的排查和确定,风险点应覆盖本项目全部作业活动和所有设备、设施。
编制项目部《作业活动风险清单》和《设备设施风险清单》。

2、危险源辨识与分析:对所有施工现场存在的危险源进行辨识与分析,辨识范围应覆盖已确定的工程项目《作业活动风险清单》和《设备设施风险清单》中的全部内容。

3、风险评价:针对辨识出的危险源,采用风险矩阵分析法(LS) 、作业条件危险性分析法(LEC) 等方法进行定性、定量评价,确定危险源的风险级别。

4、制定风险管控措施:针对识别出的危险源,从工程管理、管理措施、个体防护、应急处置等四个方面制定管控措施。

5、确定风险管控层级:根据风险级别和评价结果,确定风险管控层级。
对于风险级别较高的风险,应进行重点管控。
风险等级从高到低依次划分为重大风险、较大风险、一般风险和低风险4个等级,并分别采用红、橙、黄、蓝四种颜色标示。

6、风险告知:针对辨识评估出的风险,在施工现场采用区域安全风险四色分布图、作业安全风险比较图、岗位安全风险明白卡、重大安全风险公告栏、安全警示标志等形式进行安全风险公告,并定期对各类安全风险警示标识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其完好有效。

(五)隐患排查治理实施阶段

1、编制隐患排查清单:在风险分析管控的基础上,依据确定的各类风险点、危险源的全部控制措施和基础安全管理要求,分别制定基础管理类和生产现场类隐患排查清单。
排查清单应包含所有排查出的风险点及危险源。

2、制定隐患排查计划:遵循“分级负责”的原则,依据隐患排查清单为主要内容,按照日常、综合性、专项、季节性、重大活动及节假日前的排查类型制定隐患排查计划,明确各类隐患排查的时间、目的、要求、范围、组织级别及排查人员等。

3、隐患排查实施:根据排查计划,组织相应级别人员,在规定范围内进行全面隐患排查,并及时、准确填写排查记录。

4、隐患治理:针对排查出的安全隐患,由隐患排查组织部门向被排查部门开具并下达整改通知书,限期逐条进行整改,并书面提交隐患整改反馈单。
隐患排查组织部门负责跟踪整改进度并验证整改效果。

(六)体系运行的过程管控、持续改进和适时更新

通过综合管控、专业管控和动态管控的方法对体系运行实施过程控制,项目主要负责人每月应组织开展一次双重预防体系综合检查,各级均应建立体系持续改进机制,定期对体系运行情况进行系统性评估或改进,及时修正问题和偏差,更新风险与隐患信息,形成自评报告。

四、整理巩固体系成果

(一)文档管理和信息化。
依据豫建建[2019]21号文规定,加强体系有关资料的管理,利用信息化管理手段,规范资料收集、整理、审核和归档等工作。
体系文件的归档分为纸质资料和电子资料,其字迹、图像、声音、影像等信息应清晰有效,签字、盖章、日期等内容应齐全,电子资料应保证原始性、安全性和持续可读性。
体系的有关记录资料应在项目部存档。

(二)固化成果,整理上报。
项目部应分别固化阶段性体系建设成果,完成双重预防体系建设档案汇编,按照时间节点要求整理、归档和上报。

五、保障措施和相关要求

(一)提高认识,加强领导。
要压实项目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第一责任人的工作职责, 实现从“抓一把手”到“一把手抓”的转变,大力宣传、营造氛围,体现政治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实现安全生产纵深防御、关口前移、源头治理的工作局面。

(二)配合联动、精准施策。
各岗位要按照“谁负责、谁监管,一岗双责”的原则,抓好项目各层级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工作,要组织安全、质量、技术、设备、物资、人力、财务等部门全员参与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密切配合,形成合力,共同推进,确保体系建设工作的精准性、科学性和实效性。

(三)落实奖惩,责任到人。
强力运用双重预防体系奖惩手段,对工作突出、起到标杆示范引领作用的部分、分包单位和个人进行通报表扬和奖励,对推而不动、执行不力的单位和个人进行通报批评和处罚,同时对考核排名靠后的单位和个人进行责任追究。

附件1:双重预防体系建设任务分解和时间节点安排

附件2:双重预防体系建设程序图

附件3: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

附件4:风险判定矩阵法

附件5:风险隐患双重预防体系建设归档文件范围

标签:

相关文章